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爱这件事

关于爱这件事

作者: 岚升 | 来源:发表于2021-05-21 23:58 被阅读0次

    不太记得520这个节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反正现在形势一片大好,大家都默认了,这个表白的日子。

    为什么这样一个原本在我们的血液里不曾出现过的节日,突然就风起云涌起来。

    微信带着大家一起玩了一个游戏,干嘛非得微信发红包啊,银行转账不可以吗?

    为什么非得今天发红包就可以发520,平时最高只能200呢?

    有没有算过帐?有多少人今天让本来在银行卡里的钱,通过微信转给了自己的爱人,假如都需要从微信提现的话,这个手续费的数字将会非常惊人。

    假如不提现,那么微信的资金池里面会沉淀下来多少钱?

    而网上银行都是免费的。

    有意思的是,大多数人会选择忽略这个小小的,看似不显眼的费用。

    也许是在表达内心里面,另外一个诉求。

    每一个人都是渴望被爱的,爱的背后是疼惜,疼惜的背后是——我值得。

    这个信息越来越多元化的时代,作为一个个体,越来越不相信自我的判断和感觉,而愿意用社会上所谓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情感输出或者输入。

    我不知道,这样的东西会把多少人带进误区。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人与生俱来是有判断爱与被爱的能力的。

    那个时候眼睛很干净,心地很单纯。看向世间万物,如果爱,就会对着笑。

    笑容升起,温暖弥漫,爱就发生了。

    为什么母子之爱一直被任何一个时代颂扬和传播?

    大概就是因为它的干净,不染纤尘。

    当生存或者生活被附加于太多条件的时候,会误导一些自我的判断。

    把拥有误认为是爱,把交换误以为是爱,或者把对等误以为是爱。

    也许,把这个话题放在一个特定的时期里去看,会发现在爱的需求的背后,藏着一个时代的创伤和匮乏。

    520的火爆,能够抚慰部分创伤,也许可以填满填补一部分的匮乏。

    换句话说,多数人愿意为曾经的爱的不满足买单。

    如果感兴趣,可以问一下身边00后出生的孩子,看看他们对这些现象的反应,或许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当然,在这里所说的爱,是泛指。如果窄化理解,也是可以的。

    因为爱的发生是相同的,爱的本质是一样的,如果发现不一样,那就是被表象蒙蔽了眼睛,把一些现象,套用所谓的标准以后,误认为是爱。

    假如每一个人都眼明心亮,对爱没有误判的话。那么,比较不陌生的那句“当初是我瞎了眼……”这个说法又从何谈起呢?

    真实的情况,可能是,眼睛从来都没有瞎,只是有可能把蔷薇认成了牡丹。

    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不认识牡丹。

    不是没看见,而是不认识。

    在大多数的时候,人们会有一种假定,有一些理所当然的认知。

    比如说,我们来看一篇文章——《婚礼上,我哥在我妻子面前嚎啕大哭,多年家丑终于曝光》

    在这个文章里,有一个很大的前提,那个前提是自我认知的结果:兄弟姐妹之间一定会有爱。

    我采访了一个00后,人家说,这就是一个谐音梗,没什么实际的价值,也没有纪念意义。

    很多人,穷其一生,都会在各种情感交错里纠缠。

    爱情,亲情,友情。

    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不快乐,都来自于觉得自己输出太多,回报太少。

    假如用纯净来衡量这一切的话,是不是觉得在潜意识里面其实在期待一份等价或者超值的交换?

    什么叫值得?什么是不值得?

    当爱一个人这一件事情的时候,跟那个人或事其实是没有关系的,只跟自己有关,爱,是自己的需求。

    就像我们爱一朵花,跟它有关系吗?没有!

    当自己被爱的时候,跟自己也是没有太大关系的,除非恰好自己也爱对方。

    这就是常说的两情相悦。

    两情相悦这件事情,不止发生在男女爱情之间,也发生在父母与孩子中间,也发生在朋友之间。

    说白了,就是我喜欢你,恰好你也喜欢我。

    这个几率是很低的,低到千百年来,从人类开始学会表达情感的时候,这一直都是永恒的话题。

    再回到上面的那篇文章里,通篇都是作者自己在感动自己。

    让这个家庭和睦,让这些家庭成员之间有一些可以列出条条框框的温暖传递,是作者自己的需求,也就是说,是他自己最愿意看到的。

    说到底,也一直是在为自己做事情。

    当我把这个观点说出来的时候,可能会伤到很多人。尤其是那些一直承担更多事情的家庭成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奉献或者付出型。

    这里有一个真实的情况,很多奉献型人格或者付出型人格的家庭成员,往往身体会有某些方面的疾病。

    有一句老话早就说过,好人不长寿,坏人活千年。

    这到底在表达什么呢?

    如果只是干净的去爱,去付出、去奉献的话,这是没有问题的。

    我说的问题,指的是给自己带来的负面的影响。

    假如,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已经设定了对方所要做出的回应,甚至有回报,那这个付出就要换一种说法,叫付出心。

    付出不等于付出心!

    付出心,指的是当其在做事情的时候,一直有期待,而且是自己设想好的所谓恰当的回应。

    在昨天的那篇文章里,作者一直在列数自己做了什么,然后兄弟姐妹有了什么样的反应。

    幸运的是,这些回应迎合了他内在的期待,也许这就是这篇文章能够形成的缘起。

    让他在付出和得到之间,用他自己的理解画上了等号。

    假如自己所做所有的事情,没有得到回应呢?

    假如,那个微弱的光,一直没有引来一片光明呢?

    他还会做下去吗?

    我敢说,这个作者的内心里有一个很大的伤痛,如果兄弟姐妹之间再发生什么大到不堪重负的事情,面对再一次的遗弃和背离,几乎会要了他的命。

    至少不会再确信有爱,付出也会戛然而止。

    当然,他还有一个选择,不断的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学习成长。

    直到分清楚,爱与被爱之间的关系。

    人生有很多苦,都是自己找的,苦的根源,是我执。也就是说,我们把人生的无限可能性,硬生生的关在一个四面有墙没有窗的屋子里。

    被所谓的重重标准束缚住了。

    多年前,有一个朋友说过四个字:心安就好!至今,依然觉得受益无穷。

    多数人的情绪,起源于不安!

    在若有若无的得失之间,盘旋而起的焦虑。

    如果,自己的心被焦虑所控制,爱还会存在吗?

    不!

    突然想起一首小小的歌曲,其中有一句词是这样的:每当我发现需要做的事,如果我去做,会实现

    爱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自然有永不磨灭的魅力!

    如果内在理想去做一些事情,就去做好了,不要去期待有所回应。

    然后,我们会发现,内心的喜悦和平静,真的会发生!

    这就是爱!简单的一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爱这件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ctnj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