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这世俗多年,自恃红尘看破,阅人无数。除了国学历史对小说早以不屑一顾。恰逢杨先生仙逝,作为杨先生的铁杆粉丝,对其作品却知之甚少。正觉惭愧,偶遇此书,也就信手翻来,探索一二。
此书开头并不引人入胜,温温淡淡如无味之白水。完全是处于对先生的尊敬,方漫不经心一路前行。复阅数十页,渐觉引人入胜,不虚此行。书中文笔之质朴,感情之真切,人物之灵动,审时之准确。无不让人忘夜之漫长,食之甘甜。恍恍惚惚此是姚宓彼是许先生,周围人等,姓余的,大河马,罗厚,朱先生一个个粉墨登场对号入座。任凭杨先生统领调遣。
姚宓的美丽当属出水芙蓉,这出水芙蓉怎么个美法,很难有定义,我自认为该是窗外中林青霞般清丽脱俗。尽管此女子并不想张扬自己的美丽,但美丽对女人来说总是值得骄傲的事情,享受其中也是自然,所以说华贵的衣服总是穿在制服的下面。
姚宓的坚强和优雅,比为凌寒红梅过之无不及,父亲早逝,家道中落,母亲病重,学业中断,婚姻搁浅。如此一小小女子,竟毫无哀怨愁苦,只是淡淡的担当,从容的和病母继续自己的生活,依然幽幽的绽放自己的美丽。
一个如此美丽温婉的女子,懂得的自然怜香惜玉,无怨无悔,比如率真的罗厚,善良的也会百般呵护,比如不惜背叛丈夫的余太太,但也不乏大河马之流的诽谤刁难,挑剔侮辱。所以姚宓也只能时而清高时而懦弱的活着,恰恰许先生洞察了这一切,给姚宓貌似平静的心湖投下了一粒石子。心灵的交集和碰撞曾经是两个相爱的人置身在云上。然如此珠联璧合的两个人儿阴错阳差的不能举案齐眉。所有的默契吸引,理解都伴随着无奈,苦痛,不甘。杨先生的爱情完美的无以伦比。所以对姚宓的怜爱肺腑骨子。牵强附会的写了续集,让有情人终成眷属。责令不准任何人再续。足见其无奈。婚姻如围城,城内城外又有多少人无法进出,无奈终老。
女儿推荐此书,想她的年纪自是不会理解那个年代的,四清,三反五反等等运动,已经因为政治的需要被打上了迫害阻碍的烙印。但同为旧知识分子的杨绛却敏锐的洞察给予极大的褒奖,旧时代的知识分子需要灵魂的洗涤去除低级趣味方能成为一个,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高尚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当今社会,世风日下,腐败成风,道德沦丧,芸芸众生更当洗涤灵魂,去除污秽。还我中华一个太平清新盛世,杨先生自会含笑九泉。
致敬杨绛先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