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刘启是汉文帝长子,是西汉第四位皇帝。
汉景帝是个有能力,有手段的皇帝,但有点刻薄寡恩。
他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继承并发展了其父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
同时,又为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坚实基础,顺利完成了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b2bf6bf56d09e33d.jpg)
01、刘启出生代地,受喜爱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生于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遥县西南),父亲汉文帝刘恒,母亲窦姬。
刘启出生时,父亲刘恒在代国为代王。刘启在刘恒几个儿子中排行居中。
刘恒为代王时,与代王后生有四子,刘恒未即位之前代王后便已去世。
刘恒宠爱窦妃,刘启也深得父亲喜爱。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3efe11fcc25720a0.png)
02、被立太子,被精心培养
汉高后八年(前180年),刘恒被拥立为皇帝。刘恒即位数月,公卿大臣请立太子。
而刘恒诸子中刘启最大,于是就被立为太子,母亲窦氏被立为皇后。
在成为太子之后他刘恒对他寄予厚望,就给他打造了三位一体的培养队伍:
首先安排了很多的年纪相仿的良家子弟为“舍人”,既是秘书又是侍从。
其次给他组建了一个导师团队,负责刘启的学习。
他先后聘请大将张相如、重臣晁错为老师,教他文治武功。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7d21b1fb64c9ffd7.jpg)
张相如则是西汉的开国功臣,曾经跟随着汉高祖四处征战,可以说是战功赫赫。
对作战、兵法都颇有研究,有这两位太傅的教导,后来,汉景帝对于国家的治理更加得心应手。
晁错学成后便向汉文帝上书,提出了许多治国理政的建议及教导皇太子的道理,还引用《尚书》中的语句来做佐证。
汉文帝看了很高兴,于是任命晁错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让他教导皇太子刘启。
因为晁错能言善辩,所以很得刘启信任,还被称赞为“智囊”。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ea01a89354812033.jpg)
03、打死吴太子,酿下祸根
为了加强关系、联络亲戚间的感情,有一年,远在东南方的吴王刘濞派自己的太子刘贤进京进修。
刘贤与太子刘启是一辈人,汉朝廷就安排他俩一起玩耍。
两个年纪相仿的人,真是“年轻的朋友在一起,比什么都快乐”,
俩人很快打成一片,一块喝酒一块玩,还经常下棋。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d7aa2ee6da4fbd6d.jpg)
下棋本是静心的活动,但二人都喝了点酒,下到一半,也不知道是谁悔棋还是争抢下同一个地方,俩人直接开吵了。
本来,刘贤身为诸侯王太子,身份是低于刘启的,但他一直生活在吴楚之地的吴国,教导他的老师也都是楚人。
而楚人向来“轻悍”,从来没教他怎么容忍退让,所以,刘贤完全不肯迁就刘启。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ea9947c5bf7c17a8.png)
刘启是什么人,父亲是大汉朝的皇帝,母亲是皇后,祖母是皇太后,他的一切人脉,都是最优质的。
而且,他的老师,也不比刘贤家的脾气好多少——是汉初能征善战的张相如。
张相如打仗很厉害,但不善言辞,喜欢直接开打。
被张相如指导培养的刘启,哪里容得下让别人在自己面前张狂?
刘启端起棋盘就去砸刘贤,刘贤顿时血流如注,倒在血泊中咽气了!
