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女儿加班,我第一个到家。不一会儿先生在外面和朋友喝完酒也回来了。开门的一刹那,我就像安装了感受雷达,马上感应到“唉!他又没少喝,烦人!”。
先生跟我打着招呼,我故意没有做什么大的反应,面无表情的把门打开,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随即,我来到自己的房间忙着“读书打卡”。我知道自己这样做,潜意识里的反应是:借“读书打卡”的正事来躲避先生,我不想跟他有过多的交流。我很烦感他“喝多酒”这事儿。
先生进屋坐在床上,见我捧着书,边看边往电脑上打字,感慨的说了一句“我真是太佩服你了”。我同样是没怎么反应,又抬头看了他一眼。先生自感无趣的走了,我感到气氛虽然没什么大的冲突,却明显的感到双方都开始冷淡对方。整个晚上,我和先生基本上都是零交流。
第二天,我在班车上随意的刷着朋友圈,忽然,一句话让我心头一震:女人的笑容是家里的阳光。
我问自己,我是家里的阳光吗?
回想昨晚的事情经过,当时自己的感受是“拒绝”“不耐烦”,我当时的想法是:“不要打扰我,你最好自己赶快到你屋里睡觉”,我当时的行为:“不理不睬、不热情、独自做自己的事情”。
显然我用自己的冷面孔,下了一场家庭冷雨,让先生感到了凉意,也让我自己感到了不舒服。
我认为“读书打卡”是重要的事情,而这件事情不是先生的重要事情;我是“接受刺激后的直接反应”,这种自动反应模式源于自己固有的规条:喝多酒是不好的,不应该的,先生不是我理想中的样子,我虽然没说什么刺激的话语,但冷漠的表情早已表明了我的指责态度。
我明白先生进门回到家,见我的第一面,热情相待,充分理解他,是他所需要的。我反思,以后再遇见类似的事情,我应该如何做:
1.给先生一个“和颜悦色”的进门感受;
2.明确的跟先生说出:我目前正有一件紧急的事情需要处理,请他理解;
3.还可以给先生准备一杯热水,让他自己休息,暂时给我一个安静的空间。
这样做,就在外界的刺激事件与自我反应之间,多了一个选择的空间,就可以做出好的反应,而不受自动反应的操控;这样做,就可以让家里洒满阳光,彼此更珍爱,家庭更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