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用积木比喻朋友圈的朋友关系,不堪一击而又千变万化用尽心思盖的多像个家,但是下一秒就可能倒塌。为什么最近发的朋友圈都没有人点赞了呢?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发了条朋友圈就会下意识地去看看有没有人点赞,有没有评论。如果点赞的人多了也许还会有点小小的开心。我们都是在寻求关注,或者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吐槽,聊天,升华下革命友谊。那你知道我为什么不给你点赞了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7561671/409e993bc5b27741.jpg)
“真的不是不喜欢你都怪我表达爱的方式太含蓄”
我是个不太擅于表达的人,并不是故意端着。从小就挺内向的,每次在大庭广众之下被表扬,都恨不得钻地缝儿里去;接触新认识的人哪怕印象很好,要命也做不到自来熟;一群人聚餐,万万不好意思主动坐到喜欢的人旁边。没少被家人嫌弃嘴不甜,不会来事儿。但我总觉得这不算缺点,用“特质”这个词来形容更恰当。
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表达自我的方式,是平等的。
我在朋友圈里很少给两种人点赞:
一种是经常见面熟到不行的人;另一种是在我心里的位置很特别但接触不多的人。
说起来有点怪,我最喜欢点赞的那种人,通常是关系友好但短期无法见面的。
昨天吃饭时跟朋友聊天,她拍了张菜的照片发到朋友圈,一个小时过去了,才收到四五个点赞。“你说我微信里几百个人,这点赞率是不是有点低啊?”
我问她那点赞率最高的是什么内容?她说,“自拍,但我很少发”。
这就合情合理咯,自拍的赞多,说明大家尊重你的劳动成果——100张里选两张,调光修脸过滤镜,就像“礼貌性的硬一下”。
其实我个人而言,给谁的自拍点赞,就代表想跟谁见面。
她又问,那你为什么也很少给我点赞?
我说咱俩都那么熟了还用得着用点赞来表示亲密吗?就像我在家从来不会冲着我妈讲出“我爱你”。
真的不是不喜欢你,都怪我表达爱的方式太含蓄。
以前我妈很少夸我,在我的印象里,做得好是应该的,做得不好就要挨批评。我工作之后,即便很少回家,但总能听到七大姑八大姨跟我学舌我妈是怎么夸我的。
我一直都明白,她对我是认可的,只是不擅于向我当面表达而已。
潜移默化的,我也变成了这样。
就拿收礼物来说吧。
前男友送过我一支口红,在吃饭的时候他突然拿到我面前,我当时(内心)很惊喜,是控制不住局面的那种惊喜。
但我只是十分淡定的问了句什么色号,拆开,看了看,说了句谢谢,放进了包里。继续吃饭。
其实心里很高兴,只是不太会表现出来。
到家之后,我兴奋的关起房门,掏出那支口红拿在手里反复把玩,高兴得躺在床上打滚。
很久很久以后我们说起这件事时,他还以为我当时不太高兴,以为自己选错了色号,因为我的表现太冷淡了,他感觉很委屈。
我是真的不太擅长语言表达,我的表达是迅速为你做一些更好的事,比如花半个月工资把你喜欢了很久的衬衫买下来送你,比如请你吃你一直舍不得去的西班牙餐厅。
我更习惯用行动去回报你的爱意,而不是在嘴上夸你。这就是我的语言啊。
总有人用点赞来证明好感度,其实这个真的要因人而异。
给你点赞就是喜欢你,不常点赞就是对你没兴趣,并不能这样粗暴的计算。
前些天我看了一本书,是盖瑞.查普曼的《爱的五种语言》,分别列举了五种表达爱的方式,包括“肯定的言辞”“精心的时间”“定期的礼物”“服务的行动”“身体的接触”。
发现70%的人都不太会正确的表达自己的爱意。
所谓的不正确,就是对方感受不出你的热烈,在传达上出现了偏差。
在恋爱中好多对情侣都在心里默默考量过一个问题,就是我爱他比较多,还是他爱我比较多。
于是有了一句话:我比你想象中的还要爱你。
其实这样讲最恰当,当我特别爱你的时候,面对你时就会强装冷静,不想被你看透,装出来的不屑成了我唯一的竞争力。
因为那种爱已经让我一而再再而三的把自己放低。
我主动点赞的人不一定喜欢,却一直在等喜欢的人给我点赞。
不常给人以肯定的人,最渴望被肯定。德家君觉得朋友圈是一个可简单可复杂的圈子,最重要看你自己是怎样看待的。其实,别人发了有趣的朋友圈,可以点赞一下。不要吝啬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