刘启也慌了,没想到自己下手那么重居然把吴太子打死了。
想起往日,两个人朝夕相处的情景,刘启也后悔不已。
母亲把他狠狠训斥一顿,汉文帝对他也很失望,叫太傅好好教育他,拂袖而去。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e71f6223e2bcb771.jpg)
后来汉文帝派人将吴太子遗体送回吴国去埋葬,由于路途遥远,到吴国时遗体变质腐烂,不能辨认。
吴王刘濞愤怒地说:“天下一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又将灵柩运回长安埋葬。从此刘濞怨恨刘启。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0d276ce0b847e42c.png)
04、发奋努力,登基称帝
吴太子事件弄得满城风雨,留下很坏的影响。
刘启在深深自责中突然猛醒,不能再这样混下去了,如此下去太子位不保。
于是他老老实实跟晁错学习四书五经和尚书,学得很专心,常常手不释卷。
他跟张相如学习带兵打仗,常常晨起练剑,晚上看兵书到深更半夜。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087a2c28e5d710d6.jpg)
汉文帝也手把手教他如何治理朝政,如何知人,用人,如何爱护百姓……渐渐地太子刘启变得沉稳老练起来,汉文帝很满意。
汉文帝生病,他代替父亲批阅奏章,还衣不解带地服侍父亲,但是父亲的病越来越重,没有能够挽回父亲的生命。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d82781a2ef98e859.png)
公元前157年,文帝病死,当时三十二岁的刘启登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汉景帝。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3c287368d73c8153.jpg)
04、七国之乱爆发
景帝前三年(前154),爆发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王国的叛乱,史称吴楚之乱,或“七国之乱”。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68a937eb83aa8588.jpg)
高祖十二年,刘邦立兄刘仲之子刘濞为吴王。
吴王刘濞开铜矿,铸“半两”钱,煮海盐,设官市,免赋税,于是吴国经济迅速发展,刘濞的政治野心也开始滋生。
当年吴太子被刘启打死,汉文帝派人将尸体运回吴国,吴王耿耿于怀从此,刘濞称疾不朝。
汉文帝干脆赐他几杖(茶几、手杖,对老年人尊敬和优待的象征),准许他不用朝请。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0539d3c61590c556.jpg)
但吴王刘濞不但没有悔改,反而更加骄横。汉景帝即位后,吴王反迹也越发明显。
御史大夫晁错看到中央集权尚且不稳,对发展生产极为不利,就向景帝提出削藩的建议。
他说:“诸侯们早已预谋造反,削他的地,可能他就会早一点反,危害也就小一些。
不削地,他晚一点反,将来势力变强了,准备得更充分,那样一来,对咱们的威胁也就更大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91979e469ef2399b.jpg)
汉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削藩”的建议,于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分别以各种罪名先后削去了楚王戊的东海郡,赵王遂的常山郡及胶西王的6个县。
景帝前三年正月,汉朝廷削地的诏书送至吴国,吴王濞立即诛杀了由朝廷派来的二千石(郡级)以下的官员。
以“清君侧,诛晁错”为名,起兵谋反,还派人遍告各诸侯国。
消息传来,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菑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楚王刘戊、赵王刘遂等,也都起兵配合。以吴、楚为首的“七国之乱”,终于爆发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90ae88df69332863.jpg)
05、周亚夫领旨迎敌
刘濞发难后,即率20万大军西渡淮水,并与楚军会合后,组成吴楚联军。
汉景帝见叛军来势凶猛,十分担心。急忙召集众臣商讨对策,可是众臣都不言语。
正在为难之际,他想起文帝临终前的嘱咐,“如有战乱,可拜周亚夫为将军。”
于是,汉景帝任命周亚夫为太尉,统帅36个将军去讨伐叛军,这才稍微放心一点。
06、听信谗言错杀晁错
汉景帝派周亚夫等与叛军交战时,内心摇摆不定,他对周亚夫能否战胜七国之兵持怀疑态度。
袁盎曾经担任过吴国丞相,与刘濞关系甚密。他和晁错有仇,看出汉景帝的心思,决定借汉景帝之手除掉晁错。
他跟汉景帝献计说:吴王不是说清君侧吗,我们把晁错杀了,吴王还有啥借口造反?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205d7c9fc48dbf83.jpg)
袁盎献策没几天,晁错的反对派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等联名上书,弹劾晁错引发叛乱,
并且提议将晁错满门抄斩,景帝马上批准了这道奏章。
当时的晁错竟然丝毫没有听到风声,还在家里准备皇帝亲征的事情。
