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念之差坑了娃

一念之差坑了娃

作者: 玉米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1-04-26 23:14 被阅读0次

    书,向来魅力无穷。古人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或坚信“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也在实践中发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图片来自网络

    这几年,关于阅读的重要性被拔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得阅读者得天下”。可是,我们发现,主动阅读的孩子并不多,为什么呢?

    都说孩子是一张白纸,大人画什么就有什么,确实如此。我在高年段居多,接新班后总会找机会来个激情飞扬的演讲——《阅读是一把万能钥匙》,屡讲屡胜,印象中,有个男生以一周两本书的阅读速度成为班级偶像,期中,他请我检查背诵《离骚》惊呆了全班;有个少言寡语的五年级男生,课间静静地看一本《鬼谷子》;有个女生,几乎所有课余时间都拿来阅读,科任老师让我帮忙劝劝她多背诵几个单词多做几道数学题,妈妈求我帮忙下令再也不许她阅读课外书……我的班级教室里,课间有人阅读,饭前饭后有人看书,午休前后有人看书……

    于是乎,他们的“说”和“写”总是那么轻松自如,毫不费力。在学了《草虫的村落》后写了《蚂蚁的村落》《蚕的世界》,学了《山中访友》后写了《海边访友》《丹霞山之美》《梯田之美》,学了儿歌《致老鼠》之后写了《致蚊子》《致蟑螂》……更令人叫绝的是学了马克•吐温《威尼斯的小艇》后,洋洋洒洒写了一篇5000字以上的《广州趣记》。当然,他们不只是会仿写,还经常接受我从半空中抓来的题目《玉老师来了》《没有语文作业的周末》《我和作业登记本的故事》等,而往往是这类习作,他们总能写得特别流畅,画面感十足,令人忍俊不禁,阅完,几乎都笑岔了气。

    习作《玉老师来了》 习作《玉老师来了》 娃们的日常“即兴演讲”

    至于一年级小萌娃,更绝了!当年带一年级小萌娃,先取得家长支持,再坚持一段时间的连哄带骗终于成功。娃们爱童话也爱历史,还研究起了“二战”,探究了“屈原自杀”之谜,有娃在父亲指导下看起了《羊脂球》……

    自然的,他们的写也相当令人惊喜——

    一年级萌娃仿写《动物儿歌》 一年级萌娃的《四季风》 一年级萌娃悄悄仿写的诗

    “说”更不在话下。记得有次科学普及课到学校开讲,三个班一起上课,科学院专家现场的21次提问,有14次是我的萌娃们举手抢答。我把信息分享到班群,家长沸腾了。

    但是,这些都是历史,遥远的历史,虽有迹可循却呼之不出。

    前年,接了个新班,五年级的,如法炮制诱惑娃们读书。几番激情演讲加美食诱惑,娃们响应寥寥,课间,他们更喜欢聊“限量版”,传各种小道消息,猜老师们次日的服装和发型,八掛“谁喜欢谁”等等。头疼且失望之余,我相信了,他们不爱看书,于是不再坚持,直到昨天,我才发现,我错了,我该坚持的。

    孩子们在图书馆

    昨天,是我们毕业班的毕业拍摄时间,学校给足了一整天时间,让孩子们尽情刻录母校情,师生情,同学情。最后一站,来到了图书馆,为避免他们又犯“选择障碍”,我再三强调:“现在不是阅读课,有一本书拿在手上完成拍照即可。”但娃们充耳不闻,双眼就像被磁铁牢牢吸在了书架上,没多久,就都人手一本了,接着就是各种舒服的姿势中开启了阅读模式。我不以为然,脑海里,浮现孩一幕幕引导阅读失败的场景——

    接班不久,我向家委提出购买新书的建议,家委说班级书已经买过,且数量不少,建议我到旧教室看看。果然,孩子们搬回了好多书。但奇怪了,那些书尽管都是好书,但他们就是提不起兴趣。

    想了想,建议每个人回家精挑三本自己最喜欢的书捐到班级来,如此,班级就有100多本大家共同喜爱的书了。可是等啊等,孩子们或者总是忘了带书来,或者带来的书只放在书包里,没有分享,问及原因,回答说:“没时间。”

    于是,我又利用班会课告诉他们,只要好好利用“一分钟”,就能读好多好多书——每个课间阅读“一分钟”,饭后阅读5——10个“一分钟”,午休起床到上课铃响有20分钟可以用5个“一分钟”进行阅读,晚上临睡前再用15个“一分钟”,这样下来,每天至少可以阅读30个“一分钟”。按一分钟平均阅读300字算,每天就是9000字,一周就是63000字,一个月就是270000字;还规定午饭后不许出到走廊上追跑,在座位上阅读或与同学交流新发现新想法;我还亲自示范“碎片化阅读“,饭后手捧一本书站到讲台上静静阅读。

