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述而第七》22:试比较孔子与星宿老仙的异同

《论语·述而第七》22:试比较孔子与星宿老仙的异同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0-12-02 20:49 被阅读0次

    《论语·述而第七》22:试比较孔子与星宿老仙的异同

    子曰:“天生德与予,桓魋其如予何?”

    孔子说的这段话,被写进了司马迁编著的《史记》。据《史记》记载:“孔子过宋,与弟子习礼于大树下,桓魋伐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速矣’”。孔子在这种情况下,说了上面那一番话。

    金庸在《天龙八部》中塑造了一个反派角色,江湖人称“星宿老仙”。孔子讲“天生德与予,桓魋其如予何”时,多少是有些星宿老仙一般的自信的。这两位老者,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是真实人物,一个是虚构人物。一个是中华圣贤,一个是武林败类,一个穷其一生编订了《春秋》,一个干脆取名就叫丁春秋。

    一、靠什么行走江湖

    丁春秋靠什么行走江湖?

    这家伙无毒不丈夫,先是背叛师门,欺师灭祖,另创星宿派。接着修成一身阴毒古怪的武功,靠邪门歪道闯荡江湖。养了一帮跟屁虫一般的弟子,靠弟子们“星宿老仙,法力无边,神通广大,法驾中原! 星宿老仙,法力无边,攻无不胜,战无不克”这一类的混账话麻醉自己。

    孔子坚持“述而不作”,博览编订群书,整理先古文化典籍,站在文明制高点,开私学风气之先,️以教化天下生民为使命。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成为大成至圣先师。终身以弘扬经典文化为使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德立身,以德周游列国,教化天下。

    两个人,都有天生之德。丁春秋一开始之所以能够拜逍遥派无崖子为师,学成一身盖世武功,没有天生之德,是难有此种机缘的。孔子虽然在多种场合强调“我非生而知之者”,强调“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但他老人家仍然认为自己有天生之德。“天生德于予”——天生下此德于我。丁春秋有天生之德而不自知,将师父无崖子推下悬崖,背叛师门,跑到鸟不拉屎的西域创立狗屁星宿派。孔子有天生之德深感恩之,“敏而好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断滋养和放大这种德。

    二、凭什么笑傲江湖

    丁春秋靠什么笑傲江湖?

    一是他早先在逍遥派无崖子老师那里留下的武功底子;二是后来练就的恶毒的邪魔外道;三是一群跟屁虫一般,专门拍马屁弟子的虚张声势。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很难看到这家伙“笑傲”的一面。

    孔子靠什么笑傲江湖?

    一是仁者无忧,宋国桓魋之所以要砍树,本质上是忌讳孔子留在宋国,是妒忌使然,是小家子气。孔子的心中装得是教化天下的使命,是以木铎传天下。两人心量不在一个重量级,孔子不与之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二是智者不惑,桓魋砍树,本质上是要破坏孔子在诸侯间形成的高的的“德”的形象,然而,使用砍树这种手段,迫使孔子及其弟子离开宋国,这件事儿本身在“德”上便是站不住脚的。孔子当然不会为之所惑,丢掉所积之德,所习之礼,仓皇逃走。三是勇者不惧,弄清楚了桓魋砍树举动背后的小九九,孔子坚信,桓魋这一举动不会尚及自己的天生之德,自然更不会伤及自己的身体。所以,老先生从从容容丢下这么一段话,一是回应弟子的催促,二是回应桓魋的威胁。自信归自信,老先生还是离开了宋国。

    “桓魋其如予何”——桓魋他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孔子是《易经》的编著者,他老人家对之有着精神的研究。其中玄妙的那部门可以被称作是“知命之学”,这一部分是他的弟子们所无法企及的。

    老先生掐指一算,桓魋能把自己怎么样呢!但留在树下,留在宋国又能怎样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述而第七》22:试比较孔子与星宿老仙的异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dbu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