汉景帝通过派中尉陈嘉到晁错家,下诏骗晁错上朝议事的名义让晁错出门。
等到晁错上朝的车马经过长安东市的时候,中尉陈嘉停下车,向晁错宣读汉景帝的诏书。
下令侍卫在闹市中腰斩晁错示众,晁错死时甚至穿着朝服。史称:大汉景帝朝服杀人事件。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f60c6e950f624210.jpg)
可惜晁错一片忠心,就这样为小人谗言所害。
景帝诛晁错,去掉了七国起兵的借口,然而七国仍不罢兵,这就进一步暴露出其反叛的面目。
景帝后悔莫及于是决定以武力平息叛乱。
07、周亚夫平定叛军
周亚夫率大军分兵前进,并派一队轻骑兵断了吴楚联军的粮道,
派主力部队在昌邑城南挖深沟、筑高墙,阻止吴兵北进。
刘濞急于进攻,多次挑战,周亚夫仍是只守不攻。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40c006c8e8143f5b.jpg)
这样一来,打了两个月的消耗战,吴兵军心涣散,士气低落,粮食也供应不上。
这时,周亚夫看准了反攻的最佳时机,命令全部精锐部队开始四面出击。
吴楚联军惨败,吴王刘濞被杀,楚王自杀,其他五个诸侯也迅速被打垮。
周亚夫只用了3个月时间,就平定了七国的叛乱。
景帝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调整诸侯王国的设置,着手解决王国问题,以加强中央集权。
参加叛乱的七国,除保存楚国另立楚王外,其余六国皆被废掉。
从此以后,诸侯只能在自己的封国中征收租税,不可以干预地方的行政。
因而他们的权利被大大削弱,汉王朝成为真正统一的封建帝国。
08、对待匈奴和多战少
景帝时期是匈奴“最强大”的时期,强大的匈奴骑兵南下进击汉地,烧杀抢掠,严重威胁着西汉王朝的统治。
(1)坚持和亲
而此时汉朝社会经济有了恢复和发展,但要战胜匈奴,条件仍不成熟。
景帝坚持和亲,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军事冲突,为经济发展赢得了时间,为以后汉武帝反击匈奴做了准备。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1d057608f0869ea8.jpg)
(2)重用李广
当然,景帝并不是一味妥协,也进行了必要的抵御。
在不多的反击匈奴的战斗中,涌现了李广、程不识和郢都等一批卓越的将领,其中尤以“飞将军”李广最为突出。
李广有一套不正规的治军方法,非常适合于塞外的地理条件和敌情条件,他的部队简单、机动、长于应变。
匈奴人一听李广的名字,就感到害怕,以致他们称李广为“飞将军”。
(3)造苑马以广用。
中原内地自古以来就缺马,这样既不利于骑兵的壮大,又无法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更限制了交通、运输等事业的发展。
景帝即位之后,继续进行马政建设。他下令扩大设在西边(如北地郡)、北边(如上郡)的马苑,而且鼓励各郡国及民间饲养马匹。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addf2006bcb379c5.jpg)
由于景帝时期养马业的大发展,军马生产颇具规模,属于官府的马匹发展到了40万匹,民间的尚且未计。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9dc48c077a435b86.jpg)
09、轻徭薄役,与民休息
汉景帝是一个让老百姓爱戴的好皇帝,他关心百姓疾苦,创造文景之治,是老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
汉景帝即位继续执行黄老无为政治,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1)少有战争,百姓生活安定
战争是残酷的,老百姓最怕战争。因为一旦发生战争,不管是战胜还是战败,都要有人丧生。
战争要花钱,而钱取之于民,朝廷会以增加税负的形式分摊到百姓头上。
汉景帝刘启在位16年,鲜有大规模战事,即便是七国之乱,也不过持续了三个多月。
在对外方面,面对匈奴的小规模骚扰,汉景帝也因顾全大局,没有发起大规模进攻,而在为数不多地反击匈。
汉景帝给了百姓想要的和平,所以汉景帝就比汉武帝更受百姓爱戴。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c29835ca3542a5fe.jpg)
(2)轻徭薄役,重农抑商。
汉景帝时期,继续坚持无为而治,实行轻徭薄役、与民休息等利民政策。
在上位伊始,汉景帝就下令将田租减少一半,次年,汉景帝又下令减轻成年男子服徭役的时间,并且还大力鼓励发展农业。
老百姓交的税少了,服徭役的时间短了,就相当于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了,大大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感。
他重农抑商,激励百姓生产,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始终。”
因此,他多次下令郡国官员以劝勉农桑为首要政务。
景帝允许居住在土壤贫瘠地方的农民迁徙到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的地方从事垦殖,并“租长陵田”给无地少地的农民。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cd54f577d135d985.jpg)
百姓生产多了,加上田租少了,就可以满足老百姓的物质需求,老百姓越发尊敬汉景帝。
