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见是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方式
喜欢许知远,是从他的一段话开始的————
“我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作家
着迷世界的复杂性与个体间的力量
我对技术、速度与娱乐驱动的时代持有怀疑
我像个笨拙的发问者
好奇他人的观念与经验
我不喜欢模糊的立场
却也怀疑过分确定的答案
我期待自己是个游荡者
不断拓展知识与情感的边界
我也好奇在时代浪潮之中
一些崭新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正在被酝酿
我会带着我的偏见与期待
再次出发”
爱慕他的才华,认同他的执着,理解传统知识分子想在这个世界保持棱角时的挣扎。
在迷他之前,比较喜欢看高晓松的《晓说》,喜欢里面听他讲历史上的小短子,喜欢听他分享不一样的历史见解,喜欢听他讲民国时的一些八卦。
但看过他的节目后除了增加一些奇怪的知识点外,不能引起更深的思考。
而许知远和高晓松却完全不同,在《十三邀》里我都能看见不同人在不同的视角下的思考,这思考有的是无意识的,有的是在现场问到时才思考得出的。
在采访李宇春时,聊到对偶像时的看法,发现偶像是被符号化的精神崇拜,而她恰好是被推上神坛上的人。
在采访金澄宇时,聊到文字对历史的贡献时,发现文字最大的作用就是对历史记录和还原,旧上海时的繁华变迁里有那么多值得记录的东西,再不记录就全被遗忘了。
观察主流,带着偏见成为逆行者
我们熟悉的逆行者
疫情期间,各地媒体和朋友圈别都被一张钟院士的高铁仰天打盹图刷屏,人人都在逃离的武汉,这个可敬的老人去连夜赶往的前线。
火灾现场,经常能看到救火队员冲往被大火燃烧的大楼,人人都在逃命,最可爱的人去为了他人的生命投身最危险的火焰。
救人的重庆大使,拨开围观者人群,跳入水中,人人都在旁观,却有人不顾身份,冲入冰凉的河水。
这些都是让我们感到的,细究下来,最让我感到的是,他们面对困难、险情,能忘却个人,做一个逆行者时勇气和担当。
生活自己做主,你也能成为逆行者
日常的生活中,人人都能成为这样的逆行者,也都很容易成为逆行的实践者!
例如,上班的地铁上大家都在刷着新闻和娱乐视频,你可以看着书籍,思考、提炼、输出观点。
例如,在浑水摸鱼的大企业,众人都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混日子,你可以选择兢兢业业一直奉行今日事今日毕的原则。
在大流前面保持独立思考,不轻易随大流,不轻易被同化,那就是这个时代的逆行着。
坚持诚信,特别是对自己诚信
认真坚守价值,践行实践,你就会发现和多数人不一样的价值观。
在这个时代,要与众不同太容易了,但要表现出这样的价值却非常的不容易。
你会在内心认同诚信的重要性,但在不知不觉中,忘却对自己的承诺;你会认同长期主义的价值,但经常在不知不觉中就选择了妥协。
回归价值,用偏见来重绘世界
带着偏见看世界,观察主流的社会价值,观察主流的日常生活,怀疑它,质疑它。
坚守认同的价值,践行认同的行为,坚持以往就能筛选出你对世界的认知,不知不觉中就走上了少有人走的路。
然而在内心明白,所有的逆袭,都是世界对你价值的一次认同。
无论有怎样改变,怎么逆行,最终都还是要回归价值本身。
一味的偏离不是目的,而是手法,是获得独特视角的手法,最终还是要在输出结果里体现出价值,最终还是要为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提供无人可以替代是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