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下)

读书笔记(下)

作者: 星寰Helen | 来源:发表于2018-12-09 21:08 被阅读0次

    升级你的大脑操作系统

    跟着笑来写作文

    概念23:机会

    你真的没有机会吗?

    (一)、互联网连接了世界:

    很多人终身抱怨没有机会,可事实总是充满了讽刺意味。

    2016年发生了一件实际上很重大,但大多数人可能并没有相应地给予足够

    重视的事情:

      互联网已经彻底占领了整个世界。经过二十多年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完

    成了它最初的使命---连接所有人。

    Facebook在2016年6月底,月活用户数量达到了16.5亿(这几乎是全球人口的1/5以上)。在地球另一端,微信,在2016年6月底,月活用户数量达到了8.03亿,这接近全中国人口的3/5。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成了事实:全球所有有消费能力的人,基本都在网上……

    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这些年里,有若干家公司已然成为了巨头:GAFATA

    <Google\Amazon\Facebook\Apple\Tencent\Alibaba>

    打个比方,如果互联网是个“终于建成的新世界”的话,那么GAFATA就是这个

    “新世界”里的“房地产巨头”,他们提供一切互联网上商业运转的基础设施与

    服务,包括数据、云计算、支付、交易、社交……所以,他们中的每一个都已彻

    底占据了“垄断性优势”。于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他们的赚钱能力是最强,

    弄不好越来越强……

    最要命的是,他们也在做投资!

    价值

    (二)、这个事实和“机会”、尤其是“财富机会”,有什么关系呢?

        (1)、首先,这些公司的股票都已经在金融市场公开交易,也就是说,无论谁,都可以直接购买(投资)这些公司的股票;

    (2)、其次这些公司的股票都是“大盘股”,所以,流动性极强,相当于任何时候都可以“变现”;

    (3)、更重要的是,他们可能在未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成长性极强。

    (在笑来老师看来,投资GAFATA很可能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把握的机会

    ---注意,是“很可能”,而不是“一定”。)

    如果你行动了,那你的收益,首先是看你的基数,即本金金额是多少,

    其次要看你的投资年限有多长,最后再看复合年化收益率有多高。严肃的投资者知道,长期复合收益率25%以上,就是特别高的了。

    即便,看到机会,并不等于可以自动掌握机会,还是要加上持续的思考,自身思考行动,才有可能真正把握机会。

    请记住:在投资领域,你并不需要急于行动。

    投资知识的把握,最难的地方在于它实在是“很违背直觉”,所以,形象地讲,不把自己的操作系统“搞个天翻地覆”,是没办法正确实操的。

    条件

    概念24:条件

    开始投资活动前的条件是什么?

    (一) 投资这个活动中,最重要的元素是什么?

      是投资者的思考能力,即智慧。它们之间的重要程度排序:

        智慧 > 时限 > 金额

    衡量投资成功与否的核心指标,并不是最终赚到的“钱”,而是增长比例,才是更本质的衡量指标。

      任何一个正常人,在主观上稍微坚定一点,拿出几千、或几万块,“判它个无期徒刑”---只要做到这一点,一个人在投资这个领域,在“有限”这个维度,已经和所有“合格投资者”,站在最高维度上了。(能够明白这个道理,需要的就是智慧---比金额、时间更为主观,这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但这真的是很违背直觉的事情:最难的事情竟然是最简单的,之所以难,就是因为它太简单了,乃至于很多人干脆没想到而已。)

    最终,我们的结论综合起来重述,就是:

    投资活动里,最重要的是智慧,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人有“先天优势”。

    (二) 整个思考过程,背后只有一个方法论:

    1、   不断问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

    2、   主动思考、主动修正;

    3、   一旦找到“最重要的那个东西”,就开始拼命琢磨它……

    4、   过程中,不断重复以上过程,也许,“最重要的是什么”的答案会发生变化……

    这是提炼价值观所必然运用的步骤。

    希望这个例子,你能明白:

    任何时候,你都需要认真问自己“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

    (三)投资前要刻意练习:

    用1元,虚拟投资一支股票,每月定期只记录一次涨幅比例,坚持观察二十周,一定会体验到元认知能力的重要与强大。

    在各个层面里,总结下来,大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一模一样的:

    如何才能使自己配得上那个机会?

    预测

    概念25:预测

    你能准确预测股价吗?

    (一) 了解“概率论”:

    很多时候,问题的质量决定答案的质量。

    了解“概率论”后,无论你是谁,那预测的准确率大概是无穷趋近于1\2。

    注意,预测的准确率超过1\2才有意义,否则还不如抛硬币决定呢。

    如果预测的准确率高到一定程度,比如 60% 以上,那么也就是说,10 次里有至少 6 次预测准确,那就一直预测下去,不仅要预测,还要用钱去“赌”——长期来看,一定会赚钱,赚很多钱……你应该能反应过来,其实准确率并不需要高到 99% 的地步,哪怕是确定地高于 50%,比如 51%,那么“长期来看也一定很赚钱”。

    现在有一种所谓的“投资品类”,叫“二元期权”(Binary Option),网上很多——虽然很多国家早已经禁止这种东西的经营。这个东西出现时间其实不久,但也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了。本质上来看,它就是股市版的“赌场游戏”——“猜大小”。

    给你一个实时的价格数据(可能是某个股票价格,或者某个股指价格,抑或黄金价格、期货价格等等),让“投资者”预测 1 分钟之后(或者 5 分钟、10 分钟、15 分钟)的涨跌——投资者可以“买涨”或者“买跌”……猜对了,连本带利总计 180% 的回报,猜错了,全赔。也就是说,相当于“赌场抽水 20%”。

    这种设定,使得所谓的投资者必须做到预测准确率至少超过 70% 才可能“长期稳定地赚钱”。于是,这么多年过去,从来没有任何人在这种所谓的“投资品类”(实际上是抽水比例很高的赌博)里赚到过钱,都是很快输光。

    简单一点描述,就是,你拿 10 元钱开始“预测”(“猜”、“赌”),平均来看,10次之后你已经输光了——因为总体上相当于每次被抽水 1 元钱。

    当然,事实上,很多人第一次就输光了,因为上来就猜错了;还有很多人第一次猜对了,手里还有 18 元,然后连续两次猜错(一次押上 10 元,一次押上 8 元),也输光了……把所有的“赌徒”数据全部集结起来(相当于把所有赌徒看做是一个大赌徒),那么,它平均来看,“猜” 10 次之后,就会输光。