景帝曾两次下令禁止用谷物酿酒,还禁止内郡以粟喂马。
(3)继续实行轻刑慎罚的政策。
汉景帝的父亲汉文帝就废除了包括黥、劓、刖在内的多种肉刑,以笞刑替代,并且取消了株连法律。
而汉景帝便在此基础上继续实行轻刑慎罚的政策,继续减轻刑罚,减轻了笞刑,
同时还特别强调用法要谨慎,增加了司法过程中的公平性。
文景时期的社会渐趋稳定,物价日益低廉,文景统治的近40年内,米价下跌的幅度最大,为其他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daa3bb8c660df4df.jpg)
10、发展教育,打击豪强
景帝时期景由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及发展已达到相当的程度,
所以统治阶级上自景帝,下至郡县官都逐渐重视文教事业的发展。
当时在教育领域中最突出的就是文翁办学。
文翁,庐江郡舒人,年轻时就好学,文翁离开了家乡,来到了当时西汉的都城长安学习经书,并选择了《春秋》作为自己的本经,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9e615aec20625d62.jpg)
学成之后他“以郡县吏察举入仕”。文翁在担任郡县小官吏时被考察提拔,汉景帝任命文翁为“蜀郡守
文翁以其经世致用、廉洁勤政的卓越政绩发挥了引领时代的历史作用。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3c66a2017b7f2460.jpg)
郡守文翁在成都修筑石室学宫开办官学,建成我国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
文翁大力举用当时的蜀郡基层官吏。不少德才兼备的优秀官吏通过选拔成为培养对象,出色者,还被送到长安深造。
当时,长安设立了若干博士官传授五经。这些“定向委培”的蜀地官员就在此受业,学习儒家经典,兼学法令。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0c0030f7c3437daa.jpg)
为了培养这批基层官吏,文翁甚至减少郡府用度,用省下来的钱购买蜀地土特产作为“代培学费”。举措颇有成效。
学宫里供奉孔子像,栽植森森柏树。任教的有长安学成归来者。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b7dc7806b89ae0a2.jpg)
而学员则从社会大众中选拔,主要来自成都以外的“下县”,很多人还是普通的编户齐民。
文翁勇于创新,是历史上最早创立官办学校、施行“有教无类”办学方针的第一位地方政府领导人。
在学校,文翁“教民读书法令”,提高学生文化水平和处理公务的能力,引导他们认同儒家的孝道仁爱思想。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a4aa3d5a1ea58490.png)
为了让学生能安心学习,文翁还免除了他们的徭役。对于优秀学生,文翁则分别授予他们不同的职务。
文翁首创了郡国官学,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他的成就得到后人的肯定。
文翁这些极富开创性的举措,使蜀地精神文化发生了质的飞跃。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69db5cb5e5e96258.jpg)
景帝一面弘扬文教礼仪,一面又打击豪强。为了保证上令下达,景帝果断地采取了多项措施,
重要的有两项:一是在修建阳陵时,效法汉高祖迁徙豪强以实关中的做法,
把部分豪强迁至阳陵邑,使他们宗族亲党相互分离,削弱他们的势力,以达到强干弱枝的目的。
二是任用酷吏,如郅都、宁成、周阳等,严厉镇压那些横行郡国、作奸犯科者,收到了杀一儆百的效果。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54b80f8d601bb8e2.jpg)
使那些不法豪强、官僚、外戚等人人股栗,个个惴恐,其不法行为大大收敛,这便局部地调整了阶级关系,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由于推行了上述措施,就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人口翻番,国内殷富,府库充实。据说,景帝统治后期,国库里的钱堆积如山,串钱的绳子都烂断了。
粮仓满了,粮食堆在露天,有的霉腐了。但是,文景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带来了贫富悬殊的分化。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0eea6d73bd852785.jpg)
11、汉景帝生命中几个重要女人
汉景帝不仅治国有方,他的感情生活也丰富多彩,在他短短四十多年生活中,有几个重要女人。
原配夫人薄皇后一辈子失宠,孤独终生,宠妃栗姬心高气傲和王美人美丽而聪慧。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49622ef28f21824d.jpg)
(1)孤独终生的薄皇后
汉景帝原配夫人薄氏,是汉景帝祖母薄太后的同族贵女,出身不凡,长得漂亮,而且生性温柔。
她自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养,行为举止端庄大方,贤惠得体。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6c0367a04debb910.jpg)
汉景帝还在当太子的时候,薄氏就已经嫁给他做了太子妃。
