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断更了。
这个题目好像有引人耳目,博取流量之嫌。在简书,参加日更的伙伴不少。之所以能够一直坚持,除了源于内心的渴望,一群人相互间的激励自不可少。
内心的渴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时间总还是最销蚀人意志的,身体上,心理上。我们需要不断地去更新,去补充能量。内心坚定的信念当然重要,不过认清自己更重要。
在日更大军中,能坚持下去的不少,放弃的也很多,占大多数的还是处在放弃边缘苦苦挣扎的人。
如果有人断更了,还坚持了比较长的时间,总还能引起日更边缘人在自我说服上的两极分化。放弃也就有了他者的借口,坚持也就有了充分的警示,终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对于这次断更,好似早有预谋,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自我逃逸,何以见得?
上个月的更文状态看似平稳,不断精进,感觉那更像是夕阳沉落时的回光返照,而后只会陷入无底的黑暗。上个月的更文,明显让自己感受到了压迫感,这件事所延伸出来的压迫感。
一来,几篇大散文的输出,散文写作总还是写“我”的文本,对自我的呈现,对自我的深度回忆和解剖,那是极其耗费精力的。
当然也有对自我的要求,写,还想写好。某些似曾相识的困惑又回来了,如何有一个好的开头,如何用更精准的语言来表述,如何选择适恰的素材来贴近内心的情感呈现…
人的天性就是趋利避害的,因为对每天的更文有了预设,潜意识里还是尽可能地去拖延,去逃避,从早到晚。
二来,虽然写完了,大多数时间也就花在更文上了,其它的事都干不成。整天就耗在那篇文章上了,这不就是舍本逐末。
现在的每日更文状态更像是一位便秘症患者,整天蹲在马桶上,自是挤压了读书的时间,这自是从某种预设的极端生活方式角度来阐述。
即便如此,效果不甚明朗。写作的基本功需要读写并进,读远多于写,足以见得。更何况写文只能算自己的爱好,主要时间自是要花在更现实的问题上。
除了上述两种原因,在我看来,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存在着某种阶段性,不能总像温水煮青蛙般不自知。如此状态,总还容易沉溺。时间一久,初心不负,只留下空无的,不触及内里的一种口嗨式狂欢。
即便如此,坚持了将近六百天,怎会那么轻易断更。不禁反问,断了又何妨,我需要去信任自己在每个阶段所做出的决定,坚定不移。只有自己才更了解自己,当然也感谢好友的温馨提醒。
前天,本想写一篇散文,一篇用尽心力去构思的好散文,至少在我看来。提前准备了些许素材,可整篇文章的逻辑脉络仍旧一片混乱,被一些既有的观念与规训束缚了手脚,文章也就迟迟没有进展。
当然,我每天的生活并非只有这件事。那晚整个人是极其倦的,瞌睡极了。苦苦挣扎了一番,起身洗漱,妄图清醒。整个人倒是清醒了,也就停手了。
关手机,睡觉。
当晚并没有选择百字续更,不论对错,只关乎选择。对于断更这件事,没有什么需要为自己辩解的,我只论断更这件事本身,不涉及任何价值判断。
生活在便捷化的当下,一旦进入了某种惯性,人是很容易失去感知的。此时此刻,生活需要一些痛感来激醒。
第二日醒来,会有一些忧虑,尤其在注意力稀缺的当下。害怕一旦断更,整个人的创作热情也就随之消解,进而削弱了对生活的感知。
我需要自己的生活处在一种被激活的状态,它包含的是对自我的清醒认知,对生活的热情,对周遭保有的好奇心,能让自己感觉在生活,好好活。
生活从来都是自己的,做何选择多少经过思虑,也就无所谓心血来潮。
近几日,每每关灯入睡前,窗外是一片寂静的黑。一轮蒙着轻纱的圆月总会出现,似乎有点妩媚,又带点谄媚,好似一个美轮美奂的梦。
我需要不断地去调整角度,睡姿,才能够在最恰当的位置上,透过窗户瞥见它的身姿。
昨日,暴风雨的前夜,如约在无尽的黑暗中躺下。可无论我如何调整角度,睡姿,都无法重现那熟悉的月夜,只留自己无限感怀,月夜从不会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