    统计概率知识,是最重要的“赚钱思维工具”,任何将来进入投资领域的人,都应该补上这个基础。绝大多数人没有从觉悟上理解统计概率知识有多么重要,于是,这一辈子就好像别人带着完善的装备下海潜水,你却赤身裸体直接跳了进去一样,看起来也不是不行,可就是处处吃亏,却永远不自知。

    (二) 随机漫步假说:

    金融学理,有个假说,叫“随机漫步假说”:这个假说认为,股票市场的价格,是随机漫步模式,因此它是无法被预测的。

    但笑来老师的观点有一点不一样,如果做如下描述,争议很可能几乎没有:

    1、 短期价格预测是不可能的;

    2、 长期价格预测是很有可能的;

    3、 预测时间越长,预测难度越低……

    对于长期价格预测实际上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基本面”就放在那里:

    1、 股价最终体现的是企业价值的增长;

    2、 世界一直在进步,经济一直在发展,这是大前提;

    3、 有些企业就是能做到与世界同步,与经济发展……当然,也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却根本做不到……

    若是我去“赌” Google 五年后的股价“一定”比今天的股价更高,并且高出很多——我想,胜算是非常大的,预测准确率应该远超 1/2,乃至于事实上几乎没有人愿意跟我“对赌”这个事情。

    有一个概念,叫做“赌徒谬误”(Gambler's Fallacy),指的是:

    绝大多数赌徒倾向于相信之前的下注结果对当前下注有影响(至少是一定的影响)……

    赌徒之所以是赌徒,其实就是知识欠缺,他们无力理解和接受概率学上的那个重要概念:“独立事件”。

    上周提到一个细节,“每月更新一下数据”,背后的原理是:从一开始就要习惯于避开“短期思考”。

    (三) 知识就是金钱,时间就是力量:

    大多数人不知道知识根本就是金钱,也不知道时间的力量有多么巨大,也从来不知道应该多么敬畏那可怕的力量。

    贪婪和诱惑

    概念26:贪婪和诱惑

    我能赚的更多吗?

    (一) 许多人多贪婪来自于无知

    借钱不想给利息是种无知的贪婪。(首先,利息就应该属于放贷者,其次金钱在时间流动中就会产生利息。)

    关于贪婪:在投资领域里,无知的贪婪是最可怕的。摆脱贪婪的方法是每天让自

    己进步一点点,每天更有知一点。

    关于诱惑:一切不属于长期价值的东西都算作是诱惑。要判断自己是否被诱惑,先看那个东西的价值是否足够长期。

    巴菲特的师父,格雷厄姆又个极度精彩的类比:股票市场短期是个投票机,长期是个称重机。

    股票市场既然短期来看只不过是投票机,那就让别人投票就好了,反正投票者络绎不绝,根本就用不着我自己去投票,更用不着去反复投票。 若股票市场长期来看是称重机,那称重这事儿也不用我干了,我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儿,去想尽一切办法去找到以后最重的那个“胖子”。 找胖子很简单啊,就看谁“越吃越多”呗。

    (二)资金金额越大,获得同样收益率的难度越高。

    用 100 元去赚取 10 元,应该是易如反掌,然而,用 100 亿去赚 10 个亿回来,与前者之间的难度差异就天壤之别了。银行的资本量级太大,所以,能给出的利息高不到哪里去 —— 银行也要把钱借出去才能赚取“利差”。

    民间小额短期借贷的利率一直不低,但如若利率高到一定程度,达到15% 以上,就已经开始存在很高的系统风险。若是达到 25% 以上,基本上两年内(即8 个季度周期)必然崩盘。可是,国内频繁出现各种“民间借贷重灾区”,许多年来,连年不断,说明什么?说明的是,绝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 15% 以上的投资回报率“很可能原本就不属于自己”,于是,无知无畏。

    15%,这是个要记住的数字 。不过,在此之前,还要回过头来认真注意措

    辞:复合年化回报率(或“收益率”)

    绝大多数人只懂得讨论“回报率”,而不是“年化回报率”,更不是“复合年化回报率”。一旦我们讨论“复合年化回报率”,我们讨论的不是一年,不是两年,是好多年,一般是十年以上,甚至二三十年……

    所以,与大多数人认为的不同,“价值”并不是排在第一位的,“长期”应该先排上,然后再就加上“价值”,即“长期价值” —— 这才是我们要追求的东西。

    (三)请牢牢记住:

    你要追求的是 “至少长期年化复合增长 15 % 的目标”。

    一旦你的目标如此,“入眼”的东西就不一样了,能看到的好像是另外一个世界 。很多在此之前你会不由自主地关注的东西,就好像“突然间彻底消失了一样”,而另外一些东西,就好像“突然冒出来一样”,那感觉很神奇的。

    先发优势

    概念27:先发优势

    早是不是决定性因素?

    钱,天然是有利息的,而知识也是有利息的。

    有些知识是直接有商业价值的,并且,越先知道越受益(前提是用行动去支撑知识的结论),这就是“知识的时间价值”,就好像“利息”是钱的价值一样。

    (一) 先发优势从来都不是决定性因素。“早”本身根本不是核心价值,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追求的是“长期增长”,追求的是“长期年化复合增长率”。

    风险投资,是投资创业公司的“早期”阶段(上市之前的阶段);与之相对,股票市场常常被称为“二级市场”——那么,“一级市场”的投资收益是不是普遍更高呢?答案是,并非如此。

    虽然,普遍认为,风险投资机构的从业者,是“相对更为精英”的群体,他们的职业本身就是“占据先机”。根据 Cambridge Associates 的统计结果,数据表明,在美国的风险投资行业之中, 大约 3% 的风险投资机构(Venture Capitals)“夺取”了整个行业 95% 的回报 ,而且,处于头部的 3% 公司长期组成变化不大,就那么几家。

    早,根本不重要,关键在于对不对,事实上更关键的点在于,是否长期对。

    全部押上

    概念28:全部押上

    全部押上意味着什么?

