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透视课堂》(第十版)(〔美〕Thomas L.Good,Jere E.Brophy著 陶志琼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年1月第1版)第四章 课堂管理之二:有效地处理课堂问题。
课堂上经常发生的不良行为现象有:小错(说话、做小动作、注意力缺乏),较为严重的错误(拖拉、缺席、争吵、不能回应指令、焦虑、沮丧),不能容忍的错误(不敬、不服从、故意伤害别人、破坏公物)。
教师良好管理的关键在于,运用技巧技能引导学生通力合作并积极参与活动,会通过让学生尽可能地把时间投入到有益的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就会避免问题的发生。
成功的教室管理者的脑后都长着眼睛,他们知道整个教室在发生什么;而且,他们也要让学生知道自己随时随地都是与学生“共在”——他们的学生知道他们知道,因为老师能够指出学生的小问题并且“把它们扼杀在摇篮中”。
有清楚、合理的规章制度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会自觉遵守。在学年初,学生会很认真地“分析教师”——判断教师的期望和要求,他们可以忍受的交往程度,以及他们可以被逼迫的程度。大多数学生会把他们的活动限制在老师所规定的范围之内,但是他们需要知道这些限度。这就强调了向学生说明你对他们行为的要求的重要性——并且要推行这些要求。换言之,正像学生角色的一部分是制造麻烦,老师角色的一部分是沟通,而又不能把学生逼得太紧。
纪律措施必须与建立一个安全和充满关怀的课堂氛围的目标相一致。你需要有秩序,但也需要选择有利于你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的方法,帮助他们实现自我约束,并让他们在同伴面前有面子。
处理学生不良行为,要让破坏性达到最小。你不能让不良行为打乱教学进度;同时也要明白纪律措施本身就是具有破坏性的,因为干涉本质上就是冒险的,会引起学生对不良行为的注意,把学生从课堂中引开。所以,你必须要尽量地预见到潜在的问题,并阻止它们;如果你认为纪律干涉是必要的,则要尽可能地小心。
眼光接触、触摸、身体的接近等这些非语言的方法适合处理小而持续的不良行为:经常性的或者持续性的小声说话、大声喧哗和在教室走动、传纸条等。因为它们没有语言的命令那样直接,这些交流方式可以鼓励学生承担起回到任务中的责任。
处理时间长或干扰大的不良行为以至冲突,教师则须采用直接纠正方法——语言干涉:点名、要求回答、“我—信息”。
“我—信息”总体上分为三部分。第一,老师用一种非责备、非判断的方法描述一种不可接受的行为(“当我发出指令时有人说话,”);第二部分描述对教师切实的影响(“我必须要重复这些指令,这就浪费了时间。”);第三部分具体化老师对这种切实的影响的感受(“所以我很沮丧。”)。这三部分内容可以有任意的顺序,或者甚至可以省略一部分而仍然有效(当你没有准备就来上课时,我觉得很不舒服。)
使用这种方法有几个好处。与典型的“你—信息”相反(经常使用一些极端的通常也是不准确的词,如“你应该知道”、“你总是忘了做作业”、“你从来不预习功课”),我—信息把对于学生的否定评价降低到最低,因此能在师生之间产生并保持一种肯定的关系。因为我—信息把改正行为的决定留给了学生,这种方法也可以激发一种责任感和自主权。而且,我—信息还可以让学生看到他们行为的结果,也看到老师也是有着切实感情的人。和你—信息不同,我—信息不会让学生变得具有防御性或变得固执,这样他们就能更自愿地改正他们的行为。
处理更为严重的不良行为,则需要使用惩罚。决定合适的惩罚不是容易的。我们要记住,惩罚的目的不是为了伤害学生,而是帮助他们改正行为。它不是要镇压学生而是要培养他们。如果行为没有改正,不管是什么都不是一个很好的惩罚方法。
使用惩罚可能意味着老师没有处理好问题。使用惩罚手段也传达了教师对进行惩罚的学生缺乏信任的信息,表明教师认为学生的不良行为是故意为之,而且学生也不想努力改正。即使这些看法是准确的,传递这样的信息也会损害学生的自我观,并进一步降低他们的合作意愿。(19.03.30《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