这门婚事是薄太后一手促成的,她很担心自己过世之后,薄氏一族会失势。
虽然刘启并不喜欢薄太后为自己挑选的太子妃,但是西汉注重孝道,身为晚辈的刘启无法拒绝祖母薄太后的指婚。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2628bba2201a536a.jpg)
薄氏性格温柔,也不会争宠讨好那一套,汉景帝漠视她,她也不敢如何,只能更加小心翼翼地跟他相处。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3cb8ab2c6b8597bd.jpg)
后来汉景帝继承了皇位,薄氏顺理成章地成了皇后,虽有老太后撑腰,但却并不受宠。
偌大的后宫就像一个牢笼,虽不缺衣少食,可漫漫长夜难熬的孤寂,不免让人幽怨。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82a66ad102eaa196.jpg)
但薄皇后没有一味地自怨自艾。尽管感情上空虚,她始终安分守己,低调温顺,兢兢业业管理好后宫。
在她统领后宫期间,能够客观公正地对待其他后宫妃嫔及王室子孙。
一个不被皇帝宠爱的皇后,纵然内心里有诸多苦闷,她也从不参与嫔妃之间的斗争,
她跟后宫的妃子们相处得很融洽,不愧于一国之母的这个位置。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4e454fef48088b91.jpg)
因为失宠,所以一生都不曾产下一男半女,她一直独守空房,郁郁寡欢。
薄太后去世后,汉景帝立即就废掉了碍眼薄皇后,四年后这个可怜的女人就去世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7b485bb206ef140e.jpg)
这个孤独一生的薄皇后就这样默默无闻,烟飘云散,真是可悲可叹!
(2)深受宠爱的栗姬
栗姬是齐国人,她长得非常漂亮,而且能歌善舞。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3952e1f77f61c43e.jpg)
一次汉景帝出宫时两人相遇,于是她便被带回了宫,封为孺子。
汉景帝喜欢栗姬的妖艳和直爽,栗姬的个性与汉景帝非常的契合,因此汉景帝将所有的宠爱都给了她。
后来栗姬还为汉景帝连续生下三个儿子,分别为刘荣、刘德和刘阏于。
刘荣作为长子被立为太子。母凭子贵,风头正盛的栗姬在后宫也是飞扬跋扈。
不过因为有窦太后在,她虽然张扬但却不敢做出太多违法乱纪的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cd1c1592a1002933.jpg)
长公主刘嫖想将自己的女儿阿娇嫁给刘荣,但是栗姬却没搭理她。
原因是刘嫖经常在宫外搜罗美女送给汉景帝,使得她对刘嫖非常怨恨,于是多次让前来求亲的刘嫖吃了闭门羹。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8e9cd0ae492b27ea.jpg)
但刘嫖也是心高气傲的主,几次三番之下就与栗姬结下了梁子。
长公主经常向景帝进谗,诬陷栗姬,说栗妃信邪术,气量窄,不容人,诅咒欺压其他妃子等等之语。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77a0cc9ebdfbf4fa.jpg)
时间久了景帝听的也心中甚疑,有一天,景帝对栗妃说:“我百年后,后宫诸妃皆已生子,你应善待她们。”一面说,一面暗中瞟看她的反应,
那栗妃一脸怒色,半天不发一言,又等许久,栗妃仍不语,并且把脸转向别处,不看景帝。
景帝看如此光景,忍气而去,从此跟栗姬渐渐疏远。
中元二年(前148),临江王刘荣不慎犯法,被从江陵(今属湖北)征诣京城。
景帝便在前七年(前150)十一月,案诛大行,废栗太子刘荣为临江王。母子抱头痛哭。
栗姬后悔不已,不该当初持宠而娇,心高气傲得罪长公主,但已经晚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e600ea9051b310bd.jpg)
中尉郅都令人严加看管、审讯。刘荣极其愤懑、悲伤,写完向父亲的谢罪辞后,自杀身亡。
(3)美丽而聪慧的王娡
王娡长得貌美如花,为汉景帝第二任皇后,汉武帝生母。王皇后是槐里人,母臧儿为燕王臧荼孙女,父为槐里人王仲。
当初,王娡嫁给金王孙为妻,夫妻比较恩爱,还生了一个女儿金俗。
谁知王娡母臧儿找人为子女卜算时,得知她的两个女儿都是大贵之人。
臧儿就把女儿从金氏家中强行接回。金家很愤怒,不肯和妻子断绝。
臧儿很有手腕上下打通关节把王娡及其妹妹送进了太子宫。
当时汉景帝还是太子,没想到这一对姐妹花都被汉景帝看上了。
汉景帝特别喜欢王娡,王娡性格温柔,又机智聪明,不像栗姬那样使性子,汉景帝常常和她在一起卿卿我我。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23ba4ada02747866.jpg)
这一年,已被封为美人的王娡在一连生下三个女儿之后,终于扬眉吐气的也为刘启生下一个儿子,儿子排行第十。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1b5f3f55148e5b25.jpg)
据说,在怀有儿子的某天,王美人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她梦见了日入其怀,太阳钻进她的肚子,刘启听到之后甚为欣慰,认为此梦实乃显贵征兆。
没过多久,文帝薨,景帝即位。景帝即位这年的七月初七,王美人产下一子,取名刘彘,是为后来的汉武帝刘彻。
刘彻初时名叫刘彘,刘他从小聪明过人,进退有度。
三岁时,景帝抱他在膝盖上玩,问道:“彘儿愿意做天子吗?”