    (一) 未来最重要的属性之一是:部分不可知;

    追求100%的安全感,就等于是错上加错,因为未来的最重要属性之一就是“部分不可知”。

    投资,是“面向未来的判断与决策”,于是“万一错了”的情况是永远不可能避免的,于是,我们退而求其次:尽量去做胜算超过50%的事情。

    放弃一点安全感,或者说,不去追求100%的安全感,本质上看只不过是平静地接受现实而已。

    在投资领域里,我们格外强调的是“避险”,尽量不去“冒险”。

    (二) 我们要躲避的最大风险是: “从此再无机会”的风险;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作为投资者,必须牢记且绝对不能触犯的铁律是:永远不要押上全部!

    在“抛硬币”的游戏中,连续出现某一特定结果,也是一个“独立事件”。

    千万不要误以为概率低到千分之一所以就肯定遇不到。

    “墨菲定律”:凡事只要可能出错,那就一定会出错。

    (三) 分享一个武器,叫凯利判据。

    有个著名的公式,“凯利判据”(Kelly Criterion),对于“赢了有收益,输了的话,下的注就一点都拿不回来”的赌局,有个可以计算最优单次下注占比 (相对于总赌本)的公式:f = [ p ( b + a ) - a ] / b

    注意:

    凯利判据不能直接应用在股票房产投资行为上,因为股票和房产投资决策失误常常并不会导致“投资”如同赌局下注那样“这次输了的话就下的注一点都拿不回来”的情况。

    其中,

    f 是合理下注占比(相对于总赌本);

    a 是单次下注金额;

    b 是每次下注 a 之后若是赢了的话能拿回的净利;

    p 是赢的概率……

    于是,假定赌局的设定如下:

    每次下注 1 元赌赢的净利为 1 元(a = 1,b = 1);

    若是玩家有 60% 的胜算(p = 60%);

    那么,f = 0.2 = 20%…… 即,若是你有总赌本 100 元的话,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最优单次下注最高金额是 20 元。

    针对音频版25的文章里提到的那个披着“投资品类”外衣的“二元期权”,让我们用凯利判据算一下:

    下注 1 元时(a = 1)

    赢了拿回 1.8 元(b = 0.8);

    输了什么都没有;

    实际上的胜算只有 50%(p = 50%)

    所以,f = -0.125 …… 囧,竟然是负数 —— 明显就是根本不应该参与的玩法么!

    数学公式可以慢慢消化,其原理可以自行研究(请搜索 wikipedia,关键字为 "Kelly Criterion")…… 我们在这里举这个例子要说明的是:

    你看,即便你竟然有本事在抛硬币游戏中有 60% 的机会猜对(不是抛硬币游戏中原本应该的只有 50%),你的最大下注也只能是总赌本的 20% 才相对安全……

    换言之,在可能翻倍也可能赔光的投资中,若是你只有 60% 的胜算,投资你的总资产的 20%,本质上已经是“押上全部”了!—— 这才是我们在这里要强调的重点。

    (四) “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上”,越是早期越重要,因为无论正负,都同样具备复利效应的---越往后,这个效应越明显。很多人因为不懂最基本的道理,就一开始注定了败局,你不能这样,因为笑来老师已经提醒我们:永远不要押上全部!

    克制自己的冲动,越是早期,资本金额越少,克制的难度越高,克制不了的代价越大。

    在“永远不要押上全部”的基础上,或者“为了用不着押上全部”,要做的最重要的功课是:如何尽量提高我的胜算?最简单的答案是“提高自己的思考质量---每周升级一个概念,就是比之前的我思考质量更高一点,耐心点罢了。

    定投

    概念29:定投

    最简单的安全投资策略是什么?

    (一) 投资成功的核心方法:低买高卖。

    然而这个世界往往如此:最简单的事情,往往最难做到。

    那些从一开始就想要挣扎着成为“合格投资人”的人,从一开始就要养成“尽量靠自己”的习惯。每次对他人的无脑依赖,都是对自己能力磨练的进一步弃绝。如果你不能自己研究、自己思考、不能自己选择的人,从一开始就不应该进入投资领域---这里是丛林,这里是现实生活中罕见的“达尔文主义绝对适用、肯定适用的领域”。

    投资最简单安全的投资策略是:定投策略,定期等额购买一支成长型股票。

    定投是一种朴素的避险工具。但大多数人根本熬不住。定投的关键并不在于“定期”,也不在于“定额”,那关键在哪里呢?

    在开始之前,你通过深入研究,得到了相当确定的结论:这是一家成长型极强的公司……因为,你的收益=公司成长性X 定投策略效用。

    如果该公司的成长性是零,定投策略的效用等同于无。

    把注意力放在正确的事上,要多重要就有多重要----事实上很多人只不过肤浅地理解定投策略,而后把注意力放在“定期”和“定额”上,而不是放在“正确地选择成长型公司”上,所以最终,那么简单、有效、安全的“策略”在他们身上不起作用,甚至起反作用。

    这事实上是所有投资活动的最关键之处:

    所有的投资功课,都是在投资之前完成的---买什么,什么时候买,怎么买,达到什么指标后卖,怎么卖……所有这些,都是在投资之前完成的功课,而不是投资之后再去“补作业”……

    (二) 大多数人都很想问的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更大可能地选择到一个更有成长可能的公司呢?

    这个问题显然没有标准答案,然而更重要的是:

    1、 这是你从此一生都必须研究的问题;

    2、 即便你已经有了些猜想、理论、定律,你也要知道,它们依然需要不断打磨修订验证;

    3、 最终,你的研究结论,是由你自己负责的。

    过去我们学了一个好习惯:只字不差地阅读。另一个重要的习惯是:

    彻底脱离“伸手党”!

    希望大多数人都能成为“遇到问题时能够靠自己默默地找到解决方案的人”---这是成为“合格投资者”的必备基础素质。

    定向聚焦的思考必然带来“穿透表象看实质”的效应,能够格外的让你感觉到“意外惊喜”的存在。

    长期

    概念30:长期

    长期究竟是多长?

