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改变和信息控制
云野
疫情导致了无数的改变,其中团体大型规模的活动受到阻断或瞩目。小网络时代、小个性时代似乎来临,人的生活方式、活动方式、状态方式都受到追捧。
许多年前,不少网络人士追逐阿里巴巴的双十一,这么多年以来,我没有买过一件,虽然是喜欢流连于网络,但是真正买东西时,还是想买就买。当然同质量的商品,还是想选择便宜点的。不过每个人的体验不同,我们只能根据喜欢与追逐而定。无数的提醒与比较,有时不知不觉就引导我们进行各种消费,乃至愿意去哪个团体站队。
实际上,为了信仰与理想,我们曾经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在没有明显的痕迹显露之时,有人被说是“神经病”、“精神病”;正如一些隐士与修行者所隐约留言,对于不太必要的人,可以不必理会甚至一笑而去。
近日回了趟老家,发现有一牌匾,写着“生命科学生活化研究中心”,那时是青春发浪的一抹浪花之一;这浪花之后,就是“青少年研究”,恰好自己从事这一方面的人,有机遇有大量的样本接触;近些年,倒转成“社会观察研究”不过牌匾没有立了,已经转成散文集子,暂时想完成相应系列,再合集吧。
作家刘付云先生说,他在进行社会公共关系研究,这方面他拿手些,我这种有点所谓面子的人,在现实中还是注意着保留一点距离;实际上,在网络玩开了,还是会融化于网络大海之中。当然,怎么在群体中保留一点独立观察,甚至作为,那是一个人的矗立点与相应的精神表达。
在众多选择与“引诱”中,谁能沉淀好脚步,郎朗上道,这个是不容易的事。众多的优质与迷幻,会让人失去一时的判断,甚至是过后多年才知心性如此、混沌如此,才导致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结果。我们多数人都是讲究结果导向、目标导向,失去了修养与雅致,我们还有活着的精神乐趣?有不少人说,人生是苦的,我承认多数都是苦的;若有一甘醴偶尔润泽,还是觉得有意思有趣的。在不断贪婪的催化中,人放大了他的欲望,也放大了他的能力,以为周围都必须萦绕着他的。
在百花繁茂的日子里,我们谁知道频道不同的个人,会有如此的趋向?完成每天所谓的任务单,结果就慢慢呈现。我并不贪婪着结果的到来,只是欣赏花开花落,四季轮回的提醒,还是沉醉于广阔无垠的幻境当中。好吧,我是盲目的,也是随机的。
不过,对于公共的信仰得有,不然我们该矗立于何方?难道就一直忙碌于具体事务,而无需再思考再酝酿?如果有人替我们思考,那相应的智库与书院在哪里?在我们本地、本土的琅琊榜该怎么排,排在前位的人士,真的值得我们参考与追逐?
时代之风,信息之朦,在螺旋变化的文明当中,我们似乎找到了存在的规律;只是这种规律有时参与,有时蔓蔓地欣赏它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