刘彘答:“这是由天定的事,不是孩儿决定得了的。孩儿愿意每天在父皇面前承欢膝下侍奉”。
刘彘有惊人的记忆力,求知欲特别强,尤爱读书中古代圣贤帝王伟人事迹,过目不忘,景帝深感诧异。
七岁,景帝就把刘彘的名字改为为刘彻。“彻”字表示充满智慧,达到圣德的要求。于是刘启就萌生了易太子的念头。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e41c6d5a96259841.jpg)
王美人自了自己的儿子刘彻后,本来温柔的性格变的更恭顺礼谦了,和每个人都小心处着,
栗姬不同,王夫人机敏圆滑,当馆陶长公主刘嫖想将比刘彘大四岁的女儿许配给他。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00180304f3bfd5e7.jpg)
王夫人见长公主地位崇高,在窦太后跟前说一不二,当下满心欢喜地答应下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7087c1537f3ec6f4.jpg)
于是6岁的刘彘与10岁的陈阿娇订了婚,时在景帝前六年(前151)也获得了长公主背后的势力。
从从此,馆陶长公主屡屡向景帝称赞刘彻如何聪明,如何达理,使景帝更加喜爱这个孩子。
太子刘荣被废半年后,王夫人被立为皇后,7岁的刘彻被立为太子。
12、清除权臣,刻薄寡恩
周亚夫治军严整、军事才华卓越、为人直言持证,可以称得上是汉景帝时期国家的军事支柱。
但是,周亚夫却因为直言持证、不畏权贵的性格作为而受到了汉景帝的猜忌。
一次,汉景帝在宫中赐给周亚夫一大块肉。
周亚夫见肉没有切割,也没有筷子,知道是皇上故意戏弄自己,心中大为不平,令尚席官去取筷子。
汉景帝竟笑着对他说:“这还未满君意?”
周亚夫一听,怕得要死,赶紧起座下跪,脱帽谢罪,感谢皇帝赏赐,君臣不欢而散。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252b6b0845c46e9e.jpg)
汉景帝后元年(前143),汉景帝竟然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周亚夫削职下狱。
有人举报他家私自打造了五百副甲楯,汉景帝授意廷尉以谋反案进行审问,廷尉问他:“君侯欲反何?”
周亚夫解释说,这是准备给我陪葬用的。旁边的酷吏马上补刀:“君纵不欲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意思是,你不在地上反,到地下也会反。
周亚夫没想到自己忠心耿耿,为朝廷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却落得个被猜忌下场,他悲愤交加,呕血而死。
13、景帝病逝
汉景帝陵景帝后三年(前141)正月,景帝刘启患病,病势越来越重,他自知不行了,临终前对太子刘彻说:
“人不患其不知,患其为诈也;不患其不勇,患其为暴也。”
景帝似乎已经感觉到儿子有许多异于自己的品质,把天下交给他是放心的,路还是让他自己走吧,多嘱咐也无益。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6123/5d8e1a7b78babf78.jpg)
不久,景帝病死于长安未央宫,享年48岁,葬于阳陵(在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乡)。太子刘彻即皇帝位,这就是汉武帝。
汉景帝在位期间,由于他采取比较开明宽松的政策,社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百姓安居乐业,
政治上相对稳定,统治得到加强,社会十分殷实富足。历史上把这一段时期和汉文帝时期并称之为文景之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