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之后的岁月还将继续挫败马尔萨斯式的悲观主义者,最精彩的一次出现在60年代的亚洲。60年代中期有两年,印度似乎濒临大规模饥荒的边缘。庄稼因为干旱而减产,挨饿的人越来越多。饥饿从不曾在次大陆上销声匿迹过,1943年孟加拉大饥荒的惨痛经历还鲜明的留在人们的记忆中。那几年,印度出现了一轮前所未有的人口爆炸,人口新增了4亿多,政府早就把农业放在了议程的首位,可国家专营机构却提出控诉,说新品种的水稻和小麦根本没什么用,因为印度根本就找不到新的土地能耕种它们。唯一能阻挡印度陷入可怕命运的,似乎只有美国每年向印度援助的500万吨粮食,但外援显然又不可能维持太久。
可就在这种失败的情绪的笼罩下,靠着此前20年里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印度的小麦产量起飞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麦克阿瑟将军的驻日美军里有个叫塞西尔。萨蒙的农学家。萨蒙收集了16个品种的小麦,有一种名为“农林10号”。正常的小麦一般能长到4英尺高,农林十号却只能长到两英尺----现在我们知道,这是因为rht1基因的突变,它减少了小麦对天然生长激素的响应。萨蒙收集了一些种子,寄回了美国。1949年,种子到了俄勒冈科学家奥威尔。沃格尔的手里。当时,研究人员也已证明,靠添加人工肥料无法提高高个儿小麦的产量。化肥使小麦长的又粗又高,然后就断掉了,也就是“倒伏”了。沃格尔着手把农林10号跟其他小麦杂交,培育新的矮杆品种。1952年,在墨西哥工作的科学家诺曼。菠萝格拜访了沃格尔,带走了一些农林10号以及农林-布利沃杂交种子回墨西哥,继续杂交。短短几年里,菠萝格就让小麦的产量比从前高了3倍。1963年,墨西哥95%的小麦都改种了菠萝格的品种,该国的小麦产量较之菠萝格在墨西哥扎根时翻了6倍。菠萝格开始培训其他国家的农学家,这里头就有埃及和巴基斯坦来的研究人员。
1963-1966年,为了让巴基斯坦和印度接受矮杆小麦,菠萝格碰到了无数的障碍。当地研究人员故意不给试验田施够肥料。墨西哥和美国的海关官员还有洛杉矶发生的种族暴乱,耽搁了种子的运输,送到的时候已经错过了种植季节。海关过分热心的熏蒸消毒杀死了一半的种子。印度国家粮食专卖局的说客反对使用新品小麦,散步谣言说它们容易感染疾病。由于希望建设国内的化肥工业,印度政府拒绝提高化肥进口量。菠萝格气的对着副总理咆哮起来,这才叫官方改变了主意。最最雪上加霜的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又打起仗来。
但渐渐地,凭借菠萝格的毅力,矮杆小麦推广起来。巴基斯坦农业部长上了广播电台的节目,专门称赞新品种。印度农业部长啊自己的板球场开垦成了麦田。1968年,墨西哥运来了大批种子之后,印巴两国的小麦实现了大丰收。庄稼太多,都没有足够的人手,牛车、卡车、谷仓来应付了。有些镇上,粮食干脆存放到了学校。
1968年3月,印度发行了一枚庆祝小麦革命的纪念邮票。同年,环保专家保罗。埃尔利希出版《人口爆炸》一书,说印度想实现粮食自足是天方夜谭。话音刚落,这预言就落了空。1974年,印度成了小麦净出口国,小麦产量翻了3倍。菠萝格的小麦掀起了绿色革命,20世纪70年代,亚洲农业实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人口迅速增长的同时,饥荒被从整个大陆上彻底扫除。1970年,菠萝格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事实上,菠萝格和他的盟友们释放出的是化肥的力量,而化肥又是用化石燃料制成的。自1990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了400%,耕地面积扩大了30%,耕地平均产量提高了400%,庄稼总收成增长了600%。这也就是说,人均粮食产量增长了50%。这真是化石燃料为我们带来的天大好消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