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和时间做朋友》里面看到了李笑来对于柳比歇夫的时间账本法的推崇,遂将《奇特的一生》这本书加入到书架中进行阅读,并且将该书中值得记录和思考的部分写了下来。
总体来看,本书确实如同译文中写的一样,属于纪实性散文,并不那么有趣,甚至有时产生了弃读的冲动。大致在我看来可以将本书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 柳比歇夫
- 时间统计法
- 确定目标
- 制定计划
- 整理材料
- 反馈总结
1 柳比歇夫
柳比歇夫不仅仅是一位苏联昆虫学家,涉猎的领域非常广,也非常杂,既是一位专家,也是个杂家。在28岁的时候找到他的目标——想要创立生物自然分类法。随之一生就为该目标进行努力。在柳比歇夫有限的生命中,完成的事情是我们自己的好几倍,这一切都来源于他自己发明的时间统计法,通过此方法,他可以精确的感知时间,利用时间,高效的完成自己的目标。
2 时间统计法
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简单的说就是把每天的时间开销以账簿的形式记录下来。格式即为:日期+事件+花费时间,每天记录5~7行。这里摘取柳比歇夫的一段时间账簿的记录,同样在书中有所记载
- 乌里扬诺夫斯克。1964年4月7日。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3小时15分。鉴定袋蛾——20分。
-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2小时45分。
-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2小时25分
-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10分;《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10分;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故事》——1小时25分
- 基本工作合计——6小时20分
这样的一段时间账簿的展示也非常清晰的展现了应该怎样记录自己的时间开销,这也是柳比歇夫成功的最为重要的方法。
3 确定目标
在第一部分也提到过了,柳比歇夫幸运的在其28岁时就找到了想要 建立生物自然分类法的目标,时间统计法是帮助他一步一步的向着自己的目标毫不动摇的前进。
但是对于我们自己,最为纠结的是,找不到方向,不知道什么可以让自己有坚持不懈的走下去的动力。每个人在工作中总是干着自己不想干的事,但是在这里,不想干是不是就意味着干不好,所以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讨厌的情绪,想要远离。每一行都是围城,总觉得换一个地方、行业、公司会有所起色,但可不可能只是因为想要逃离当下,便对其他想象的无限美好。
对于目标,我的想法是,多尝试,多比较,找到自己的真正的兴奋点,在成甲的《好好学习》里面他描述了自己是如何找到目标的经历,找到了自己的成就感所在。
4 制定计划
确定了目标之后,毫无疑问,针对如何实现目标,需要制定计划。柳比歇夫甚至制定了5年计划来规划未来的进一步工作,年度计划、月度计划等等。而且他总是会莫名开始做一些与目标规划不一致的事情,所以才会成为涉猎如此之广的大师。但是就算如柳比歇夫这样的大师,到头来发现制定的计划远远赶不上实际情况,花了近一生的时间,也没办法完成目标的全部,仅仅完成了其中的6个小部分。
5 整理材料
针对写书时需要收集的材料,柳比歇夫通过日期、姓名、事件的标签的资料和照片保存起来(不论是脑中还是现实中),需要的时候,可以迅速从脑中找到对应的材料,完成检索。
6 反馈总结
柳比歇夫基于每天花费的时间开销,进行周总结,月总结,年度总结,调整计划。每年的年度总结,他会剖析自己,向自己回报。他会在总结中描绘这一年的倒霉时间、快乐和痛苦,发给朋友们。
7 自我反思
于我来看,无论做什么流程都是
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实施——反馈总结——调整目标和计划——......
至于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是否真的适合自己,才是真正的见仁见智,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
个人公众号,分享所思所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