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的钱让子女轻松,但同时也在慢慢伤害他们。不要让儿孙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啃老族。
曾经看到一个故事:
故事中的A,一日饮醉,对B说:“你信不信?我的存款,到我孙子那辈都花不完。”
B答:“我信。不过,老一辈有句话,叫儿孙自有儿孙福,你真的没必要给儿孙留那么多。”
A笑了笑,说:“什么是福?我上半辈子穷怕了,不能再让我的儿子、孙子重复我的穷。我就是要让他们守着金山,过像样的日子。”
A说的是没错,我们身边有太多这样的人,但有一分钱,留与子孙花。仿佛我们今天多留一些钱给他们,他们的日子就能增加一些甘甜与色彩。
记得,林则徐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这话说得何其透辟又何其超脱。
子孙如果像我一样卓异,那么,我就没必要留钱给他,贤能却拥有过多钱财,会消磨他的斗志;子孙如果是平庸之辈,那么,我也没必要留钱给他,愚钝却拥有过多钱财,会增加他的过失。
今天,能真正读懂并践行林则徐这段话的,又有多少人呢?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想想看,拥有了一座金山的人,又怎会甘心每天汗流浃背地去沙中淘金呢?而带着“不值得”的心理去学习、工作的人,所收获的,也必将是一个“不值得”的人生。
有太多的同胞看不懂那些捐款捐到令人发晕的外国富豪们。
当听说股神巴菲特要捐出99%的个人财富时,我的一个同事说:“那他的后代还不得气疯了?”
我想,她一定没听说过那个发生在巴菲特和他小儿子身上的故事:
巴菲特的小儿子彼得酷爱音乐,在他搬到密尔沃基市前,开口向父亲借钱(这是彼得唯一一次向父亲借钱),却被拒绝了。
彼得气愤地去银行贷了款。
他说:“在还贷的过程中,我学到的东西,远比从父亲那里接受无息贷款多得多。现在想来,父亲的观点对极了。”
是的,你若真爱自己的孩子,就尝试在金钱上对他吝啬一些,别用一把“金匕首”伤害了他。既然你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你就该看重他生命的尊严,把创造的权力还给他。
让他流汗、流泪、流血,让他在无人撑伞的雨中奋力奔跑,让他拼死追求那个“最好的自己”,让他用自己亲手打造的“金汤匙”喝到人间至美的羹汤。
直到至今,我身边还有那么一些人,包括我自己的老公也是一样,享受着父母带给他金钱上的帮助,俩个孩子的爸了,依然脱离不了啃老族,说实话,我是接受不了这样的生活的。也没法接受。
作为子女的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担起自己的人生,掌控自己的路,不管你的生活过得怎么不如意,不管你的事业你的工作有多少坎坷,哪怕你穷得叮当响,这些都不是你炫富,也不是你心甘情愿接受啃老的理由,
作为一个已经成年子女,不管你是单身还是己婚,都已经开始有能力可以养活自己的本事了,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需要金钱上的救济时,你可以向父母借,但是决不能向父母索要无私的帮助,因为这会导致你会依赖于他们,万一呢,有一天他们实在拿不出金钱出来帮你的时候,到那时,你非旦体谅不到他们对你的的付出,一心只会责怪他们不肯帮你了。
作为父母,我想说的是,儿孙自有儿孙福,年轻时已经努力的在给儿女们提供一个好的生活条件,养育了他们供他们上完大学,然后出来社会打拼,直至结婚生子,作为父母的任务已经完成了,真的没必要为他们在操心下去。你操心得越多,烦恼就越多,因为儿女的思想跟你已经不在同一层层次上,他们有他们的做法,想法,意见,主意,已经到中年的你已经跟不上他们的节奏了,
所以,人到中年的你,就好好的放下一切休息吧,自己身边有钱的,别老想着操心儿女的生活过得怎么样,也不要去拿金钱救济他们,你帮的越多,他们就越会丧失斗志,没有要努力的欲望,成为一个啃老族。
如果真的要想帮助儿女们,那就好好的帮他们带带儿女,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也让年轻人更加的有时间去拼搏去努力,要知道,无论男女,有了小孩后,必须有一个人带孩子,从生小孩到上小学的时间,整整需要六年的时间,如果这六年的时间有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帮忙带,帮忙管教,那作为年轻人,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的努力拼搏呢?
所以,给儿女们提供金钱的帮助,不如在这件事上帮助他们减轻负担比给他们金钱要好的多。别让啃老成为年轻人炫富的资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