    1、 对能力强的人来说,“长期”越短;

    2、 对能正确使用策略的人来说,“长期”更短;

    3、 对有能力在投资之外赚钱的人来说,“长期”更短。

    我们有个可以计算长期的公式:72法则

    x ≌ 72 / 年化复合收益率值

    比如,你的年化复合收益率是 10% 的话,那么你需要 72 /10,即大约 7 年的时间让你的投资翻倍;如果你的年化复合收益率是 25% 的话,那么你需要 72 / 25,即大约 3 年的时间让你的投资翻倍。

    在此基础上,你可以这么理解:

    能让你的投资翻倍的时间,相当于中期;

    能让你的投资翻倍再翻倍的时间,相当于长期;

    于是,最终,一切都是可以倒着算出来的…… 你现在可以理解为什么巴菲特认为至少十年以上才算是长期了,因为他给自己定的目标和事后长期的要求是:

    买到年化复合增长率至少 15% 的股票……

    在这个目标下,5 年翻倍,10 年翻倍再翻倍 —— 当然,他事实上的表现比自己当初的设想更好,于是,他做到的是:

    运用自己的能力(和能力的提升),把 5 年缩短为 3 年多一点,把 10 年缩短成 6 年多一点……

    双倍

    概念31:双倍

    如何做到两倍薪水?

    我们很早就学过两个概念:串联和并联

    如果两个任务之间的关系是“串联”的,即,一先一后,那么有时候我们可能只需要调整一下先后顺序就可以提高效率;

    如果两个任务之间的关系是“并联”的,那么你若是把它们串联起来就不对了,你得想尽一切办法找到可以并联的任务,然后让它们并行……

    有的人宁可在买点破东西的时候“货比三家”、“三思而后不一定行”,却坚决不在原本应该被自己当作头等大事儿的事上花哪怕一秒钟的心思。

    “从一开始就给自己打工的人”和“给老板打工的人”之间的差距是天囊之别。

    (1)、“给别人打工的人”拿的是薪水,于是,他们会不由自主的把自己的工作结果和工作质量,与那些看得见的摸得着的金钱回报相匹配。

    (2)、给自己打工、给自己做事的人,自然而然对工作结果和工作质量要求更高一些。最终,确实做出来的选择不同,做出来的事也不一样,品格与质量都不在一个层次上。

    在高中的时候,我有个同桌,经常说一句话,“咱是谁啊?!” 这句话的意思是:

    “咱是谁啊?!” —— 所以,“那些事儿咱不能干啊!”

    “咱是谁啊?!” —— 所以,“这种东西拿不出手啊!”

    “咱是谁啊?!” —— 所以,“做成这德性怎么好意思呢?”

    “咱是谁啊?!” —— 所以,“这事儿得做到这样的地步才行!”

    ……

    这句话其实“不小心”影响了我的一生。虽然这么想事儿的副作用是让很多人觉得“妈的,你真能装!”,但,最终,确实做出来的选择不同,做出来的事儿不一样,品格与质量都不再在一个层次上。

    给自己打工的人,总觉得“还可以干得更好”,于是,接下来的每一步,每个选择,每个行动,都是在另外一个层次上,有着另外一个更高的标准 —— 随着时间的流逝,结果自然会产生天壤之别。

    这并不像那些“给别人打工的人”所想象的那样“吃亏”了,恰恰相反,其实是赚了,而且还是“赚大发了” —— 因为这其实相当于:

    把自己的同一段时间出售了两次:

    一次出售给了老板 —— 而后因此获得了薪水;

    一次出售给了自己 —— 而后因此获得了成长……

    若是真的有成长,那成长又何止一倍两倍于那拿到手里的薪水呢?

    我们只不过是把工作和成长两个任务并联了起来而已。

    在大问题上,我们做出“哪怕多一步”的思考,效用都只能是惊人的。

    所谓的“大智慧”,其实只不过是“把智慧用到大事上”而已。

    时间买卖

    概念32:时间买卖

    做个正常的时间买卖人

    (一) 个人商业模式升级路径:

    个人商业模式升级路径,核心只有一个,如何提高我们的单位时间售价。有些人研究生毕业比本科生毕业去找工作“单位时间售价”更高。

    我们一开始就明确地传递了一个观念:注重价值,而不是价格。无论是投资还是打工,道理其实都是很相通的。

    你不断成长的结果,就是你终将被低估---这是必然。

    终将有一天,自己确定被“过分低估”---那就是到了“该自己闯出一片天空”的时候了。

    从“给别人打工”不如“同时给自己打工”开始,我们渐渐看清楚了另一个路径:

    “同时给自己打工”不如“彻底给自己打工”。

    因为这背后的核心原理一句话就能说清楚:

    既然买卖时间不划算,那么买别人的时间将划算。

    整体上,这就是个“反败为胜”的故事。

    (二) 竞争使人进步:

    大公司的薪资待遇有时候并不能保证更高,但在明星企业里竞争更为激

    烈这个事实本身就可能是很大的优势。人就是这样,不参与竞争就会自然而然地倾向于安逸,就会自然而然地停滞不前---越是年轻越是如此。

    所谓的教育,“耳闻目染”很可能比书本来的更直接、更有效。

    见识决定境界。

    那些为自己打工的人的时间,总体上是被低估的。他们自己很清楚这一点。

    所以,从一开始就要尽快把自己先变成“给自己打工的人”,因为此般之后,你就很容易识别同类,在人群中认出他们,你要和他们做朋友,因为,有这样的朋友的好处,你早晚会知道得非常清楚。

    只要你长期观察,你终将会得到这样一个结论:

    不能给自己带的人提供真正成长机会的人,实际上没有资格当老板。

    想办法与对自己重要的人共同成长。这其实是家庭和睦、生活幸福的不二法门。幸福感的首要来源就是“与我正在生存的这个世界有着紧密的联系”,而有与之共同成长的人,很有可能是我们与这个世界“最强的联系”。我跟笑来老师一样有个择友原则:

      只跟家庭合睦的人做朋友。

    这背后的道理很简单:对家人都不好的人,怎么可能对别人很好呢?

    “共同成长”也是对亲人朋友最好、最有效的相处方式。

    写作

    概念33:写作

    你为什么一定要学会写作?

