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翻工作日历,离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不知有多少人完成了暑假作业了呢?不知他们在假期里还做了什么呢?多数学生的暑假都是在各种培训班度过,当然也会有不少彻底放飞自我痛快地把自己给了电脑和手机游戏的。然后也有一小部分学生,他们的暑假是另外一番样子,正是这种生活状态,让他们成为了学霸。一起来看看学霸的学习生活中都有哪些小习惯吧!如果你也有,那么你也将成为学霸!
01
读书
——书都不读怎么成为学霸
你最近一年看了多少书?可别拿出你厚厚的教辅书来说明你是个读书人。除了这类书,你能拿出的也许就是些漫画书、小说书,而且这些小说还不属于经典名著,只是快餐文学。再看阅读量,就算包含了这种快餐文学,阅读量也少得可怜。
大家一定在很多报道中看到过中国人的阅读量在世界排名是倒数的。其实我们该庆幸这个结果,至少在中国这个竞争范围中,我们可以简单地通过读书就赶超别人。试想你若是在一个人均一周读一本书的犹太人国家,你就必须一周读两本甚至更多才能赶超身边的竞争对手。
没有一个学霸是不爱阅读的,读各类排行榜上的热销书,读自己感兴趣的某个学科领域的书。他们的学识从不是培训班里填鸭式的题海战术训练出来的,而是在阅读的快感中获取的。
可能有些人会说自己也爱看书,可感觉并未对自己产生什么大的影响。那一定是你的方法不对,建议你在开始阅读计划之前先看完美国莫提默·J. 艾德勒所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如果觉得这本书太深涩,也可以阅读韩国二志成所著的《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相信那浅显易懂的故事式叙述会提高你的阅读兴趣。
02
时间管理
——有节律的人生更美
无论是学生还是职场人,我经常见到一种人,永远被事情赶着走。看起来似乎很忙,经常工作学习到深夜,可仔细分析他们的效率,却又低得可怜。当deadline越来越近时,心情开始紧张急躁,然后集中时间掏空自己的精力,或者敷衍了事,美其名曰“临时抱佛脚”,这样的工作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而且对自己健康更是有损。
而学霸的学习状态总是轻松得让人嫉妒,他们似乎也不熬夜,也不开小灶,甚至还有足够的休闲时间,似乎他们的一天不止有24小时似的。
事实上是他们的时间效率更高,他们懂得把该做的事进行合理的时间分配,不让重要且紧急的事时常充斥自己的时间,他们懂劳逸结合,会未雨绸缪,不会让可恶的拖延症毁了自己。
如果你也想想学霸一样让自己的时间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推荐阅读美国吉姆·兰德尔的《时间管理:如何充分利用你的24小时》。穿插着漫画的幽默语句能让你轻松掌握时间管理术。
03
主动学习
——输出是最好的获得
首先你得知道什么是主动学习。别以为你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积极作业,甚至额外增加作业量,自学某些知识就是主动学习了。
NO!
来看下面这张学习金字塔图,你会发现学习效果最好的方式就是教别人。
记得初二时,数学老师因出差,又找不到代课老师,就将一节上课任务交付给了作为课代表的我。天知道我当时有多紧张,周末仔细研读老师给我备课笔记,分析例题,做课后练习,又一遍遍地演示。不管之后其他同学学得如何,反正这节我是学得十分透彻的。
想想有些学生面对同学的请教却总喜欢藏着掖着,甚至谎称自己也不会,生怕别的同学会超过自己,是很不明智的做法。
04
刻意练习
——走出你的舒适区
不少学生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门新学科大家刚开始学习时都差不多(入门对大多数人而言都是容易的),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差距就出现了。有些学生开始力不从心,水平停滞不前,而学霸们却能突破一个个难度壁垒。这都是刻意练习的功劳。
为何有些学生天天疲于题海战术,但成绩仍没有显著提高?为何有些学生把单词抄写了数十遍,但默写时依然大脑空白?
因为他们进行的都是无目的练习。无目的练习只是反复地做某事,没有挑战,没有突破,只是做自己已经会了的题,只是把单词停留在短期记忆,在已知的领域不停重复,再多练习也不会有什么进步。
而有目的练习是建立明确的目标,专注地投入,并且在每个小的练习周期(练习时间不用太长)结束后,总结复盘,思考优化方案。当遇到瓶颈期就要思考新的方法,力求每一次的练习都要有所突破,突破自己的舒适区。这样的练习才是有效的。
例如面对一道已做过的数学题,只是把以前的做法再重复一遍,这是无目的练习,只是简单的复习巩固作用。而刻意练习则是抛开原来的思路,尝试新的解题方法。
想要具体了解刻意练习的方法,推荐阅读美国安德斯·艾利克森所著的《刻意练习》。
世上没有天生的天才,
只要养成这四个习惯,
你就是天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