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们为了更好的生活,北漂来到北京,从此扎根于此。扎根于北京的人们,共享着共同的城市记忆,却又分享着不同的情感,只为追寻心中的那份归属感。人们接受着这座城市的所有完美与不完美,为封存在这座城市中的共同记忆而热泪盈眶,为心中那份始终饱含着的深情与热爱而热泪盈眶。今日的北京,正以它古老又时尚的全新面貌,向外国友人讲述着北京故事和中国故事。
关键词:城市 记忆 归属感
城市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不可磨灭的记忆。城市记忆,对于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来说,是一种可以给人无穷力量的归属感。它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淡,也是快节奏生活的真实写照;是偷偷塞进嘴里的大白兔奶糖味儿,也是麦当劳里汉堡薯条的飘香。
每一座城市,都因为人们内心深处饱含着的深情与热爱而彰显出无限的魅力,而所有一切的美与丑,在每一个属于这座城市的人的眼里,都是弥足珍贵的。
1、 不同时空下的相似情愫
北京和新疆,两个相隔三千多公里的地方,因为我的父母而被无形中连接在一起。
我的父母都来自新疆。父亲是在库尔勒出生的,一两岁的时候跟着爷爷奶奶到了石河子,五六岁的时候又到了乌鲁木齐。母亲在九间楼乡出生,两岁以后就到了乌苏市生活,小学和中学都是在乌苏上的。六七十年代的新疆,与北京快节奏的生活截然不同,父母一代的童年是无忧无虑而又有趣的。
对于当今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来说,平房这个概念似乎从未出现在他们的世界里。但在父母那一代人的世界里,平房、大院就构成了他们童年生活的绝大部分。没有手机、没有电脑,一条小河、一座小山、一群孩子,便是最好的时光。母亲告诉我,她小时候住在一个大院子里,类似于北京的四合院,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独立的门——把自家门打开了,一转身就能到隔壁的邻居家。因此,左邻右舍都十分熟悉,经常互相串门。大院里孩子很多,十分热闹。放学之后,小山丘、小池塘、小土坡上,都是他们的身影。那个时候,对于父母来说,幸福很简单,是生病的时候吃到的一块肥皂大小的巧克力,是偷偷塞进嘴里的大白兔牛奶糖的奶香味......是春天,采一朵小花别在发间;是夏天,扎一个猛子跳进小河里游泳;是秋天,爬上结满果子的树上树摘下一个酸甜可口的果子放进嘴里细细品味;也是冬天,在结了冰的河上,与小伙伴一起玩爬犁,忘却一切烦恼。在父母眼中,童年生活中的每一处风景都是值得用心去欣赏的。
而我,是出生在20世纪末的90后,见证了时代,也被时代见证着。得益于父母年轻时候的北漂经历,我幸运地成为了整个家族第一个降生在北京的孩子。出生在大城市的我,拥有过和父母一样无忧无虑的童年。小时候在海淀区长大的我,和父母那一代人的生活环境不太一样,住在楼房里,不用为吃穿冷暖而担忧。但我们也并没有因为生活的时代、环境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在我生活的院子里,有小土山,也有小池塘,有一起玩耍一起长大的玩伴,也有无数个无忧无虑不用为作业担忧的时光。尝过世界上最好吃的大白兔奶糖,也被这个时代的零食榜榜首——辣条征服过;喜欢细嗅雨后泥土的芬芳,也喜欢身上沾染草药的香气。但这一切都在有了手机和电脑之后,变得索然无味了。一切城市里珍贵的东西,在游戏机、手机和电脑面前,都显得无力。手机里的小游戏、虚拟世界中被无限满足的内心,都让我们这一代人无法自拔地爱上了手机。科技的发展在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里留下了些许不可磨灭的遗憾,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也是时代发展之必然。
跟我们这一代孩子比起来,父母是幸运的。他们的头顶有星空,脚下有小溪,大自然里的万物都是他们的玩伴,没有电子产品的侵扰,更没有功课和考学带来的重重压力,一切美好都在指尖。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很怀念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无论美丑,不管是否面目全非,我们心中始终饱含着对自己生活过的城市的热爱,因为我们属于那里,在那里,我们可以得到无穷的归属感。
2、 镌刻在心底的文化记忆
1993年,父母坐着开了四天三夜的绿皮火车,来到了北京,自此开始了北漂生活。今天,北京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第二个家。在这25个年头里,关于北京的文化记忆,已经牢牢地镌刻在他们的心里,转化成了一种内心深处的归属感。
北京作为我国的文化中心,拥有不少各具特色的名胜古迹。天安门广场、长城和颐和园是父母心中不可磨灭的文化记忆。在父母心里,天安门广场承载着一种特殊的情怀。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的历史文化中心,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是非常神圣的地方。尤其是毛主席纪念堂,每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会去瞻仰毛主席遗容。因为父母的“天安门情怀”,有这样一首歌,从小被他们传唱。“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在父母小的时候,去北京、去天安门看看是每一个人的梦想。因为《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歌,他们对北京文化有了特殊情怀,至今仍留存在心底。而在我心中,《让我们荡起双桨》则是让我印象最深的一首儿歌。这首歌更多的意味着一种荣誉——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每每唱起这句,动听的旋律都会把我带回到入少先队的那些时日里去。
