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父偃,汉武帝朝之时的重要谋臣,以向汉武帝上书献策而被重用。自己在发迹之时,宾客达到了数千人,然而在被杀之后,却只有一人来为他收葬。
受尽排挤,上书汉武帝获重用,一年四迁
主父偃是汉之时齐国临淄人,年轻的时候学长短纵横之术,后来又学习《易》、《春秋》和百家之言。纵横术,兴于战国之时,当时的说客凭借辩才游说君主,陈述利害,合纵连横,相传是由战国时鬼谷子所发明。
早年的主父偃,来回交往于诸侯王子之间,当地的儒生排斥摒弃他,达到了被齐国所不容的程度。
主父偃家穷,通过借贷过活。无奈之时北游燕、赵、中山之地,还是不被看重。
穷困潦倒的主父偃认识到,所有的诸侯都不值得去谏言游说,便直接来到长安,找到了卫青,求卫青为其直接引荐见汉武帝。
卫青数次为汉武帝提起主父偃,然而汉武帝对此事不做理会。
在长安待得时间久了,自己身上的钱也花完了,再次召来了诸侯宾客的厌弃。
无奈之下的主父偃,下定决心,选择最直接的方式,上书给汉武帝,没想到,早上刚上完书,当天傍晚的时候,便被汉武帝召入宫中面谈。
一心想要建立大一统王朝的汉武帝求贤若渴,召来主父偃之后,所谈的九件事情,有八件为制定律令之事,一件是建议汉武帝讨伐匈奴。
主父偃引用经典,向汉武帝提出“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等政治观点,主父偃的纵横之说与帝王权术,正是汉武帝所需要的。
主父偃的话让汉武帝觉得相见恨晚,当即封主父偃和一同言政事的徐乐、严安为郎中。此后主父偃数次上书为汉武帝献言,又在短短一年之中,被迁谒者,中郎,中大夫。
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亨
主父偃为汉武帝贡献了诸多计策,均被采用,最著名的莫若推恩令。
武帝朝之时地方诸侯国势力强大,掣肘长安,一直是汉武帝的心病。主父偃建议汉武帝行推恩令,允许诸侯得推恩,将自己的封地分给所有的子弟,以地侯之。这样人人喜得所愿,而汉武帝以德施行,实际上是分其国,各诸侯国越分越小,潜移默化地削弱诸侯国势力。
当时的天下豪强兼并土地严重,茂陵建好之后,主父偃又建议汉武帝将兼并土地的地方豪强迁至茂陵,一方面可以充实长安,另一方面可以削弱地方,防止其继续祸乱百姓,所谓“不诛而害除”。
对匈奴打下朔方之后,主父偃又建议汉武帝修筑朔方城,既省去往来转运物资的劳役之苦,又能很好的防护匈奴进攻。
主父偃直言敢谏,导致长安的一众大臣都怕主父偃说到自己身上,纷纷贿赂主父偃。而主父偃也不推辞,照单全收,“赂遗累千金。”
有人劝主父偃收敛点儿自己的行为,主父偃却说,当年自己结发游学四十余年,一直不得志,亲人不把自己当儿子看,兄弟也不收留,众多宾客都抛弃了自己,遭受排挤和困苦的日子,已经过了很久了,做人要“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亨耳。”要么享尽荣华,要么就受刑而死,现如今自己已经老了,所以就倒行逆施罢了。
被族灭的主父偃,无一人视
汉武帝元朔年间,主父偃上书汉武帝说齐王有淫失之行,于是汉武帝拜主父偃为齐相,去往齐国。
回到自己故乡的主父偃,将自己曾经的昆弟和宾客全部召来,散五百金给他们,并数落道:当初我贫困的时候,堂兄弟不给我饭吃,不给我衣穿,宾客不让我踏入他们的家门,现如今我做了齐国的国相,你们迎我千里,以后我们不用再来往了,也不要再踏入我家之中。
主父偃穷困之时曾游于燕、赵,等到为汉武帝所重用,便向汉武帝揭发燕王的不轨行为,最终导致燕王身死。等到了齐国,又揭发齐王的奸宄之事,齐王怕也落得个和燕王一样的下场,便自杀了。
当时的赵王也曾担心主父偃揭发自己,本想向汉武帝告主父偃,奈何当时主父偃在长安,恐怕告不倒他。等到主父偃出长安任齐相,赵王立马上书,状告当初主父偃是收受了诸侯王的钱财,才得以行推恩,让诸多子孙得以封侯的。
此时齐王自杀的消息,又传到了长安,让汉武帝勃然大怒,认为是主父偃逼死了齐王,便下令逮捕了主父偃,收入狱中。
狱中的主父偃,只是承认自己收了诸侯的钱财,对于齐王自杀之事,与自己无关。
汉武帝本想不杀主父偃,公孙弘进言说,齐王自杀后没有子嗣,国除为郡,都是因为主父偃,“非诛偃无以谢天下。”于是,汉武帝才下令族灭主父偃。
主父偃深得汉武帝器重之时,门下宾客数以千人,等到身死族灭之时,却无一人视,唯独孔车为其收葬,汉武帝听说之后,以孔车为长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