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晓:职业撰稿人
这是与您共读的第38本书。欢迎关注燕晓,一年完成52+本经典好书的阅读。
没有动画片陪伴的童年是不完整的,相信大多数的小朋友都是在动画片的陪伴下长大的。
不过,除了看动画片,大家有没有想过自己动手做动画片呢?
日本是动漫第一大帝国,出产了许多优秀的动画片,日本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动画片了。
在《你所见到的,不一定是真的》这本儿童绘本中,通过让孩子们了解“眼见并非为实”的道理,来展现这个世界其实和我们看到的并不完全一样。
本书的图文作者共有三位,分别是日本作家市村均、设计师伊东浩司和知名主编曾木诚,他们从科普知识的角度入手,用绘画加文字讲解的方式,通过生活的场景呈现,让孩子们了解“所见非真实”的世界。
通过阅读本书,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带着孩子利用眼睛经常产生视错觉的原理,做一些有意思的游戏,其中,就有带孩子一起动手做动画片的内容。
是不是很有意思呢?虽然这世界看起来奇奇怪怪的,但如果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照样能把日子过得可可爱爱。
01 明明是静止的,为什么看起来会动呢?
一次慧能法师正在讲经,他看到风吹着经幡不停地摆动,于是就问僧人,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
大家争论不休,有的说是风动,有的说是幡动。慧能法师笑笑说:“是你们的心在动。”
法师的禅语孩子们肯定是理解不了的,但下面这幅图明明是静止的,为什么看上去却一直在动呢?
真实的原因和法师所说的心动还有些关联呢,这是生理学上大名鼎鼎的“视错觉”原理。
我们所“看”和“看到”之间,需要经过从眼睛到大脑的传递,大脑再经过复杂的信息处理后,重新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构建出一幅立体的景象。
大脑会将一些看得不是太完全的信息进行“自动脑补”,使我们的心中构建的景象更为立体。于是,当一些景物移动过快或一些颜色形状将物体呈现出特殊的画面时,我们就会产生强烈的“视错觉”。
“视错觉”将世界变得更为丰富多彩,真真假假穿插其中,尽管有时候我们会被“视错觉”影响,产生错误的判断,但它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乐趣。
02 “视错觉”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我们看到的世界,实际上是我们内心的反射。
这句极富哲理的话,孩子们同样听不明白。但可以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一颗种子,他只需要明白,许多眼见并非真实,别被这个世界所见到的假象所迷惑,要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在“视错觉”的影响下,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奇怪吧。
利用拍摄特效,构造出来的神奇世界——令人震惊、惊叹、恐怖的照片。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合理利用好近大远小的空间效果,以及光影色泽的变化效果,就能拍摄出许多神奇的照片呢。
你看,树木的枝杈像不像张牙舞爪的魔鬼?透过五彩的透明包装纸,是不是可以将世界变成另一个颜色?
发挥一下我们的想象力,这个世界由你创造!
03 错误也可以让世界变得可爱
丰子恺说,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 。
“视错觉”估计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的错误了,动画和电影就是利用了这个错误而发明,自从有了这个伟大的发明之后,我们眼里的世界变得更大了,通过屏幕就能去往世界各地了解不同的风土人情。
19世纪,西方国家出现了许多让画面动起来的装置,同时,人们还发明了可以将风景和人物记录下来的胶片。
这些技术慢慢成熟之后,有人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最早的电影放映装置。
据说,法国的“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第一次为大家放映电影时,人们看到呼啸的火车迎面而来时,吓得夺门而出。
现在,我们就算看到凶猛的大老虎从电视机里扑过来,眼睛都不会眨一下,因为都知道那只是画面成像的效果而已。
来,让我们一起动手,做一个动画片吧。
我们可以拍摄多张照片,然后用电脑软件将照片连起来播放,就变成了一段动画。赶紧试试,让家里的小神兽,来一段打斗的动作吧。
04 写在最后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在于认知的差距。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指的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同样,也不是一味地填鸭式教育,而应该引导他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样的能力,将使他受益一生。
《你所见到的,并不一定是真的》是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为孩子打造的学会独立思考的系列丛书之一,这是一套让孩子打破固有思维的认知能力训练书,从所见、所闻、所想的层面让孩子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从小养成遇事多思考的习惯。
相信,那些从小养成了独立思考习惯的孩子,在任何领域都会是佼佼者。
说明: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创不易,转载请联系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