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午读  夜读

午读  夜读

作者: 北小介 | 来源:发表于2018-05-16 22:06 被阅读144次

                 

午读  夜读

     

午读、夜读,我喜欢的读书时段;

午读、夜读,每天这两个时段能读书,就是很幸福的事;

午读、夜读,细水长流的缓慢时光里,忘却的是喧嚣,留下的是积淀。

实话实说,智能手机的时代,纸质的阅读变得无比艰难。艰难到如果不放下手机,不留出时间,不打扫心境,就无法读进去书。

有手机不读书,要读书没手机。尽管我不想把这二者对立起来,但确实不得不这样,起码对于我,是这样的。

手机也能阅读,但手机拿在手上,读到的东西无比的杂芜。纸质阅读,摩挲着书,读到哪里自己清楚,读了什么心里有数,读完一本掂量一下,心是满的。

我是一名教师,每天会午休。每天中午12点45躺上床,看十五到二十分钟的书,中午1点左右入睡。

午读我喜欢读一些内容散淡,但语言有味的书。例如舒国治的《理想的下午》,黎戈的《时间的果》,蒋勋的《此时众生》等。

读这些文字很放松,有些意思在睡意朦胧中也不再纠结,眼睑沉沉,书落枕边,就睡了。

第二天中午,无论从哪里开始接着读,都衔接顺畅。舒国治笔下的美国公路漫游,黎戈笔下的南京古朴小巷,蒋勋笔下的台湾高山桐花,都在睡意的裹挟下亲切而温和。

午读,读不得激烈的书,读不得悬疑的书,读不得厚重的书。有段时间我中午读龙应台的《野火集》,就很不习惯。午读,读散文,越散越好,文字就如涓涓细流,浸入每一丝神经末梢。妥帖后,便是高质量的午休了。

如果下午没课,不着急到校,那真可算是神仙的日子。

起床,孩子午睡未醒,喝一壶酽茶,再翻上几页午睡前读的书,矫情地感叹岁月静好。

午读的时间毕竟短,夜读的时间毕竟长。我喜欢回家吃饭,我喜欢饭后和儿子讲讲故事、玩玩拼图,我期待儿子洗漱好躺上床。这样,我就可以躲入书房,留下一盏台灯,安静地阅读。

手机是不能带入书房的,开飞行模式,放在客厅,什么时候读倦了,再去拿起。

晚上九点开始阅读,中间休息一次,十点半结束,可以读一个半小时。

晚上读书我会拿一支铅笔,专业书我会划一划,做笔记。非专业的书籍,遇到灵犀的句子,也会划上。有一次,儿子从卧室跑出来,看见我在书房读书,就问我:“爸爸,你在干什么啊。”

我告诉他我在读书,他又问:“读书拿笔吗?”

我告诉他,我会在书上划一些地方。第二天,我再到书房,发现我几本书上,被儿子划了许多道道。

多少个夜晚,在书房里,遇到一本本好书。

午读  夜读

《1984》,这书是大学时就知道的,一直没读。一个夜晚怀着期待翻开,惊讶思想如此的超前,表达如此的梦幻,寓意如此的深刻。三个晚上读完,陷入思考,想要表达些什么,却词穷。有些书如青春时的挚友,中年后再遇,不开口,也知道彼此的那些话。

《乡关何处》,偶然买回的一本书,书中《江山的母亲》一篇,读来唏嘘。整本书一路读下去,哀人生之苦痛,叹命运之坚毅。

《出梁庄记》、《梁庄在中国》,与其说是社会学著作,不如说是报告文学一类。真实到可怕,真实的叙述中夹杂情感,脉脉的,凄凉中透着暖。

《人间草木》,汪曾祺先生的东西读过很多,但每次拿起又有一番滋味。能“温故知新”的散文怕是不多,这也是汪曾祺先生的作品能成为经典的缘故吧。

《民主的细节》,刘瑜不像一位学者,更像一位文青。此书记录的美国民主细节,虽已过十多年,但依然鲜活。民主不是挂在嘴上,而是活在日子里。

《小说课》,毕飞宇算是当下最火的作家了,确实有一手。理论联系文本,娓娓道来,头头是道。他的文字,透着一股自得的劲,有人可能不喜欢,我却觉得不错。

《局外人》,说实话,这些年我陆续买了许多大学没有读过的世界名著回来,能读进去的不多。普鲁斯特、卡夫卡、福克纳都是翻翻就束之高阁。而加缪的这一篇,读起来就能感受到作家想传递的那种气息。那种顿挫的,颓废的,消极且迷茫的气息。混乱的巴黎公寓,燥热的阿尔及利亚沙漠边缘,主人公混乱的生活有点像我一段日子的投影,读完怅然若失。

