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社会认同
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往往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
作者举了一个路人被杀,但38名旁观无动于衷的例子。
表面上看,我们可能会认为这些人太过冷漠,缺乏同情心,这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可言。
但作者做了一个实验,让研究人员假装癫痫发作。当路上只有一个行人时,救助的可能性是83%,而当路上有三个极其以上的行人时,救助的可能性降到了40%。
这里,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当很多人在场时,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没有义务去救,因此每个人身上的责任都大大降低了。
但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其实是“不确定性”,当第一个人看到之后不确定这个人到底怎么了,也不确定是否这是件很严重的事情,因此没有去救助,第二个人看第一个人没有去救助,觉得这个人的情况应该没有那么严重,于是也没有采取行动。接下来的其他人都会这么觉得,因此错过了很好的救援时间。
当我们处在一个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我们会倾向于向其他人的行为看齐。
比如,我们在网上购物时,看到销量多的,往往会觉得他的质量更好。这也是因为我们在完全没有购买过这件商品时,处于一个不确定的状态,所以会去看销量,看看大多数人都倾向于购买什么。
所以,当你遇到危急情况的时候,你的最佳策略就是减少不确定性,让周围的人注意到你的状况,搞清楚自己的责任。
你可以指着具体的人,告诉他们怎么做。但是不要光说明自己的情况,因为没有人觉得自己是应该承担责任的,而且他们也不清楚具体要做什么,这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
第二个原理是:我们会根据他人的行为来判断自己怎么做才合适,尤其是我们觉得这些人跟自己相似时。
例如作者提到了他的孩子不会游泳,他采取了各种劝说手法都没有用,但是最后他的孩子因为得知了他的同学已经学会了游泳之后,很快就学会了游泳。
所以,我们如何拒绝这种原理可能会产生的危害呢?
首先,我们需要判断这种社会证据是否是伪造的。
比如说你的宿舍同学都想考教师资格证,他们都去报名了,似乎考这个证显得很重要。而你处在一个很不确定的状态---不知道自己考这个证有没有用。这时,你可以上网去搜索跟你情况相似的人考完这个证工作之后到底有没有用,再决定是否去考。
总结一句:当你面临选择,而又处在不确定的状况时,千万不要因为周围人营造的社会认同感去决定,而是要深入思考这个选择对你来说是否真的很重要或者去搜索做了这个决定之后的人的看法再去决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