    (一) 关于写作主要有三个观点:

    1、 通过写作获得财富自由;

    2、 想得不普通,最终才能成为不普通的人;

    3、 写书真的是一劳永逸的方法。

    “普通人”并不是因为起步时普通,而是因为他们“永远普通地活着”才成了普通人。

    想法上的不同,最终落实成现实的不同,是需要时间才能“酿”出来的,并且,常常需要比大多数人想象地更长时间---因为最终的差异,不仅是“翻倍”或者“再翻倍”,常常是天囊之别。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我们每个人所存在的世界,都给于我们各自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于是对我们每个人来说,自己真正所处的世界,其实相当主观的。

    有个犀利的观点:

    1、5%的人在思考;

    2、10%的人认为自己在思考;

    3、85%的人,宁愿死,也不肯思考。

    还有一句残酷的话:没有执行的想法只不过是幻觉。

    (二) 写作的价值:

    演讲与写作,都是私下交流更为高效更具价值的有效沟通方式。

    从单位时间销售角度望去,你给一群人讲道理,与你给一个人讲道理,从精力上来看,效率有了极大的提升。而演讲和讲课,常常还要受地理位置的局限,互联网的出现与普及,使得写作可以“即使发布”的同时,又打破了地理位置的局限。

    如果你能写出大受欢迎的内容,一定是你“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出众”的结果。想要在任何一个领域成功,思考能力、分析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能力---这是铁板钉钉的事实。

    持续写作的原因,有一个更基础的理由:

    持续写作很可能是锻炼学习能力、锻炼思考能力、锻炼分析能力、锻炼沟通能力的最直接,最低成本的方式。

    (三) 写对别人有用的东西:

    “写对别人有用的东西”,这是写作的终极技巧,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了。

    “我写的东西真的对别人有用吗?”这一关过不去的话,会让自己感到没脸见人的地步……

    写吧,只要真写,就只能真思考。

    在这样的场景下,有句话非常应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你的价格

    概念34:你的价格

    究竟是什么在决定你的价格?

    (一) 究竟什么决定了你的价格?

    1、成为这个世界真正需要的人;

    2、挑最被需要的事情做。

    在市场上决定价格的最重要因素是,需求。

    做人,就要做个真正有用的人;做事,就要做真正有用的事;做产品,就要做真正有用的产品……这是很朴素的道理,却又总是一不小心就被忘掉的最重要的原则。

    你如何变得更值钱呢?

    答案很简单啊!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

    与这个世界产生强联系,是增强生活幸福感的最根本方式呢。更为清楚的理解是:他们所处的世界真的很需要他们。

    那个世界需要他们,于是那个世界就会自然而然更重视他们,甚至不惜高估他们,就这么简单。

    被真正需要,是很难的事情,只要做到被真正需要,生活中的大多数烦恼都可能因此烟消云散。

    当我们希望自己被身处的世界所真正需要点时候,换句话说,只不过是希望我们被我们身边的人(准确地讲是,那些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人)所真正需要。

    那你就要花时间琢磨了:

    1、 他们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最需要的又是什么?

    2、 我是那个能满足他需求的人吗?

    3、 如果我能,有没有可能成为必需?

    4、 如果我不能,我怎样才能?

    5、 有必要一定由我去满足这个需求吗?

    (二)  挑最被需要的事情做:

    “最被需要的“实际上总是被高估”---这几乎是永恒的现象。

    当我们提出“换位思考”的时候,换位的对象不是某个单个的人,而是指整个世界。这个世界是由人构成的,你了解人的类型越多,数量越多,你对这个世界就越了解,你就越容易明白这个世界真的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不要抱怨这个世界。马克.吐温说过:

    让你陷入困境的,并不是这个世界;真正让你陷入困境的,是这个世界最终并非你所想象。

    选择

    概念35:选择

    关于“选择”的方法论

    (一) 价值观决定命运,决定生活质量,的一个绝佳例子:

    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就是思考“什么更重要?”和“什么最重要?”然后盯住重要的,而不是那些不重要的……就这么简单。

    (很早脱单的男女,他们:只要对方满足最重要的一条就够了……)

    人生什么最重要?

    答案:选择最重要。

    人生的头等大事只有一个,就是“选择”。人这一辈子需要拼了命地选择好机会,就那么几个而已。上大学选择什么专业,毕业选择什么工作,和谁结婚,创业选择什么赛道,选择什么项目投资……所谓大事也不过这些。

    于是,大智慧就是要用在这些地方,其他地方,糊涂也是好的建议。

    锤炼自己的价值观,就等于提高了自己的选择质量。

    那么,做选择的更深的方法论是什么呢?

    答案:添加必要的条件。

    举例子:

    亚马逊(Amazon.com)现在已然是互联网巨头,它也是地球上第一个真正成功的电商企业(Amazon 1995 年成立,Ebay 1995 年成立,Netflix 1997 年成立,阿里巴巴 1999 年成立,京东商城 2004 年成立……)。那么亚马逊选择的第一个商品是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是书。

    大家有没有认真想过,为什么亚马逊选择的商品是书,而不是别的什么呢?杰夫·贝索斯在一次私下的分享中提到他们当年为什么选来选去,最终选择书作为他们的主营产品:

    1、市场一定要足够大;

    2、品类必须有长期成长性;

    3、消费者复购率要足够高;

    4、更重要的关键在于,我们要选择一个售后成本很低,甚至干脆没有售后服务的商品!

    再一次,这又是简单的数学应用题:如果,在每个条件中,都严格地去掉 90% 的选项,那最终,就是一万个商品里,只有一个能够满足条件…… 事后复盘之时,所谓的“秘密”就会显得过于简单,可实际上, 简单并不等于容易。 能够做出这样高质量的选择的任何团队,做不成大事才怪呢。

    我们再把选择的深层次方法论重新断句理解一下:

    (添加)(必要的)(条件)……

    每增加一个条件,选项就会大幅度减少;如果有没必要的条件掺杂进来,那么就会提前使自己“全无选择”。这很可能是绝大多数人最终放弃深入思考的根本原因。

    奥卡姆剃刀法则: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对待重大选择的态度越来越严肃,越来越认真之后,怨天尤人的念头就彻底根除了。

    所谓创业成功,也就是一帮解答题高手做对了选择题。

    关于创业方向的选择原则:

    1、 高频

    2、 刚需

    3、 大市场

    4、

    (二)  锻炼选择能力:

    选择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它明显属于只能通过后天习得与锻炼的能力。所以说,选择能力,肯定是平时一点一点锻炼出来的。

    选择能力的练习方法也很简单:

    1、 面对任何一个选择,都可以拿出纸笔,开始罗列筛选条件;

    2、 为每个重要性打分,然后重新排序;

    3、 考虑每个条件的必要性,打分只有1或0,要么有必要,要么没必要;

    4、 30分钟之内,结果就会一目了然;

    5、 第二天再花30分钟重新仔细过一遍(如果选择本身的重要性很高,那么就重复更多次)

