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读了老舍的《二马》,这是第二次读了。
头一次读的时候在kindle读的,对书中的幽默的文字有很大的感触。特别是对于英国人的语言,也都充满了中国北京话的味道。时不时会脱离了书中的场景,以为都在说一些北京人的事情。
这一次再读这本书,看到了书中设置的对比和冲突,琢磨出来很多味道。书的建立,一定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常琐事,都具备了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人物,他们所思所想的特殊性。这也是在文字之中,体现出来的特别的地方。
书中以人物的所思所想,展开故事的情节,人物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伴随着故事来展开,在读者看来人物的个性,未必鲜明。而是通过,描述的他们的思想,这思想也是作者自己本身的思考。一部小说可以承载读者太多自己的情绪和感情,在寄托在文字之中,也是一种技巧。这技巧确实价值巨大,有了这种工具可使用,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丰富的世界。
19世纪20年代末的中国,国家不强,国民在欧洲自然也不受待见。加之欧洲国家报纸、小说对中国人的不实报道,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在欧洲是很难维系正常的生活。加之,欧洲在世界大战之后,各种新旧思潮的碰撞,人的思维也在发生变化。
小说承载了许多,可以表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同时,我也在读《远大前程》,这本小说就决少有对于社会政治的表达,描写中涉及的属于人本性方面的表达。
老马代表了旧派的中国人,爱当官,自大自负,不理睬欧洲的发展。由于自觉得不够发达,就找到理由看轻欧洲的一些东西,借此保全自己的自尊。然而外部的发展,不会因为旧派中国的守旧和封闭,而停止。不开放,不学习,只能把差距越拉越大。
老马的儿子,就代表了有这种思想启蒙的新一代。他的启蒙来自于朋友,商业,来自于自己对外界境遇的思考。也许同一种境遇,在不同的眼睛里,有不一样的表达和理解。
小说最后的结局,也是比较客观,也反映了当时的状况。中西方的人物,没有办法融合,唯有自己强大,才可走出一条道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