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龙门坞口和余粮山考察记(下)

龙门坞口和余粮山考察记(下)

作者: 读史一得 | 来源:发表于2019-10-11 09:17 被阅读0次
余粮山村景

余粮山归属兰溪市黄店镇。黄店唐时属望雲乡,宋代望雲乡改称纯孝乡,明清时此地称纯孝乡循义里,民囯始单独设乡建镇。现今黄店镇含原甘溪、芝堰、朱家三乡区域,余粮山为其中一个行政村。余粮山行政村辖余粮山、坞口(即龙门坞口)和庐山三个大自然村,村民委员会设余粮山村。据余粮山《鲍氏宗谱》记载,余粮山雅称余梁山,名出《列子.汤问》,为“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意。后因盛产坚果、杮子,常年当果吃,荒年代主粮,便改称为余粮山。全村有杮树2万棵,其中200年以上树龄的古杮树就有200余棵,因此被浙江省林业局命名为“浙江红杮之乡”。“余粮山”牌大红杮为该村一大特产,品质优良、营养丰富、香甜可口,蜚声全囯。2009年以来多次获奨,2011年11月在中国第二届农业产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奨,尔后便有每年10月的“红杮节”在该村举行。

余粮山大红杮 参观杮树林 满山遍野的红柿树 装筺的红杮 树梢果实

余粮山村亦产茶叶,其中龙门坞口所产犹佳。如今不但产毛峰绿茶“龙旭尖”和“兰乡一展眉”,还制成土种红茶,别有风味,现已推向市场并获好评。我在飞凤山庄品了几盅,口感特好。

茶汤罐
茶叶生产合作社 土种红茶 进山采风
山中老屋

余粮山老村世居鲍姓,宋代自马涧石渠迁来。我们在村支书家翻阅了《鲍氏宗谱》,并发现了清康熙六年(1667)手抄谱本,内有永乐丙戌(1406)的《择居记》等乡土文献,弥足珍贵。

余粮山《鲍氏宗谱》 清康熙六年手抄本 手抄本内页 查阅宗谱

余粮山鲍氏宗祠世德堂

余粮山民风淳朴好客,村中多红泥老屋,保存完好,古朴典雅、整齐亮丽,实为一道风景。

村中红泥老屋之一 之二 之三

抗战中期(1942)县政府曾一度迁徙至余粮山办公,现一排五间二层老屋保存完好:

余粮山49号(原庐山路县政府临时办公处)

在余粮山,部分组员还登顶飞凤山天台,俯瞰了庐山全景和远眺古望云山(今大小蟠山)。


天梯和天台(海拔500米)

归途部分组员还到童家源参观了望云亭和民囯著名书画家、乡贤童之风(1892~1960)书写镌刻的“露源深处”石碑,领略了望云乡的遗风古迹。

望雲亭 望雲亭联 露源深处 唯善为宝

一日的行程很短,考察当然也不可能很深入,但我个人已很满足了,大家也感觉到收获颇丰。希望下次来时发现更多,期盼这个古老的村庄更加古朴迷人、风光秀美。

余粮山留影

2019.10.11施福山补记于黄龙洞寓

相关文章

  • 龙门坞口和余粮山考察记(下)

    余粮山归属兰溪市黄店镇。黄店唐时属望雲乡,宋代望雲乡改称纯孝乡,明清时此地称纯孝乡循义里,民囯始单独设乡建镇。现今...

  • 龙门坞口和余粮山考察记(上)

    10日6日,由兰溪文史与文献研究会牵头组织了一次余粮山和龙门坞口考察活动。黄店龙门坞口旧名上竺坞,因位于与建德交界...

  • 余粮山

    昨,一念起改去余粮山看柿子。 当我们开车进入余粮山山脚时,根本看不见有村庄的影子。远远望去这里...

  • 湘湖一夜

    路湖畔路口龙坞 龙门下里呢辣椒酱

  • 登航坞山记

    戊戌年正月初六早,昏睡在床,梦游仙境。忽闻老父叫早,余茫然起,不知如何。父曰:“吾与汝同登航坞山如何?”答曰...

  • 闽东日记(D5日)

    湾坞对岸,隔着海湾,依山傍海,有下白石。此处相对于湾坞镇来说,相当繁华!说句不中听的话,湾坞镇之于下白石镇就好比二...

  • 《文心雕虫》310

    口有余粮羞毕卓 身无鹤氅赛王恭

  • 致我们·叙63——『出竹』

    竹间坞 曲碌寻山痕,黛眉翠坞深。 花探...

  • 辛坞山

    辛坞山 辛坞山上的人们,有着最原始的热情。一招吸魂大法,,一套九阴连...

  • 龙门古镇游记

    富阳龙门古镇地处富春江龙门山下,离富阳约16公里。古镇四面皆山,大山头盘踞于西隅,龙门山崛起于东南,剡溪与龙门溪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龙门坞口和余粮山考察记(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dag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