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买来的时间,都能把一个小孩变成一个大人了,可我还没有读。来到海边这座小城之前,因读《林海雪原》,就又想起了《桥隆飚》,就好像遇到一个亲戚,接着想起了另一个亲戚。同属曲波老师的作品,视同已出的话,这两部作品应该是算亲兄弟吧。当初,也肯定是这个原因,爱屋及乌地买了《桥隆飚》,只是没有读,或没读完,不记得为什么没有接着《林海雪原》读下去。现在想起来读,寻遍身边的书橱,竟不见《桥隆飚》的踪影。这次来到海边的地上室里,翻到旧书,突然想起,这书可能在这里呢。果然,颜色陈旧的《桥隆飚》出现了,从一摞旧书中露出来了,不但老态龙钟,而且因在海岛上的缘故,潮湿发霉,书页边上长了厚厚霉菌,黑黑的,味道刺鼻。我不管不顾,简单擦试一番,展卷来读。
中间,时时分神,因为几公里之外,即是大海,涛浪似有耳闻,掠窗而来。突然我想到,这本书的作者即是本地人,写的故事,也是胶东海边的人,我想到在海边读《桥隆飚》,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从这本书中,你就可以大概了解这方水土上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说到“飚”字,在烟台地区,是很有说法的,而且是贬义。说一个人不太正常,做人做事欠火候儿,就会说这个人飚哄哄的,或者说,飚吗?!这种贬斥人的严重程度,一般会激起对方的对抗,你说厉害不?
虽然,在烟台老百姓看来,这是一个标准的带有很强侮辱意味的字。当然,这个“飚”字,本义不见得全是贬意。百度了一下,本意为暴风、疾风,还有迅疾的意思。本书应该是取的这个意思。
桥隆飚,当然,说他是一个性格刚烈的汉子是不错的,然而,这个评价,仅是九牛一毛,管中窥豹。怎么说呢,他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疾恶如仇,却又不分乱友,把地主家中的贫雇农也当成打击对象;对共产党有好感,却又对一切党派持怀疑态度;知道要消灭剥削人的恶霸,却又仅局限于眼前看到的,其视角和眼界非常狭窄,等等。所以,这本书贯穿始终的,是要把这样一个个性鲜明、思想复杂的人改造成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可见其难度。也正是这点,成为了全书的一个大的悬念,吸引着读者看下去。
主角采取的方法,是发自内心的教育引导他,在具体的斗争实践中硬化他,一点一滴地做工作。如果急了,就会前功尽弃。然而,这其中的工作,全是出自真正为他好,既保护他,又改造他。虽然主角是怀着特别的目的,来接近他,引导他,也采用了许多办法,但没有阴谋诡计,没有欺骗。我想,我正是我党我军所以在困难困境之中,所以取胜的根本原因。
如果说,有让人感到遗憾的地方,当然存有。其中最明显的是关于他“桥妹妹隆花”的个性塑造和婚恋处理上,让读者失望了。可能作者对这个问题没有想透,每当关于桥妹妹的地方,让人简直读不下去,这本来完全是出采的地方,却成了让人失望的地方。特别是她的婚恋问题,线索不清楚,妹妹的爱恋对象不明,几个主角的态度不明,最后也没有可以预见的结论。相比《林海雪原》中的白茹恋情,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当然,本书的优点之处,就是采用了传统文学的写法,故事性强,一环扣一环,紧张处让人喘不过气来。这是这本书畅销不衰的主要因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