《我书架上的神明》,学者们的私人书单,对我而言有些高大上。世上好书很多,现在买书也很容易,但是真的要谨防买而不读。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俞敏洪的励志文集,从中我读到很多他关于教育的见解。俞敏洪比我们一般人忙上十倍百倍,但他能坚持读书,坚持写作,并用朴实的文字表达出来,太难得。

《康震说三苏》、《康震说李清照》、《康震说韩愈》,康震是我大学时的老师,那时他很年轻。近年来他很火,频频出镜,却让我感觉他老了。前一段有同事去北师大培训,和他合影,相片上的他很憔悴。康老师的书我很早就读过,最近是温习。书很好,适合高中的孩子读,如果配合作家的作品做一些专题阅读,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叶开是编辑,是语文教育的“门外汉”,但他编的这套书,是“别有用心的”。其目的在于把孩子从语文课本中解放出来,接受更完整,更鲜活的文学教育。整套书挺好,但有些选文学生未必读得进去。用成人的视角为学生选书,有时失之偏颇。

《习近平的七年知情岁月》,读这边书,最大的感受是我们的领袖也爱读书,而且是痴迷读书。到陕北,带着重重的一箱书。最值得钦佩的是,青年时的习近平,能够学以致用,把知识用在日常工作中,这真值得学习。伟大的人不是一天就成就伟大的,年轻时的积淀,让日后的生命历程熠熠生辉。

曾和一个朋友打赌,看看一年时间谁读的书多。时不时见面,也是聊聊最近读了哪些书。朋友读书涉猎甚广,且喜读一些颇有难度的哲学类书籍,但对我来说,现在难有啃高难度书的勇气了。

有人指出,老师教什么学段,就是什么学段的知识。我教了十二年初中,是否知识结构也只能适应初中课堂呢?

我想不是如此,持续的,有质量的阅读,是能够超越学段的。况且,老师指导学生阅读也应有提升的意识,而不应把阅读低幼化,肤浅化。

教师读书未必都能和学生分享,教师读书也未必都是为教书而读。

为自己而读,为超越而读,为未来而读。

午读,夜读,愿能坚持,是为记,

相关文章

  • 午读  夜读

    午读、夜读,我喜欢的读书时段; 午读、夜读,每天这两个时段能读书,就是很幸福的事; 午读、...

  • 最爱孟晚舟说的一句话

    孟晚舟说: “月是故乡明,心安是归途。” 夜读,泪读; 夜读,泪目。

  • 午读

    窗外杨树日日新, 覆盖双腿炉升温。 电动枕腰书山路, 午休无眠就抓紧。

  • 加油,午读!

    阳光教室 阳光教室充满阳光,看那坐姿,看那神态,他们在享受这快乐的读书时光! 小蜜蜂教室 看那个认真劲儿,你是在采...

  • 午读时光

    最美的时光是读书。启点学校千万字阅读计划正在实施。看看我们的阅读吧! 鲲鹏教室 我知道,书是面包。孩子,你需要的是...

  • 午读偶感

    一个下午读了两本书,心里想着我得记住这些让我获益的书名。先说说第一本:《感动一个国家的文字》是中英文对照版!大致讲...

  • 午读随笔

    西北的春天经常刮风,午读时间,学生们正聚精会神的阅读,教室里静得连掉根针的声音都听得见。 突然,屋...

  • 午读加缪

    紧绷的寒冬在午后出现一小块昏黄的松动白瓷咖啡杯在一声轻碰中苏醒过来倚着黑灰色的、积习的篱笆眺望门前小径正在聚集的晚...

  • 午读时光

    分享411 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童年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而阅读能够唤醒这种潜在的美好与神奇。 ...

  • 午读桂子

    从空气不流通的办公室内出来,推开大厅门,桂花香乘着秋季的凉风破浪而来,从四面八方窜到脸上、身上,跳跃着钻进鼻子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午读  夜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cnm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