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沉的天,淅沥的雨,水面上迷蒙的一片,如意湖的荷叶上积攒了碗大的一摊水,粉色的花瓣被雨打的有些零散,向外撇开不少。
雨中观荷的我忽然就想到了汪曾祺在《昆明的雨》里写的:
莲花池外少行人,
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
木香花湿雨沉沉。
这两天读完了汪曾祺的《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正如读者圈里流行的那句话:“很多人不知道汪曾祺,知道的都很爱他。”
这的确是个很可爱的“老头子”,“老头子”是家人对汪曾祺的亲切称呼,连孙女也这么称呼他。
他是中国最后一位纯粹的文人,士大夫,很随和,没有一点架子,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外面。
01优越的家境
汪曾祺小时候的家境是非常优越的,家里有两千多亩田地,还开着两家药店。
院落不是一般的敞亮,两条巷子之间有九个店铺,店铺后面都是他家的院子。
除了我们知道的正常的起居室,还有自己的花园,花厅、船亭、花房、土山、菜地,院子里种植的各种花树。
春天来了,院落里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跟着汪老神游他的院子,听他一处一处给我们叨叨,惊叹院子大的同时,也暗暗佩服主人把院子打理的如此让人向往。
02自由随性的父亲
他的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无所不会又乐观爱玩。
他会拳脚,是画家,会刻图章,画写意花卉。
他会摆弄各种乐器,弹琵琶,拉胡琴,笙箫管笛,无一不通。
汪老说,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这一点汪曾祺继承的很好,他对子女也是很随和的。
他父亲手很巧,而且总是活得很有兴致。他会做各种玩意。
秋天,买来拉秧的小西瓜,把瓜瓤掏空,在瓜皮上镂刻出很细致的图案,做成几盏西瓜灯。西瓜灯里点了蜡烛,洒下一片绿光。父亲鼓捣半天,就为让孩子高兴一晚上。
他的童年是很美的。在原生家庭的影响下,汪曾祺也是一样的乐观随和,活得兴致勃勃。
03随遇而安
“文革”开始,汪曾祺也没能幸免,被打成“右派”,下放劳动的地点是张家口沙岭子。
在散文《随遇而安》里,他开篇就说:
我当了一回右派,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
他跟当地农民一样,起猪圈,刨冻粪,给果树喷波尔多液,和农业工人干活在一起,吃住在一起。
下放期间他完成一部“巨著”,画了一套《中国马铃薯图谱》。
马铃薯开花时,他每天趟着露水,到坝上的沽源试验田里摘几丛花,插在玻璃杯里,对着花描画。
马铃薯陆续成熟,就开始画薯块。画一个整薯,还要切开来画一个剖面,一块马铃薯画完了,薯块就再无用处,于是随手埋进牛粪火里,烤烤,吃掉。
他说,像他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全国盖无第二人。
04无事此静坐
汪老是主张静的,特别是创作时,经常一坐好几个小时。他说心浮气躁,是成不了大气候的。
小时外祖父家里有几处空房,是用来会客的。南墙挂着一条横幅,写着五个正楷大字:
“无事此静坐”。
外祖父很少到这里来。倒是他常常拿了一本闲书,悄悄走进去,坐下来一看半天。
他下放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劳动时,和三十几个农业工人同住一屋。他们吵吵闹闹,打着马锣唱山西梆子,他却能做到心如止水,照样看书、写文章。
世界是喧闹的。我们现在无法逃到深山里去,唯一的办法是闹中取静。
“闹中取静”也是需要修炼的,现在的环境总体上是喧闹的,但能不能静下来全在自己的心。
05兴趣要广一些
汪老是个懂生活、会生活、爱生活的人。
他说,一个人口味最好杂一点,耳音要好一些,能多听懂几种方言。
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他在随笔《葵·薤 (xie) 》里说:
希望年轻人多积累一点生活知识。
古人说诗的作用: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还可以多识于草木鱼虫之名。
这最后一点似乎和前面几点不能相提并论,其实这是很重要的。
草木虫鱼,多是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对于草木虫鱼有兴趣,说明对人也有广泛的兴趣。
我觉得对于草木虫鱼了解的越多,你和这个世界关联的就越多。关联越多,就会越爱这个世界。
他写人间草木,写果蔬秋浓,写北京的秋花,写葡萄月令,写夏天的昆虫……
他自言写各种昆虫,就是希望现在的孩子也能玩玩这些昆虫,对自然发生兴趣。
现在的孩子大都只在电子玩具包围中长大,未必是好事。
06美食作家
读大陆的作品,满口噙香中国味的作家,当推汪曾祺和邓友梅。——金庸
到一个新地方,别人爱逛百货商场,汪老却爱逛菜市,他说菜市更有生活气息一些。
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他说买菜的过程,也是构思的过程,什么和什么搭配好吃、好看又有营养。
再寻常的菜经他一做,一写,都让人感觉满口留香。
用女儿汪朝的话说“一个普通的家常菜也会让他写得味透纸背”。
他自创了塞肉回锅油条,油条切段,肉馅剁至成泥,入细葱花、少量榨菜或酱瓜末拌匀,塞入油条段中,入半开油锅重炸。嚼之酥碎,真可声动十里人。
这回锅油条让人想到苏东坡的“东坡肉”,他俩都是美食家。
苏东坡自己善于做菜,也乐意自己做菜吃,被贬黄州,那里猪肉极贱,富人不屑吃。他就发明了一个炖猪肉的方法——东坡肉。
他还发明了一种青菜汤,就叫作东坡汤,还推荐给和尚喝。
这一点上他们是很像的,很多人喜欢苏东坡,一是爱他的才,我想更多的是爱他对生活的态度。
虽一路被贬,却一路造福当地人,传达一种乐观豁达认真生活的态度。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将他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诗和远方。
汪老同样有坎坷的遭遇,但他的文字里看不到丝毫的抱怨和不满。
逆境的遭遇并没有改变他们对生活的热情,他们依然能从中细细品味生活的滋味。
汪老说,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
累的时候,疲惫的时候,读一读汪曾祺的书,你会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有诗意的,会更爱这个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