    做记录真的很重要,很多人最终之所以纠结,是因为他们从来不做记录。

    只要有记录就可以回顾,可以反思、可以改进、可以提炼,就可以通过雕琢最终形成完善的价值观体系---而最终,这恰恰是大多数人彻头彻尾地欠缺的好品质。

    保持记录,很可能是解决大多数人乱纠结的最简单有效的手段。

    不要小看积累的力量,时间久了,那些曾经用过的筛选原则,总是可以在“意料之外”的地方用上---不信走着瞧。

    成长率

    概念36:成长率

    关于创业的选择

    (一)   成长率:

    只有持续提高成长率的生意,才是创业。

    生意的几个层次:

    1、 满足温饱的生意;

    2、 能够赚钱的生意(温饱之外还有富余);

    3、 能够成长的生意;

    4、 能够做到成长率不断提高的生意(成长率被很多人忽视的概念)。

    理论上,做“满足温饱为目的的生意”,真的谈不上是在“创业”,因为它总体上非常脆弱。因为不动产成本(房租)在不断涨;人力成本在涨;竞争者越来越多……所以很快人们发现,绝大多数能够满足温饱的生意,最终被证明为“不会长期赚钱”。另外,若是“长期只能满足温饱”,那又有多大意义呢?

    于是,我修订一下创业的概念:

    不能不断成长的生意,谈不上是“创业”。

    真正的创业者,拼命思索的,不是“怎么赚钱”,而是“怎样成长?”。

    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有心的人们总是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多多少少有些进步,不是吗?

    了解“复利:之后,我们应该知道,成长率有多惊人。

    在风险投资眼里,成长率很重要。

    (二)   聪明人要抓住 关键知识点

    笑来老师是个非常敬畏:关键知识点的人。但大多数人都是视而不见。

    当你研究一个创业点子的时候,能调用你的元认知能力,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到“成长率”验证之上,哪怕只不过用上一个小时去思考,最终你得到的结论,也很可能与国际上顶级投行的专家质量已经相差无几了---这绝对是事实,也的确是“关键知识点”的力量。

    市场早就证明给我们一个例子:这世界的餐馆,1/3赚钱,1/3赔钱,1/3维持……也就是说,别说成长率了;别说成长了;就是只做一个“维持温饱”的生意,也依然有至少1/3的从业者“不合格”。

    我们每个人的大脑就好像是一个操作系统,而所谓的“思考操作系统”是由一个一个操作概念构成的。而掌握每一个概念,最终给给经历了升级的人带来巨大变化。

    提高成长率

    概念37:提高成长率

    提高成长率的方法论

    (一) 概念产生价值观:

    概念与关联,是操作系统的基本核心,随之产生的是价值观与方法论。价值观决定选择,而方法论告诉你应该怎么做。

    在你不知道“成长率”这个概念之前,你的世界是一个样子,在你知道“成长率”后你的世界是另外一个样子……用一个精彩类比:

    教育就像是一副眼镜。在戴上眼镜之前和戴上眼镜之后,你所身处的世界是一样的,但是戴上眼镜之后,你看到的是一个更为清晰的世界……

    我们继续在概念上构建价值观,在所谓“生意”这件事上:

    成长率 > 成长 > 赚钱 > 谋生

    (二) 、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途径,起码有两个:

    1、     自己做出一个有长期成长(或长期成长率)的公司;

    3、   用自己的钱投资那些已经证明自己有长期成长(或长期成长率)的

    公司。(在二级市场上用自己的钱投资)

    (三)、拥有多维竞争力:

        在一个维度上跟别人比较,显然会让你各种焦虑,但多一个维度就彻底不一样了呀!再回顾一下方法论:

    1、 学习学习再学习;

    2、 学习更多技能,给自己添加更多维度;

    3、 长期持续。

    万事俱备,只欠思考与行动。

    知识

    概念38:知识

    知识究竟是什么?

    (一) 判断知识的方法:

    1、 能够指导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

    2、 更可能为我们带来更好的结果。

    所谓知识,指的是能够指导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且长期来看更可能会给我

    们带来更好的结果的那些信息。

    方法论总是相通的,若是信息这个东西想要被称为知识,需要具备这两个条件,那么绝大多数的信息会被筛除。于是,绝大多数的信息,谈不上是知识。

    定义清晰会使我们有不一样的选择和行动。

    分辨知识,无非问自己两个问题:

    1、 知道了这些之后,我的哪些决策会因此改变?

    2、 长期来看,这些东西可能为我带来哪些想得到或者想不到的好处?

    有些人面对知识的时候只考虑有用没用,而忽略了另外一个更重要的维度:短期、长期。

    (二) 有些知识能繁衍出更多的知识,于是他们显然更高级,更有价值。

    1、 逻辑学,显然就属于这一类。

    它可以用来判断某个知识是否站得住脚,它可以用来预知一些结论。

    2、 概率论,就是这一类。

    它与逻辑学结合在一起,就能做出相对更接近事实的预测。

    3、 英语,更是这一类。

    能让你接触到更多的知识。

    4、 编程,也是。

    最终这类知识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叫做“通识”---即,哪哪都用得上的知识。

    (三) 体系化的知识是更高级的知识,碎片化的只是时间

    碎片化的信息无法直接构成知识。就好像,虽然房子的确是由砖头砌成的,但仅仅一堆砖头摞在那里,我们完全不可能称之为房子。

    即便是学习时间被碎片化了,学习的过程实际上依然是长期持续且连贯的,否则不可能产生什么进步。

    真正擅长学习的人,都很擅长利用碎片的时间完成长期持续且连贯的学习。

    体系化的知识是更高级的知识。碎片化跟知识完全没有关系。

    在知识中漫游,经常会产生一种幸福感:

    真没想到!学过的那东西在这样的地方用得上!

    在学习的时候,“莫问前程但行好事”是最优策略,因为最终,肯定有个天然的回报:融会贯通。并且“融会贯通”的效果一旦出现,就说明另外一个天大的好事就会出现:知识体系化自动形成。

    想一想吧,人和人之间的差距真的很大。

    智商

    概念39:智商

    如何提高自己的智商?

