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88561/796391ab8b337b15.png)
今天起床顺利,听直播顺利,但是却对练习产生了一些倦怠,坐在电脑前突然就不知道要怎么开始。
因为,我(好像)一直都知道R要那样发音啊,可我发出来的音为什么还是那么“土”呢…
我想起American pronunciation workshop的第一集,那个大叔就是在教R,就又翻出视频来看,很快就发现一件事——舌尖往后卷我做到了,但是嘴巴要先收成O型,效果才更明显!其实这一点在S君的PPT中是有提到的,但是文字还是不如视频,当我看到大叔的嘴型拆解过程,才反应过来,怪不得早上听直播时总觉得S君的发音我怎么都学不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188561/074f1f870d89e5da.png)
以前我只知道舌头后卷,所以再怎么想把单词念得美式,都没什么效果。意识到了嘴型的问题后,练了几个R分别在前、中、后的单词,感觉果然不一样了。但这个动作也明显让嘴巴更累了,感觉自己就要下巴脱臼。
确认了R的念法之后,趁热打铁开始练今天的句子。因为有了信心,就更想把发音练到接近原版,于是恨不得拆到每个字、每个尾音都要和原版发音一样。
cardio-pulmonary这个词就拆出了好多名堂。原版的连读不清楚,就去有美式发音的在线词典上查“car”怎么发音,练完“car",接着查“card",想看看在后面有d跟着的情况下有什么发音特点,然后再查“cardio”。到这个时候,又发现自己在念后半段的“~dio”时吞音很严重,直接变成了“丢”这个音,但其实老外的发音里都还是能很清楚地听到[ioʊ]这两个元音。
到这一步搞清楚之后,顺带就会发现,原版录音中这个词组的音调,就是那种从容不大喘气还有点升降变化的感觉,其实是每个元音发到位之后自然而然的就能实现的,不需要很刻意去凹。这时候我就有点小兴奋,这意味着我只要仔细把每一个音标念对,就可以让语调也有所突破。想到这里,又觉得,为什么我认识每一个音标,但到今天才发现很多都没有念标准呢,果然从前的老师也没有这么仔细地教啊……
音标的历史遗留问题还反映在pulmonary这个词上。首先是pul ['pʌl]这个音,我一直以为发音时嘴巴是咧开的,结果词典和这里的原版都是嘴巴张得很小的,简直让我怀疑人生,于是我又去查了“result”的发音,英音和美音的词典里都是嘴巴张得很小的。所以是因为[ʌ]后面跟着[l]所以嘴巴收回去了吗?
还有这个单词里~nary的元音发音也和我的习惯[nərɪ]不一样,而是念成[nɛri],查了词典发现,这个是英音和美音的区别,于是我就改成[nɛri]的念法了。这也验证了我之前一直在想的一件事,我从小到大好像老师都在教英式英语的书面教材,也许教材录音也是英音的,但是我们真的学得一点也不到位,最后变成中式发音……
我是那种,如果我一开始大概知道我朝哪个方向努力会达到怎么样的效果,就反而变得很懒散的人,觉得没有了挑战性,虽然明明啥也没做呢,全都脑补完成了。所以一直以来读书做事其实是靠小聪明混个差不多、还可以、别人也挑不出大毛病的成绩。到今天,我突然意识到了那句话: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智商。有很多东西真的只有钻进去研究了,才能看到差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