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活中的自我成长想法简友广场
「谈谈」当外企“回流”的警报再次响起

「谈谈」当外企“回流”的警报再次响起

作者: 请叫我森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20-04-16 00:07 被阅读0次

    日前,美国白宫经济委员会主任拉里·库德洛提出一种吸引美国企业从中国回流的政策,是将厂房、设备、知识产权结构、装修等回流支出直接费用化,就是由政府为美国企业从中国搬回美国的成本埋单。

    几乎同一时间,日本政府也宣布由政府出资22亿美元协助日本企业撤离中国,避免对中国产业链的过度依赖。

    这次已经是外企“回流”本国警报的第N次响起,不同于以往,这次是政府愿意付出更多经济成本来推动这一目标。

    如果理性地看待外企“回流”,其实并不是像很多人所说的那样是国际化的逆流,也并不是像更多人所说的那样要对中国如何如何。

    显然,一个国家的国家安全要由工业基础作为保证。

    但全球化发展多年,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新的分工体系和产业链布局时,也直接形成了不同国家不同的工业特点。

    这也造成了西方重视技术和金融,为了攫取更高利润而导致实体产业空心化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虽然这些国家也逐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在平时享受全球低廉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大把大把赚钱时,完全可以粉饰太平、麻痹自己。

    所以,资本只要有利可图,就可以游说政府将这个问题就可以一直拖下去。

    直到发生了这次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终于让一些政府不再以成本优先,而开始重视国家安全的问题了,甚至可以说,凡是有些势力的国家都想做。

    当然,至于之后是否能够真的推进下去,那显然就是另外的问题了。

    其实,这次有的政府明目张胆的提出政府负担费用帮助本国企业“回流”,也有一部分是看到我国在应对疫情快速反应的原因。

    大家应该知道,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具有完善工业体系的国家。

    这也是为什么在协调下,应对疫情的各种产品上、下游的资源可以快速到位,短时间内就可以在大量消耗的情况下仍能实现从短缺到富裕的原因。

    而其他国家要么在原材料,要么在供应链等等的方面存在限制,就像新闻中经常报道的,美国想生产口罩,但重要的熔喷布要从中国进口,想生产呼吸机,供应链也在中国。

    他们真的不是不想生产,而是真的生产不了。

    于是,他们为了摆脱民众的指责,甩锅给中国,指责我们是在利用疫情搞殖民主义时,不是打肿脸充胖子,而是真的有劲儿使不上,只好动嘴了。

    想想曾经殖民世界的西方也有今天说出这种话,一副受气的小媳妇样子确实让人忍俊不禁。

    再回到外企“回流“的问题上来,在美国和日本的消息出来时,可以遇见网上肯定会出现两种对立的声音。

    一种声音认为并不可怕,说这个声音自从特朗普上台后就一直提出,实际效果有限,而且中国是全球最大市场,有最全的供应链体系,综合成本优势很难让企业撤离,这次也会像以前一样雷声大雨点小。

    而另一种声音则是一如既往的悲观,认为一旦外企撤离,会造成大面积失业,加之没有顾忌的贸易壁垒,将导致外贸急剧下降转化为大量库存,供应链向东南亚等成本更低区域转移,最终会带来经济的全面崩溃。

    显然,如果单纯靠想象,这两种声音都有其道理,但事实更有可能是既证明两者对了,也证明他们错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影响外企“回流”的因素确实太多了。

    就像如果外国政府采取强制措施,那么外企不得不撤走,看似会造成大量的失业,但事实很有可能是对于合资企业,在“中外合资”框架下的股权转移,资金离去而企业得以继续发展。

    有的人会说技术呢,缺少了技术如何继续运转?

