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朋友圈里的那些美好

朋友圈里的那些美好

作者: 虫zi | 来源:发表于2021-08-11 20:22 被阅读0次

    1

    上午,在朋友圈闲逛时,读到了成都欧姐姐的文章——《日更千字文第1000天》,心里除了钦佩还是钦佩,同时也感叹时间真的在飞逝,回想起欧姐姐刚在简书日更的时候,我就关注了她,那时应该是2018年10月的样子,我还在“跟着张文质写作”的微信群里读到过欧姐姐的文章。

    1000天,什么概念?快3年了!而且,每天的字数都能保证1000字以上,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大多时候的文字保持在1000-1500,少数文字也会超过2000,也有超过3000的”,真心佩服欧姐姐的行动力!

    想起刘善娜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一件事你坚持做了三天,那是心血来潮,坚持做了三个月,那是刚刚上场,坚持做了三年,那才算得上事业。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并不多。”欧姐姐,就是那成功路上的少数人。

    2

    下午,看完了一本电子书——小林老师的《初相遇·若相逢:小林深情漫画集》。小林老师,原名林帝浣,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是画画的医者,以画笔行医。他的漫画常常成为引爆朋友圈的段子,公号篇篇阅读量10W+,网友评价他有"丰子恺的意蕴,黄永玉的才情,蔡志忠的幽默"。

    有些句子,我在看的时候,时而笑喷,时而沉思。比如:

    "人丑就要多读书,以后才有钱整容";

    "为什么会沉默?有些话无人可说,有些人无话可说";

    "就算失败了99次,也要再努力一次,凑个整";

    "人还是要有梦想,即使是咸鱼,也要做最咸的那条";

    "这次本是要咸鱼翻身的,没想到粘锅了";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是手机叫我陪它熬夜的,不然我早睡了";

    "静如瘫痪,动若癫痫";

    这本电子书后记的标题是"看到朋友圈里美好的你",小林老师针对朋友圈的不真实现象,谈了谈自己的看法。对他的看法我表示认同,也从中受到了一些启发。

    关于"为什么大家都要以看起来快乐的面目出现?",他是这样分析的,"我们都是尘世肉身,都有别人看不到的隐痛,也有别人看不到的为难,我们不愿意别人看到这些。人都是有缺陷的,但每个人都会竭力把自己的缺陷藏起来,使自己看起来和别人一样正常"。所以,我们才会跟风,才会追逐时尚,才会努力说最新的流行语,才会伪装悲伤,展示出大同小异的快乐。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活法,如果能够时常设身处地地为别人想想,并怀有宽容之心,这样偏见或许会更少,朋友圈的生态环境也会更加和谐、美好!

    很喜欢小林老师对于朋友圈里晒自拍照的悦纳,"细细修图,磨去时光摧残的痕迹,磨去疲惫生活的琐碎,把种种烦人的纷扰都在照片里藏起来,让照片里的人,看起来就是理想中的自己,这是一件能让自己快乐的事"。我想,小林老师一定是一位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的智者,所以看待万事万物都是包容的心态,看到的也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小确幸和小美好。

    3

    晚上,在朋友圈读到成尚荣老师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的一篇文章——《教育写作要有"自己的房间"》,成老师首先总起论点:教育写作是对教育实践进行观察、总结、提炼、反思,进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然后,分成四个部分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是"不必把教育写作看得太神圣,但心里一定要有‘神光’"。教育写作不能离开儿童,得把自己的灵魂安顿在校园里,教育写作就是表达美好的生活,对于它而言,自由思想的心灵比写作技巧不知要重要多少倍。

    二是"不必把教育写作看得太神秘,不妨从‘有感而发’开始"。教育写作首先是情感问题,让教师爱上写作,让爱的情感走在写的前面,先别管写得好不好,在爱的驱动下写起来再说。也别看不起有感而发的表达,那是教师写作最接地气、最温暖、最明亮的"自己的房间"。

    三是"不必把教育写作看得太专业,不妨把视野放开放大"。教育写作有学科的个性,更有共通性,尤其是教师的教育写作,眼界应当放宽一些。放宽才能放活,放活才有教育人生特有的意蕴。

    四是"不必把理性、理论看得太重,但一定要用感性来表达"。只有感性表达,写作会"残",只有理性表达,写作会"干",两种方式应当结合起来。成老师也告诫教师们,完全不必为自己的感性表达而自惭形秽,教师的教育写作如果没有真挚而丰富的情感,文章就会沦为冰冷的机械,那就不是教师、更不是学生所喜欢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朋友圈里的那些美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czl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