    (一) 大部分所谓的智商不是天定的,而是后天习得的。

    (1)、我们每获得一个新知识点的时候,智商就具备了上升的条件,当我们

    把某个知识点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与行动之中之后,智商就开始事往上

    拉升---可若是不应用,不行动,生活无法改变,那智商就不会发生变

    化。

    (2)、“长期”是这个专栏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很多人因为没有把“有用”和“长期”这两个概念以清晰准确且必要

    的方式联系起来,于是“抱憾终身”。

    (3)、“快速”与“成功”是不可能产生关联的,但“快速”与“入门”是

    可以关联起来的。并且“入门”这事不仅要快,要非常快,才能入门,

    不然总在门口徘徊。

    (二)、 操作系统跑起来,底层是概念与连接,上层运转的主要是两样东西:

    价值观

    方法论

    我们的概念定义都很简单直白:

    1、 所谓的“价值观”是不断分辨“什么更好?什么最好?”;

    你的价值观决定选择的质量(选择是人生头等大事);

    2、所谓的“方法论”就是不断思考,“如何做?如何改进?”。

    方法论决定选择后的行动的质量(行动构成人生)。

    (三)、 智商是什么?

        所谓的智商,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上就是智商高的表现)

        学习与行动比天分更重要(学习与行动是大部分成因,而天分是少部分的成因)。

    (四)、 调整关注焦点:

          把你的注意力放到不同的地方,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很多时候,在一些小事上,只因为关注焦点不同可能直接造成最终巨大的

    差异。

    优化自己的关注焦点,把注意力放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去。

    建议:经常花时间设身处地地从他人角度思考(把关注焦点从自己身上挪到他人身上),绝对是提高智商的快捷方式。当然很多人把这个叫情商。

        所谓的情商只不过是解决与人相关的问题的能力。

    (五)、提高智商最重要的核心:践行

    1、 提高智商的方法之一就是“调整关注焦点”;

    2、 运转中的操作系统,上层主要是两样东西:价值观和方法论;

    3、 提高智商的方法,可以表述为:不断尝试调整价值观,最终找到更好的价值观---这就是提高智商的方法论了;

    4、 我们的注意力更应该放在:“如何做?”上面去!因为调整、观察、修正等,的确都是做出来的,不做,什么都没有。

    速成

    概念40:速成

    起步时,最重要的是什么?

    (一) 关于速成,了解和掌握最少必要知识:

    (1)快速入门不仅绝对有可能,而且还绝对必要!

    需要获得某项技能时,一定要想办法在最快的时间里,摸索清楚最少且必要的知识。然后快速地掌握它们,在那一瞬间,任何人都完成了“快速入门”。

    掌握一门外语的最少必要知识都有哪些呢?

    1、 认识字母

    2、 认识音标

    3、 会查字典

    4、 懂基本语法

    5、 会查语法书

    6、 会用Google搜索引擎

    入门已经完成,下一步只剩所谓的执行,一个字:用!

    (2)、学习这个专栏的最少必要知识是:元认知。

    一旦我们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思考是否正确、合理、有效,那么我们的思考质量只能逐步上升!

    快速入门已经完成,剩下的不是“学”,而是“用”是“践行”,是在用的过程中纠正,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在错误中不断改进……是为“精深”。

    (二) 入门阶段要接受自己的笨拙,并尽快开始和度过这个过程:

    学习能力、执行力最终的核心只有一个:

    刚开始的时候,平静地接受自己的笨拙。

    1、 尽快开始这个过程;

    2、 尽快度过这个过程。

    看一个人强不强,就看他在做得不足够好的时候是否持续地做。

    做生意也一样,很多人都有开店的梦想,虽然只是比较初级的创业。

    开店的结果,1/3的概率赚钱,1/3维持,1/3赔钱,这貌似并不是智商能决定的结果。要给自己输两次的机会(也就是说,要拼倒那两个1/3).

    不要押上全部去开店,不要借钱去开店。大多数情况,这么做会使自己失去良好的心态(你终将明白,一切都发生在自己脑子之中)。

    所谓心态,就是大脑正常运转的状态。大脑不正常运转了,能发生的全是灾难。

    不行动,一切都是虚无。

    (三) 关注“长期”和“专注”:

    如何尽快度过那个过程呢?

    掌握最少且必要的知识之后,马上开始行动,而后就要把注意力专注在改进

    之上。

    “专注”是尽快度过那个过程的核心方法。

    “长期”这个概念在每个人身上有着不一样的长度,对于专注的人来说,他

    们的“长期”比别人的“长期”更短,因为专注的人效率更高。

    希望

    概念41:希望

    你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技能就是一个人的装备,每多一个装备,人就更强大一些,所作所为就会在更高的一个层面之上。

    在学习技能过程当中,使人半途而废的原因有两个:

    1、 低估必要重复的次数

    重复,是从笨拙达到熟练境界的唯一通路。

    通过大量重复动作,最终使大脑中两个或多个原本并不相关联的神经元之间,经过反复刺激之后产生了强关联。

    任何工具都一样,一经熟练使用之后,就会被大脑“内化”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神经元关联通过重复建成并固化了”,进而甚至会产生大脑将我们所使用的工具“内化”的神奇效果。

    2、 低估任务的复杂程度

    是否心存希望,才是真正重要的因素。

    所谓的希望就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明天会因为今天的努力而变得更好。

    一旦放弃了行动,明天变坏直接就是确定的,100%没有任何意外。

    让你升值的是什么?是“思考与行动”。

    对我们来说最宝贵的东西是希望,它不仅重要,而且最重要。它几乎是整个

    生命的意义。然而,希望就像是烛光,非常脆弱,所以也需要你守护。

    鼓励

    概念42:鼓励

    成为配得上希望的那个人

    (一) 在你进化完成之前,不说、不表现、不好为人师,默默地完成进化。

    让自己成为丛林中那只励志的兔子,成为善于鼓励他人的人。

    观察能力、思考能力、通感能力、反思能力,真的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精通的。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进步,,进步又不是自然发生的,它天然就是耗时费力的,它就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根本看不出效果的,因为最终,所有真正有意义的进步都跟复利曲线一样,没有经历过那个长期之前,都像是“恒定没有斜率的直线”,只有经历过“长期”已经被度过的某个时间点之后,才有“肉眼可见”的飞扬。              (如下图)

    没有谁喜欢自己被证明是退步了。

    你进步了,就意味着说其他人相对退步了……从你自己的角度,当你看到身边的人进步了,而自己依然停留在原地,是不是产生极度的焦虑?