父母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因此对于在北京的生活,他们也有着自己的想法。我和父母都很喜欢《家有儿女》这部影视作品,其中对于北京生活有着很生动的写照。在大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中,大人们拼命挣钱,小孩子们努力读书,但也不应该失去本心,失去对生活的热爱。《家有儿女》中的家庭生活便是理想状态,父母为了孩子们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孩子们健康成长,一家人和睦快乐,生活本应如此,而我们家的生活方式与这部剧中反映的也十分相似。
在北京生活的这25年,父母有太多故事想要讲述。在生活走上正轨前,总有一段艰辛苦楚。父母在刚到北京的时候,口袋里基本没有钱,吃饱穿暖都是每天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母亲跟着父亲来北京闯荡,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作为北漂的第一代,没有亲戚朋友,没有金钱和资源,只有靠自己不断地奋斗,才闯出了一片天地。丢过钱,挨过饿,扛过冻,也住过拥挤的筒子楼;为了省钱,在天寒地冻的冬天,母亲学会了自行车,从家骑到公司50分钟,摔得伤痕累累......扛过这段岁月,父母渐渐有了些积蓄,父亲读完博士,成功留在了中国农业大学当老师,而母亲,也因为自己的努力,在我出生之前,月薪就已经不菲。
我总是会想,如果讲父母的故事写成一本书,一定能激励不少年轻人。母亲告诉我,她和父亲的奋斗史一定要作为家族最重要的故事和记忆,一直讲述下去,以此激励更多的年轻人。
3、 城市发展与未来展望
扎根北京二十余载,北京已经是父母的第二个家了。而于我而言,北京既是养育我的地方,更是我应为之奋斗的地方。我见证了北京的发展与改变,所以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要与这座城市一同面对它所遇到的问题,也要分享它的一切美好。
环境污染,尤其是雾霾,对于北京这座飞速发展的城市来说,是目前需要尽快克服的一大难题。从21世纪初开始,汽车数量不断增多,马路在拓宽,人们深受汽车带来的便利。但与此同时,一个新名词——雾霾也渐渐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中。以汽车尾气为主要污染源,北京城市上空总是被一层薄薄的雾气笼罩着,让人透不过气来。最严重的几年,“雾霾假”也被提上日程,中小学生因雾霾爆表而被迫停课。近几年,雾霾的加重甚至让居住在北京的市民想要逃离城市。但事实上,大多数人是舍不得的,毕竟住的久了,对于这座城市已经有了归属感。如果真的爱一座城市,便要接受它所有的完美与不完美。面对北京出现的问题,人们其实是乐于想办法解决它的。关停重污染工厂、采取“限行措施”、购买新能源车等等这些举措,都为北京环境的改善做出了贡献。近两年,北京的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这都得益于人们共同的努力。
展望未来,北京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北京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有着3000余年的悠久历史和850多年的建都史,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得益于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北京已然发展成为国际交流中心。如今,北京已经成为各国来访的首选,与各国往来密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很好的交流。其中世界500强企业中共有21家总部位于北京,高居全球第五;金融街、北京商务中心区等商务区更是北京对外开放和经济实力的象征。除此之外,北京还有很多中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大学,如国家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像北大、清华、人大。北京的政治地位、深厚的大学文化,还有各领域的交流,决定了北京国际交流中心的地位。
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等建筑也成为了北京的现代文化符号。在《不列颠百科全书》中,作者将北京形容为“One of the world's great cities”,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八个世纪里,不论历史是否悠久,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故宫、天坛、颐和园、北海等等数不胜数的古迹也为这座城市添加了更绚烂的色彩。
北京既有高大上的历史文化、科技成果,又有接地气的民间艺术、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融合的古都,北京有不少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像长城、故宫、天安门广场等名胜古迹,都是外国人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落脚点。作为北京文化的代表之一,胡同文化,能让外国人看到老北京原汁原味的生活。除此之外,京剧文化、饮食文化等具有北京特色的文化成果,也都是可以作为北京故事讲给外国人听的。
今日的北京,正以它古老又时尚的全新面貌,向外国友人讲述着北京故事和中国故事。人们纷纷贡献力量,为北京的发展建言献策,因为每一个有情怀的北京市民都愿意看到北京变得更好。希望在多年之后,当人们再次游走在北京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中时,仍会为封存在这座城市中的共同记忆而热泪盈眶,为心中那份始终饱含着的深情与热爱而热泪盈眶。
打赏全部转交原作者,支持原创,为青春鼓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