    这样的方法,在他们以往的哥哥姐姐甚至是一年级的弟弟妹妹那里都获得了成功。但眼前的这一班猴娃,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孩子真正行动起来,更多的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也只是到书架前,伸出一个手指头把书架上的几排书一本本地滑过来再滑过去,最后抽出一本回到座位,翻了几页就又回到书架前,再次伸出一个手指头把书架上的几排书一本本地滑过来再滑过去,抽出一本回到座位。如此反复循环,只为了等待午休铃声响起,解脱。

    一次次满怀希望的等待换来一次次的失望后,我的激情终于消褪,只要他们好好听课按时完成作业,课间饭后不在走廊追逐打闹,阅读不阅读的就算了吧。我把购物车里选好给他们当奖品的书一一删除,心底,似有碎裂之声,但已经决定了:不再提“阅读”。

    巧的是,那个学期,轮到我们班到图书馆阅读的时间,总是遇到临时安排而无法进行。一个学期过去了,寒假遭遇了疫情,新学期开学是5月中旬的事情,学生在学校随处可见温馨提醒:”请保持一米的距离“,教室里是单人单桌且佩戴口罩,自然不可以到读书馆看书。

    到了六年级,课程调整,隔周一次到图书馆的阅读课消失了。我心想,也好,与其浪费一节课到图书馆口干舌燥地呼吁他们阅读,不如在办公室里自己静静备课批改作业来得轻松。

    听过这么一句话:世上有两大难事,一事把别人的钱放到自己的口袋里,二是把自己头的想法移植到别人的头脑中。说得太对了!渐渐的,午饭后我也不再轻易到班级,“官宣”的说法是放手给班干部,也让孩子们学会自我管理,其实是我不想看到他们总是忽视时光飞逝三三两两闲谈的样子,那会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虽然诗中与眼前的两处场景风牛马不相及,但诗人的伤感却穿越时空戳痛了我。

    日子,就在孩子们不紧不慢的学习节奏中一天天过去。很快,开始毕业倒计时了,一张与学校领导合拍的集体照拉开了离愁别绪的序幕,课间,娃们已经在悄悄传递毕业纪念册。4月25日,是我们班级刻录毕业情的日子。最后一站是到图书馆拍摄阅读场景,看着他们装模作样地选书,我心里颇有几分不耐烦:快点吧,闭着眼睛捞一本摆拍就好了!也不想想,抗拒阅读近两年了,能看得下书?而且,是在拍摄的间隙?我在心底嘿嘿冷笑几声,闪在一旁看手机信息,任由摄影师指导他们摆拍。

    偶然一抬头,怎么回事?毕业摆拍居然遭遇了翻车——众猴居然有模有样地看起了书,而且一个紧跟一个地进入到了忘我的境界。作为旁观者,感觉他们陶醉其中的“真阅读”比专业指导下的“假阅读”更上镜,更感人。

    心弦被拨动了,我掏出手机,随手抓拍,边拍边想,为什么这样的场景从不出现在班级里呢?为什么临近毕业才发现阅读的魅力呢?如果坚持阅读,这一年多来,他们该有多少收获啊。怎么会连体会一个“言外之意”都几乎全军覆没呢?怎么有娃会在给妈妈的感恩信中出现“妈妈,为了我的学习,你什么都做得出”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话语呢?怎么会在学业检测中习作只写了一段话呢?原来,“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是至理啊。

    晚上,躺在床上,想起白天图书馆娃们莫名其妙的感人一幕幕,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索性起身打开衣柜拿出一件外套,打算到沙发上坐着看书。拿下衣服的那一刹那,脑海里掠过一句女同胞们百分之百认同的话:“女人的衣柜永远少一件新衣服。”随之,另一句话也跳出来了:“孩子们的书架永远少一本新书。”

    我恍然大悟,孩子们不是不爱看书,而是身边没有他们喜欢的书可看。班级书架上的书他们曾经喜欢过,可随着年龄增长,他们的“喜欢”已经发生了改变,而大人很有道理的一句话“书架上的书都看完了吗”又让他们无言以对,也就没办法及时拿到自己喜欢的新书。自然的,也就无法按照老师的要求“把自己最喜欢的三本书捐到班级”了啊。想到这里,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春季,我瞬间头涔涔:一念之差,实力坑娃啊!

    有这样一句话:对于普通人来说,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是一个家庭最好的习惯,是一个孩子最好的教育。愿孩子们的书架上经常有新书,愿孩子们的书架上都有自己爱看的新书。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念之差坑了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cxer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