巴山的雨,一滴一滴淅沥着山脚的洋槐,未想到不期而遇的雨终究还是来了,却也来的这般自然而宁静,仿佛多年不见的朋友虽然疏远了,可情意并未疏淡,促膝依旧如前,待喝上几杯小酒,更是自不胜收。雨点落在雾里,雾又迷蒙着小河,也许是大雨才过,河水已变得浑黄,在雨蒙的雾中,时隐时现,只听到滚滚浪花扑打山石的清吟。
抬望眼,已走到山腰,青石板路弥漫着薄薄的苔藓,想必许久没有人走过。伴着林间清越的鸟鸣,一步一个台阶,虽然山高路远,可丝毫不觉得苦累,反倒是慢慢的从疲惫的深渊里升腾起来,灵魂从肉体里挣扎着摆脱了一般,身心得以舒展,不由得捻到东坡那“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妙处。真当我伫立在巴山烟云的迷蒙里,放眼江山浩气磅礴,怎能不心生“江山入我怀,何待来年长”的感叹。
前面的石阶还长,山势还高,一边思索,一边踱步。从鼻腔到肺里早都被这深林里的湿气润的如奶油般丝滑。这股山野的味道,如此熟悉,又让人难忘。记忆里,不知重复过多少次。每当江口大雨过后,我总爱去铁索桥上看涨水,洵河和江河的汇聚处恰恰就在这铁索桥下,本来这两江之水已是百马奔腾了,可偏巧在这里还要来个狭路相逢,想那阵势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猛劲儿,更巧的是我就偏爱混迹在这野味之中,两手抓紧铁索,眼睛微闭,那股夹杂着泥巴味儿、鱼腥味儿和腐木味儿的水花不时打在我的脸上,眼皮上,我想象自己架着木筏在黄河上漂流,过险滩,躲旋涡,最终漂到大海里。这其中的味道,非得设身处地的感受才会真实而惬意。也正是这股味道,让我这个常年离乡的人,心中多了一番惦念。翻过再多的山,渡过再多的河,深埋心底的只有那条的母亲河。
正走间,那树林里的亮点不觉越来越大,摸索着树藤,爬上石梁,再放眼眺望,那巴山的景色被层次分明的剖开,天上是一大片,一大片的蓝;山里是一大丛,一大丛的绿,这绿,有深的,有浅的,有浓的,有疏的;山腰是一长抹,一长抹的白,就像是水墨画里的留白,全凭造物主的心意,可谓是:“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再往下看,犹如白蛇蜿蜒委行的河水,将这幅巴山烟雨图点活,山与云与天,共流于这一江绿水,亘古不变,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回看走过的石阶,已被隐在这巴山雨林之中时断时续,偶尔还能看到石板的青点。心里踌躇着,到底是上还是不上。我想,还是继续向上走吧,不能因为付出多了就害怕失去,只要锁定青山便势不放松,即是这样,可我还是不敢肆意踩踏这脚下的青苔,生怕坏了“石阶青”的美景。
白雾蒙蒙,不知道山的那边又是什么美景。
![](https://img.haomeiwen.com/i23486967/a6470d9955f2735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3486967/dc28123314a9faba.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