    没有人喜欢退步,没有人喜欢相对退步,没有人喜欢被动退步---即,被你证明为退步了。这就是一旦你进步,总是被泼冷水,因为你让人家不开心。

    默默完成进化,最佳策略已经完成。(人言轻微)

    (二) 丛林本身也在变化,比起相互捕食合作共赢才是更好的策略。

    做一只受欢迎的兔子,乐观是一种选择,是一种能力,一种相信明天会更好的能力。

    从心理学研究,其实只不过是多巴胺分泌水平处于平均以上的结果,于是事情就变得简单:多学习、多运动,自然人就开心起来了。当然还有辅助的方法:在人群之中找那些欢乐的人,与他们为伍。

    笑来老师找到的升级策略:成为一只励志的兔子。成为鼓励一切人的人。

    鼓励,是这个世界上最稀缺的资源---你早就深有体会。随着你慢慢鼓励他人,你自己会慢慢变成不需要鼓励的人---因为你自己早就变成正能量本身。

    输赢对立的时代过去了,双赢、多赢的局面与机会更多更频繁,只要聪明一点都能找到独善其身的位置。

    做到

    概念43:做到

    认知升级最重要的工具是什么?

    (一) 做到,是认知升级的最重要的工具

    (1) 想到、做到,学到,各自之间有着很远的差距,形象地讲,相差一个巴菲特,或者无数个李笑来……

    成长究竟是什么呢?

    成长的定义很简单啊,想到之后做到。如果想到之后不会的话,那么就去学,学到之后再去做到。

    很多人的生命意义为什么不大呢?很简单啊,想到了、说到了、学到了,可惜最终没有做到,于是,不了了之。

    (2) 相当大比例的人群从来都是操作系统混乱不堪,于是,他们分不清“上学”和“学习”,“信息”和“知识”,“知道”和“做到”等浅显概念之间的或细微或重大的区别,乃至于愚蠢到相信“知识无用”的地步而已。

    (3) 正确本身并无太大价值,因为你正确的时候,大家也正确,那么你就没有

    相对优势。若正确的同时还能特立独行,那么就很有可能有很大的价值。

    真正能变现的东西事实上是:认知差异。

    第一, 面对同样的信息、知识、现象、事实、数据等等;

    第二, 人们不仅仅对它们的认知不同,比如,有少数正确的,有大多数不

    正确的;

    第三, 即便是在认知正确的群体中,还有认知高度、认知深度的不同。

    (二) 不断升级的重要工具:行动中思考

    很多时候单纯的思考,不仅价值不高,能量也不足。事实上“纸上谈兵”说的就是这个现象。用行动刺激思考,用思考改良行动,这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在行动中产生思考,不仅质量高,数量多,意外惊喜也尤其多---很多想法,很多总结,很多灵感,而非正处于行动之中,是不可能存在的。这一点,是那些疏于行动的人永远不能理解的事情。

    没有践行,就没有可变现的东西,没有行动中的思考,就没有真正有价值的认知升级,没有认知升级,就没有认知差异,没有足够的认知差异,就根本不可能白手起家。

    人生作弊器:学习

    概念44:学习能力

    你想不想要一个人生的作弊器?

    (一)学习能力是人生的“作弊器”

    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其实就是一个“外挂”,天生之外的“装备”。

    一个人若能是需要什么就学会什么,这简直就是“作弊器”啊!随后拥有的

    那可是“开挂的人生”啊!很可惜绝大多数人在这一生中,一直处于装备不

    全,装备落后的状态……何谈开挂的人生?

    注意:只有一颗上进心是没用的。“想学”了一辈子的人,最终连基本的学习能力都没有,这才是终生原地踏步的根本原因。(学历并不说明所有问题—-人类史上所有的社会在教育上并不成功。)

    (1)学习能力的三个进阶阶段:

    1、能够学会有人手把手教的东西;

    2、能学会书本上所教授的内容;

    3、能学会没有人教授的技能。

    从这个角度望去,绝大多数人第一个阶段就不合格。

    (2) 在学习的过程之中一定要认真观察:

    1、这个技能点的重点在哪里?

    2、做好的人为什么能做好?

    3、做不好的人为什么做不好?

    4、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5、有哪些刻意练习时必不可缺的?

    (二)学习要进入第二个阶段的重要性:

    学会书本上所教授的内容,才有可能大幅度进步的根本原因。

    关于自我学习有个考验你的地方:

    1、 你有没有心思去寻找、阅读大量相关的书籍和教程;

    2、 你有没有能力甄别书籍、教程的质量好坏;

    3、 你有没有能力在实践中运用书中的知识。

    很多人没有耐心,干脆没有动力,于是进入不了第二个阶段。

    可以想象,人群中善于学习的人,学习能力强的人有多么少见。其实你若不进入第三个阶段(学会没有人教的技能),你依然只不过是略胜半筹而已,无法做到把别人甩开的地步。

    有些人学习能力差,但模仿能力却很强,所以他们看到你能做到,就很可能迅速模仿。于是,好不容易学来的东西别人靠模仿就做到了,很难真正把人家彻底甩掉。

    (三) 真正让你卓越的,是你必须进入第三个阶段:

    1、 你不仅能学会别人手把手教你的东西;

    2、 甚至能学会书本中都找不到的东西。

    若是做到这点上,你应该就是无敌了。进入第三个阶段是在是太难了,也不会是不行,看看读者悟性:

    1、 确定自己有强烈的欲望搞定这个技能;

    2、 寻找最少必要知识,反复问自己:这事最关键的地方在哪里?

    3、 马上开始运用,马上开始践行;

    4、 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学会,相信自己一定会通过践行而进步;

    5、 通过记录,量化自己的刻意练习进程;

    6、 不断总结,不断调整,不断让那些新技能、新概念,在自己脑子里有清晰的组织与关联;

    7、 绝不能跟笨蛋斗气,要珍惜自己的时间与生命。

    人生本无意义,你若把生命中的一段变得与众不同,那自己的人生依然非凡。

    理智才是最好的情绪,逻辑严谨,思考缜密,研究深入这事,只能靠自己,完全由自己操作,甚至连讨论都是耽误事。

    你必须琢磨出自己的路径和跨越方式---这是衡量你能够进入第三个阶段的判断依据。

    在第三个阶段里有过哪怕一次的成功,后面就“开挂”了,你会发现:

    你没有什么不敢学的——很幸福;

    没有什么学不会的——更幸福;

    学会的东西没有什么是练不好的——不能更幸福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cok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