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第66/365天
今日阅读《语文高效学习法》
作者:申怡
第六章 悟情感怀,从意象到意境,彻底读透诗歌。
一、意象及其种类。
1.意象,是一种事物,它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景。 “意”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情感,“象”是物象(如山川草木),意象是“意”与“象”的统一。
从古至今,诗人在诗歌中创作的意象数不胜数,其中有一些常见意象,渐渐承载了相对统一的思想感情,成为一种标志性的语言符号。
2.意象的种类。
第一类意象:事物本身引人遐想。
这一类意象的特点是很鲜明的,那就是事物本身可以引起人们某种情感共鸣,构成一种意境。例如,“落日”“浮云”“蓬草”“浮萍”“柳絮”“杨花”,都是漂泊不定的事物,就会让人联想到漂泊不定的命运,所以常被用来形容人生的漂泊不定。
第二类意象:人名和地名。
学习诗歌,经常会遇到一些人名地名,这时候就要迅速的跟相关的历史事件和历史常识联系起来。
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的地名有乌江亭、南京、长亭、阳关、玉门等等。经常出现的历史人物,有韩信、诸葛亮、刘邦,项羽,汉文帝、秦始皇、周瑜、曹操、王昭君,西施等等。学习这类诗词,平时要多积累,多查阅。
第三类意象:源自文学常识。
在古诗词中还有大量意象,出自传统文化常识和文学典故。例如“嫦娥”在古诗词中,常常代表孤独和悔恨。
这些文学常识和诗词典故,大多出“四书五经”和《战国策》《韩非子》《列子》《庄子》《世说新语》《吕氏春秋》《史记》《左传》等经典著作。
第四类意象:词语中的双关语。
在古诗词中,经常用到双关语,因为很多话不好意思当面说,所以人们会用这种委婉的方式来表达,例如:杨柳是古诗词中象征离别的一个常见意象。
二、意境
单个意向构成的意境是单纯的,多个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的意境更为丰富、广阔,在古诗词中也更为常见。
单个意向或多个意向组合在一起,就有可能形成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可以被感受、领悟,有无穷的意味,却又难以明确言传、具体把握。一首诗如果有了意境,就会引人入迷,乃至被送被人传颂,成为名篇。
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的一些意境,有:孤寂冷清,肃杀荒寒,凄寒萧条,萧瑟凄凉,虚幻飘渺,恬静优美,雄浑壮阔,恬静安逸,雄奇优美,生机勃勃。
第7章 理层正骨,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情感脉络。
读文章先要理文脉,理清了文脉就能一下子抓住重点,纲举目张。
所谓文脉,就是文章的脉络层次。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不懂语文的人看文章,喜欢看花团锦簇的外在,懂行的人却会先读间架结构、分层分段。抓住文脉就能看出文章的思想、情感是如何一步步展示出来的;理清结构,就能看出作者在谋篇布局上所用的方法和技巧,自然也就能巧妙答题。
一、抓住散文脉络结构依据,看透内在逻辑。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聚。掌握散文结构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具体到一篇散文中,就是能找出线索,明确文章思路,这也是考试中经常考到的考点。为此需要掌握以下方法。
1.明确文体,推知思路。
不同散文类型,其行文思路有所不同。写景叙事散文大多按照时间、空间、中心事件顺序进行,状物抒情散文大多按照由物到情(理)的顺序进行,议论文散文大多以逻辑认识为序 ,写人散文大多以作者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为序……
2.拎出线索理清思路。
寻找线索在整个散文结构把握中十分重要,我们可以根据题材、标题、时空转换的词语等方法来拎出线索,拎出了线索,也就彻底把握住了散文的主旨,读懂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与理。
二、梳理小说情节,感知结构的意义。
1.小说及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和时代背景,人性人情。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背景。但要深入分析小说,还是要先从小说的情节结构谈起。
2.小说的结构及其重要作用。
小说的结构看起来相对简单,就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4个部分,不过若要认真分析,你会发现结构有很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结构好比一个合适的“容器”,能够容纳小说家从生活中得到的见闻和情绪意念,让它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之内展示特别丰富的人、情、物。
3.分析小说的结构有两重非常重要意义。
第一重意义,小说若真想塑造好人物形象,全靠结构。在小说里,人物形象是在结构的框架下一步步塑造出来的,而人物形象的性格品质,也是随着情节结构逐步展现出来的。没有这样的结构,也就没有这样的人物形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小说里结构即人人即结构。
第二重意义,那就是很多写作技巧或艺术特色,可以巧妙地融合在结构中,以便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一般说来,涉及结构安排的基本技巧有以下几种:悬念、照应、伏笔、过渡、铺垫、对比、突转、抑扬等。这些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叙述故事,更好地突出人物而特别安排的。
小说中一切一切的写作技巧都是为了塑造一个好的结构,而塑造一个好的结构的目的就是为了凸显人物形象,小说永远以塑造人物形象为核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