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谈谈《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兼论歌德

谈谈《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兼论歌德

作者: 魔弹射手马克斯 | 来源:发表于2020-06-20 10:59 被阅读0次

    我所研究的解释学家伽达默尔曾经在一篇研究歌德的论文中提到“爱德语的人,都爱歌德”。我自己德语学得虽然比较烂,前前后后学了3年,毕业后基本扔在一边,但是即便从对歌德作品译著的阅读中,我也清楚地知道,我是沉迷于歌德的。吾师曾有言,爱都是疯狂的,不爱才流于平庸。那我对歌德的爱体现在何处呢,我想正如歌德自己的一句话,“你们不要反驳我,而要按照我的精神去行动”,虽然他有些自夸,但是我正是一个按照歌德的Geist去行动的人,说我是他的信徒,也不为过。

    说到歌德的作品,毫无疑问,对于一般读者而言,除了可能对年轻人影响较大的少年维特,其他的所有作品都屈服在浮士德的光环下。不可否认浮士德的重要性,因为这是最能体现老年歌德思想大观的作品,也是贯其一生的链条。但是我想,每个详悉歌德的人,都不会忽视两部威廉麦斯特的存在,尤其是前一部,他的英译者托马斯·卡莱尔更是有着极高的评价。德语文学从来不像他周围的邻居那样,叙事不是他的强项,即使是到了曼和黑塞的时代,偏爱叙事的人更多也会选择乔伊斯和普鲁斯特,阅读德语并不会像读英语、法语那样轻盈。所以,威廉麦斯特无论何其出色,大多也不会靠它的叙事而博取观众的眼球。

    就学习时代本身而言,一部章回体的小说也不会过多注重叙事的连续性,少年维特这样特殊体裁的成功,是一个很好的经验。就故事本身的情节而言,也没有铺设过多的悬疑,毕竟这只是一部典型的德意志成长小说,即便它也是其中最出色的那一部。威廉的背景并不复杂,早期成长也不复杂,是一个典型的19世纪成长在德意志小城的市民阶层人物,较为良好的家境允许他在事业上有一些选择的余地,虽然与父亲的期望有一定相悖,但是他终究还是踏上了学习的旅途。

    歌德并没有为威廉设计太多的故事,而是在他的旅途中不断向读者传授各种经验、感悟、哲理。必定不是所有读者都能接受这样的写作风格,尤其是就年轻人而言,只有当他们的学识和阅历成长到那一步时,老人的经验才会真正心服口服地为他们所接受,但这个时期,这些经验大多已经过时了。然而,全书的整个人物关系,却是一环扣一环的,看似各不相关的人物,却在不断地发现和探索中最后交融到一体。有的人评价,这本书是天下巧合之大一统,没错,一切的巧合都在最后汇聚在一点,现实的生活中这样的巧合根本是不可想象的,至少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时代,是这样的。是什么让这些巧合成为现实呢,无疑是命运,不过命运是高贵的教师,请他教导也要付高贵的代价。也许我们太年轻,还不配谈论这样一个高贵的词语。歌德曾说,老年人是神秘主义者,他看到许多东西似乎都是由偶然的机遇决定的;愚蠢会成功而智慧会失败;好运和歹运都出乎意外地落个同样的下场;现在是如此,而且从来就是如此,以致老年人对现在、过去和未来所存在的事物总是给以默然承认。也许只有众多的阅历,才会让人们看到命运的强力。

    命运在拉丁语里的诸多词源中,我最偏好的是命运女神Fortuna,命运光顾的人就是好运的人,反之就是不运的人,这个词的词根还有一个意思——站立,这也是人真正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标志,也是成年人区别于孩子的一个标志,而destiny作为de-stand,下一个站立的(地方),也离不开这个词,至于城邦与国家的站立,那自然更不用多说。人从出生就被卷入命运的漩涡中,自然他是可以做一些挣扎和选择的,但无论如何他还是被巻向底部,希腊悲剧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命运的强力降临时,英雄主角也不能躲避它,fate/fatum这个词的原意是神的话,在奥德赛中有一句话,“没有神,人什么都不是”。在学习时代中,到底是什么在指引着威廉走向毕业呢,真的是那样一个神秘的团体么,还是天意,就像神指引扫罗受膏为王,这个还是要交由读者自己来判断。

    整本书探讨的还有一个主要话题,就是戏剧,整部作品很大篇幅都在讨论戏剧的写作和编排,堪称一部写作技艺教科书,但是全书对上演的戏剧没有任何现场描写,这种描写当然不是歌德力不能及的事情,但是小说和戏剧有着明显的区别,既然作者没有写到戏剧表演本身,我便也不去过多地关注,然而,世人都知道,戏剧史上,只有一位名字叫威廉的真正大师。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我看见全世界的广袤,而在歌德的作品中,我看到了全部的人性。托马斯·曼关于歌德的文论中,曾经描写到“这个上帝一般的人”,在我浅薄的学识中,我还没见过哪个作家用上帝这个词眼评价其他作家,确实,上帝按照他的形象去造人,最完美的人性莫过于神性。我们没法用基督徒简单地定义歌德,但是谁又能说歌德不包含着基督徒呢,在斯宾诺莎和赫尔德的影响下,歌德将泛神论吸纳到自身中,但这又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泛神论,一种整体性(Ganzheit)在这里上升到了唯一性,一种自全的唯一性(Ausschliesslichkeit),谁又不会说这就是全部的人性呢?这位拥有理念却不自知的老人说过:我们全部研究的内容,就是人。

    学习时代之为学习时代,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自然是受到教育,而人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我是相信洪堡对于19世纪大学的理想的——那就是达到人的教化(Bildung)。什么是教化,我又要借用伽达默尔的思想了,教化就是将一个人的个性提升到所有人的共性。并不是说灭杀掉每个人特有的品质,而是照着人的理想的形象塑造自己,自我培育,当然,文化这个词的希腊语词根,不就是培养么。

    最后,简单谈谈歌德其人,虽然了解不多,但是可以肯定,枢密顾问本人表现出来的品格,虽然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坏处,但是也没有太多值得称赞的地方,好像应验着20世纪神学的一个著名论断,上帝喜欢隐藏他自己;并且是隐藏于自然之中;像歌德自己所说,难道自然的种子,不就在人的心灵之中?歌德虽然不是老谋深算,但是也很少主动表现自己的城府,他将人间最高级的天才平凡地隐藏在一个市民阶层中,就像将长久的寿命隐藏在不断的病痛之中一样。如果用荷马的人物打个比方,歌德绝对不是阿基里斯式的英雄,毋宁说,他就是奥德修斯,但谁又不会承认,贯穿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作品的、这个第一个使用智慧的人,才是荷马的真正主角呢?尽管关于歌德是否有一个佩涅罗佩这一点非常值得商榷,但是意大利之行就是一次返乡之旅,一次死与新生。

    “诗人是真正的人,哲学家与他们相比不过是漫画”;“诗人若用纯洁之手创作,水也能成团”。

    有这样一种人,每个人都能在他身上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那种理想型。那我想说这样的人就好似上帝,他包含着整体因而很难被理解。但是理解他也不会很难,因为这个整体,无非就是全部的人性。毫无疑问歌德就是这样一个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谈《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兼论歌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cyw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