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舍,又称铺递。是古代官府文书的传递点。功能相当于现在的“邮局”。古时的官道,一般十到二十里路设一个铺舍,七到八十里一个驿站。
现在好多村名还带有“铺”,比如“十里铺”、“岳家铺”、“赵旺铺”。这些村名的由来就是典型的“以铺为村名”。
一个铺舍通常配有三、五名“递卒”。以我的理解,感觉递卒就像接力棒比赛中的运动员。
除了分布在官道的铺舍外,还要有“总铺”,“总铺”一般设在当地的县城中。相当于现代的“邮电局”和乡镇的“邮电所”。
寿光县志中也有“铺舍”的记载,嘉庆寿光县志记载如下:
“总铺在小十字口西。城西南十里曰张家铺,二十里曰小店铺。城西十里曰潘曲铺,二十里曰张楼铺。西北三十里曰板桥铺,又城西二十里曰罗桥铺,三十里曰王家庄铺。城西北四十里曰柴家庄铺,三十里曰张赵铺。城东十里曰张建桥铺,二十里曰乐城铺,三十里曰稻田铺,四十里曰王望铺。城东南十里曰齐章铺,二十里曰尧河铺”。
民国寿光县志记载的铺舍:“十里一铺设卒以递公文所谓铺递者即此,邑总铺在城内小十字口西,城东十里曰张建桥铺,二十里曰乐城铺,三十里曰稻田铺,四十里曰王望铺。城西二十里曰罗桥铺三十里曰王家庄铺。城东南二十里曰尧河店铺。西南十里曰潘曲铺,二十里曰张楼铺又小店铺。西北三十里曰板桥铺,三十五里曰南柴铺”。
寿光的铺递之制废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县志记载,“清光绪三十年在西关始设邮政代办所,民国二年改为三等局,移城内。五年升二等局,邮务分二段,一由寿光至广饶,一由寿光至昌乐。设信柜十四于乡属。二区曰寒桥。三区曰吴家庙子,田马,稻田。四区曰胡营,纪台,孙家集。五区曰丰城。六区曰彭家道口。七区曰王胡城,王高。八区曰刑姚。九区曰孙家道口。十区曰上口,侯镇。
由此可见,寿光从清末民初完成了由“铺递”到“邮局”的转变。初步建立起了现代邮局的“雏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