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普通民众讲清楚区块链是什么,就像给80年代的民众讲清楚互联网是什么一样困难。
简单来说:区块链就是通过密码学的方式形成的一个由集体维护的分布式数据库。
有了区块链,事情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传统中心化的方式:

区块链网络下的”去中心化的方式:

在去中心化的网络下,每个用户之间都可以是直接联系的,不再有任何第三方的参与,用户间的转账就像手递手付现金一样,这也是为什么比特币会被称为”电子现金“。
传统情况里,每天1000笔的账单,人工对账就已经很痛苦了。以现在支付宝的体量,每天少则几十万的账单,即使是系统对账也难免漏单,并且要付出相应的人力、物力来维护这一套非常复杂的收支清算系统。说了这么多,那区块链是怎么对账的呢?答案是:没有!在区块链的网络中根本不需要对账,零清算,因为区块链中的每一个节点(就是一台计算机或理解为一个用户)自己都有一个账本,这个账本是实时更新的,区块链网络中发生的任何交易都会被记到你自己的账本中,没错,别人的帐你也有。
去中心化,没有第三方中介,一切都由程序来完成。
安全性,主要体现在分布式、51%攻击,即使一个节点被攻击或宕机也不会影响网络的运行。
最核心的就是:信任。一切社会行为都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这也是区块链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
以往的银行,保险和信托机构等等,不再需要为维持机构有效运营支付庞大的费用。这也使得有可能颠覆传统金融。区块链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将会导致一种新的金融形式——“区块链金融”大行其事,给传统的金融组织与金融模式带来巨大冲击。
客户可以在区块链上的数字资产通过区块链技术嵌入智能合约成为智能资产,能够自动执行交换、权属转让等,可以完全实现“去中介化”,这将大幅拓宽金融交易、支付结算、产品交割等工作的时间与空间,大大提高金融交易的便利性与可得性,金融服务完成从人工到智能化的过渡,“智能化金融服务”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区块链的最大胆的一种应用设想,就是国家创造的数字货币。当然,若某国设计一种去中心化的区块链货币,来替代现行的法定货币,则该国对这种新型货币的控制权,在发行规模、铸币收益、货币政策、金融监管等诸多方面,将会被削弱。以比特币为例,比特币的每年新增量,大约每过四年减少一半, 其累积发行总量最终将接近2100 万个。因而,比特币的早期产量非常之大,前四年的货币产量占比特币全部累积总量的一半(1050 万个),而到2140 年时比特币每年的新增量将趋向于零。这种天然通缩的设计机制与经济发展和交易需求不相匹配。从长期而言,每年货币新增量将远低于交易总量与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经济系统将陷入长期的、严重的通货紧缩状态。实际操作中,可以设计每年发行量的计算规则,比如按照固定速度增长,也可以考虑更复杂的制度设计,设定区块链货币每年的增长量,取决于某些经济统计指标。例如,可以将当年的区块链货币增长速度, 与最近三年的GDP增长率、CPI 指数、利率水平相挂钩。
使用区块链反欺诈
关于欺诈,特别是网络欺诈,我想引用一下FBI的一篇文章:FBI — Internet Fraud,文中提到的欺诈发生前提都一致:陌生的环境下,这也是互联网的处境,与你发生交易的人或机构你永远不能相信,每一次交易都有潜在的风险。与之对应的是“中心化”的银行。银行的交易会单纯很多,每一笔交易都由银行完成,银行使用公信力做了担保并且承担了其中的风险。
互联网没有公信力,更不能够问责,但是如果能把所有双方细节都放在共有公开的数据库(台账)中就可以增加互信,用技术保障欺诈的发生。
举个例子:你用100元在京东买了杯奶茶,那么你的100块钱上就会写一句“京东 奶茶”,这句话不但会一直跟随这100元,还会通知所有人这比交易的发生,而欺诈公司“京西”由于没有这张钱上的名字,他所做的任何欺诈行为都会被识破。请记住任何人的数据库副本都会有一条“京东奶茶100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