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故事主体
出色的故事描述的是经历有机过程的人,但故事本身也是活生生的主体。最简单的儿童故事也有许多部分或子系统组成,彼此连接并且相互依存。就像人体由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骨骼等构成一样,故事也由一些子系统组成,包括角色、情节、揭露事实的场景序列、故事世界、道德论点、象征网络、场景编排以及交响乐式的对白等。
主题(或者叫道德论点),是故事的大脑,角色是心脏及循环系统,事实的揭露是神经系统,故事结构是骨骼,场景是皮肤。
关键点:故事的每个子系统都是由不同元素构成的网络,这些构成元素相互区别,也相互界定。
在作者运用各种相互关系来创造并界定各种元素之前,任何元素都不能单独产生作用,故事主角也不例外。
1.4故事的运行
大自然运行以这五种基本模式把许多元素连接成序列,线性模式、迂回式、螺旋式、分支式以及爆发式。故事创作者采用的同样是这五种模式,只是时而单独使用,时而加以合并,将故事事件慢慢连接起来。线性模式和爆发式分出两个极端,线性模式使事情沿着一条直线路径接二连三发生,爆发式则是所有事情同步进行。迂回式、螺旋式和分支式则结合了线性模式和爆发式。
1.4.1线性故事
线性故事至始至终依随单一的主要角色发展,暗示故事是对发生的一切进行历史式或生命历程式的说明,大部分好莱坞电影都是线性的,他们聚焦于某个追求特定欲望的单一主角,观众看到的也是主角如何追求欲望,并因此经历转变的故事。
1.4.2迂回式故事
迂回式故事,依循无明确方向的曲折路径前进,在大自然里,迂回形式见于河流、蛇以及大脑等。
神话史诗《奥德赛》《唐吉诃德》等喜剧式游历故事,以及《大卫.科波菲尔》等狄更斯的许多作品,都采用迂回式的故事形式,故事里的主角儿有所渴望,但渴望并不强烈,他任意走过许多地方,遇见不同社会阶层的许多角色。
1.4.3螺旋式故事
螺旋式故事的路径,环着中心绕圈儿推进。在大自然里,螺旋结构见于莴苣、兽角以及贝壳等。
《迷魂记》《放大》和《记忆碎片》等惊悚片,往往偏爱使用螺旋式形式,故事中某个角色不断重返某一事件或回忆,逐步深入地探索。
1.4.4分支式故事
分支结构是一套路径系统,从几个中心点通过分裂即衍生更小的分支而延展。在大自然里,分支结构鉴于树木、树叶和江河流域。
在故事讲述过程中,每个分支通常巨细靡遗地表现主角探索的某一社会,或该社会的某个时期,分支模式常见于更晚近的作品,比如《格列弗游记》和《生活多美好》《美国风情画》等多主角故事。
1.4.5爆发式故事
爆发式是指多条路径同时向外延伸。在大自然可见于火山和蒲公英。
在一个故事中,你不能同时向观众展示多个元素,即使在单一场景中也不能这么做。因为你还是得将事情一件接一件说出来。因此,严格意义上的爆发式故事其实并不存在,不过你可以制造同步进行的表象,在电影创作中,可通过交叉剪辑来达成。
许多行动同步进行的故事,意味着一种对于故事进展的对比shi阐述,观众看见多个元素同时出现,就会领会各个元素隐含的主要意念。
强调行动同步进行的故事往往会采用分支式结构,包括《尤利西斯》《爵士年代》《坎特伯雷故事集》,每一个故事在叙述方面都展现了一种彼此有别的线性与同步进行相结合的形式,但同样都强调角色共存于故事世界,而不是至始至终只有单一角色的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