    确实如此,这也就和独资企业直接撤资是一样的情况,但显然从国家到地方政府都会通过行业内整合的形式,消化掉这批有着技术和素质优势的人才,毕竟外企工作的人显然更有优势,这反倒可能成为国内企业技术突破的一个契机。

    而如果外国政府只是采取建议性的措施,那么不会形成大规模的“撤离潮”,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就不会形成过大的影响,毕竟每年外国企业的流动都是正常现象,稍微多一些并不会改变在全球负利率形势下中国的投资红利。

    显然外国政府采取何种形式,对于那些不得不离开外企,很有可能从此就失去了全球最大市场,失去了全球最完善的供应链,而被欧洲企业和品牌、国内的企业和品牌挤压成二流企业。

    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某些国家政府采取“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组合拳,在贸易、技术、人员流动等等多个方面彻底与我国脱钩。

    虽然这种可能性很小很小,但这必然会加剧世界格局的分裂,显然这将导致谁也无法控制的局面,即使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但也可以见招拆招。

    因为中国本身具备着两大显著的优势。

    一是我们不害怕过苦日子。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正是中国从穷到富到强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从贫穷到整体小康的过程,中老年人都吃过苦,年轻人也有足够的韧性,所以短时间的经济压力是可以承受和克服的。

    二就是不得不提全球最大市场的我们国内市场。一直以来扩大内需都是大力推动的事情,中国人整体的消费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消费存在不会消失,某国的企业撤离就会有他国和国内的企业提供替代品来填补这块消费,显然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被外资企业占据的份额只会变变排名,而不会形成真空。

    所以,如果要问我对于这个问题怎么看,个人觉得就是既不要过分悲观,更不要不当回事,这种“小事”显然不如疫情之下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更值得我们重视, 只要我们理性看待和认真对待所有可能的情况,做好自己既定的发展计划,自然可以“任凭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

    至于从个人的角度,我们自己能够做些什么,我觉得大家可以有意地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是在购物的时候再多考虑考虑国产品牌。

    这不是要谈爱国情怀,也不是否定个人选择国外品牌的权利,只是希望大家明白,就像谷歌因为禁令能让华为手机在欧洲市场基本“变砖”,那么如果与外国脱钩的极端情况发生,谁能保证中国禁令不会让你的Apple家族“变砖”呢?

    另外从经济的角度看,只有规模经济才能降低成本,才能真正实现研发成本的平摊。这意味着什么?只有销售上去了才能实现研发的持续投入。所以,你对于国产品牌的购买就是在给国产品牌继续发展的机会,这样才能更好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是吗?

    另一个就是保持对地方品牌的热爱和支持。

    中国之大,等同于N个欧洲国家之和,中国内部地方企业的竞争,也就如同于欧洲企业的跨国竞争了。大家也知道,很多曾经耳熟能详的地方企业和地方品牌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中消失了,他们要么被跨国公司或国内领头企业收购或兼并,要么就破产清算了。

    虽然表面上对我们的生活没有什么影响,但这本质上意味着地方在工业体系上的失去和缺位。这也是为什么疫情中湖北封省停工,全球口罩都缺货,因为湖北口罩原材料生产占了全国的一半多,全球的1/4以上。

    所以,我们对地方品牌的热爱和支持,并不仅仅是向儿时或历史的情怀致敬,更是保持一个厂子、一个工业门类在本地的生存机会,也是保留一些传统技法不消失的机会。

    还有一个就是提高对科技的重视,对科研人员的尊重和支持。

    虽然如今我国在5G、大数据、云技术等等方面的高科技可以排到世界前列,但在前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技术缺位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这就导致在几十年之内仍然摆脱不了西方在基础科学方面方面的技术限制,而且突破之路显然任重道远。

    所以,我们自己要有清醒的认识,在泛娱乐化的今天,能够腾出些时间来重视科学技术,能够向崇拜流量明星一样给予科研人员足够的尊重和支持。

    可能自己在科技方面没有什么贡献,那么就让那些默默付出的人能够在更好的环境下,更踏实地为改变我们的生活向更好的方向努力吧!

    最后,欢迎你在留言区写下自己的想法,如果感兴趣请转发让更多人看见!

    • END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谈」当外企“回流”的警报再次响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bokv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