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有所依〕
今天和爸妈回河西的老宅,一如往常,爷爷还是守在他的小商店里,那个从我出生就存在,他守了一辈子的小店。问爷爷“伯伯他们去哪了”“他们在丹阳呢”“中饭吃了嘛,吃的什么”“烧的饭,青菜汤还加了个鸡蛋呢”真的那时脑海就浮现了电视上放的那种家庭伦理剧里把老人丢在家里的场景。伯伯是憨厚老实的人,我知道。爸爸打电话给哥哥“佳明,在哪里现在”“在河西”我真的呵呵了,心里很不是滋味。明明不在,却说在。我真的不希望我们家出现那种爷爷的大儿子小儿子都住在丹阳,没人管爷爷,没人给爷爷做饭的情况。
每次问爷爷饿不饿,肯定说不饿;冷不冷,也是不冷。可他今年手上生了冻疮,第一年。许是因为奶奶走了。奶奶的离开,我第一次深刻地体会到失去亲人的感受。从小参加过很多葬礼,对我而言只是那个老爷爷或者老奶奶去世了,以后见不到了。而奶奶突然的离开,我可以说是有准备但也没准备。这么多年,奶奶身体一直不好,进过很多次医院,也都在生死关头挺了过来,我一直以为那一次也会像以前一样,在医院休养休养,回来就好了。然而那天英语课上爸爸发消息给我,奶奶没了,回来吧。可即使我买了最快的票从南京回来又如何,她走了,没有等我。我看到的只是她瘦削的身体着着素衣躺在那里,不会再像从前那样应我一身,忙活着给我做饭。突然发现原来留给我的时间真的不多。
外表平淡不惊,内里波涛汹涌的天秤座。
其实我又是一个失败者。
半夜刷电视剧的是我;早上在被窝玩手机到十点多的也是我。明明可以做些什么,小店是爷爷现在唯一的寄托,爷爷老了爬不了五楼了,离开村里的那些老人住在小区里他会无聊的,他不会用煤气、开网络电视……对,这都是我为没有接他一起住找的借口。
我想,我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这样。
〔关于文化传统传承〕
在我生活的这个城市,爷爷奶奶辈与爸爸妈妈辈是分隔很大两辈。生活地由农村转向城市;生活方式由耕种转向上班。村子里留下的都是老人,因为现在结婚的条件都要在城里有房还是怎样?我很少碰到那些爷爷奶奶的子女。我经常在想,等爷爷奶奶这辈人没了,没人耕种怕是地该荒了,我们吃什么?这个问题也能解决,粮食可以生产。但是谁还会给我们包馒头做圆子。那时候这年过的该是什么味的?小孩子还会像我小时候一样在春节那天起个大早提着袋子约上一波小伙伴跑去各家各户拜年吗?
恩,我感觉到我老了。
我想知道三四十年后的年我是怎么过的,不过,时光慢点走吧,我还不想离开他们,那些质朴的老人,那些一直守在那里的老人。
2017/1/30 17:09 归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