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的《论语》论坛——7月2期(七班)

我们的《论语》论坛——7月2期(七班)

作者: 水云闲 | 来源:发表于2018-08-01 08:29 被阅读0次
    我们的《论语》论坛——7月2期(七班)

    佳霖

    【原文】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感想】我们做人做事都要讲究信用,不违背自己的本德,如果答应别人的事情做到了,那么就讲道德,如果自己做不到的事,就不要再答应别人了,否则你就会失去他人对你的信任,那么道德也就被沦陷了。

    师:理解上偏向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做人准则,个人认为这里的"义"和"礼"意义更为宽泛些。

    宸阅

    【原文】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敬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感悟】孔子的弟子有子在本章所讲的这段话,表明他们对“信”和“恭”是十分看重的。“信”和“恭”都要以周礼为标准,不符合于礼的话绝不能讲,讲了就不是“信”的态度;不符合于礼的事绝不能做,做了就不是“恭”的态度。这是讲的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

    师:这一则其实告诉大家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做到以周礼为标的"信"和"恭"。建议:借鉴可以,但是最好还是加一点自己的理解,这样才能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

    妙言

    【原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有子说:“礼的作用,以做事恰到好处为可贵。过去圣明君主的治国之道,就在于其小时大事都做的恰当。如有行不通的地方,一味地追求恰当,而不用一定的规章制度去加以节制,也是行不通的。”                                 

    【 感悟】“礼”的作用,需要“和”去协调。“小大由之”则为治国之道,又为“礼”与“和”的结合之内涵。在“礼”之上并不能一味地追求和,而失了“礼”就是不加节制,也是行不通的,所以我认为,“和”建立在“礼”的基础上,“和”与“礼”是要灵活运用与协调,有礼而不失和,乃有礼之最高境界。说话言行举止得体,进退有德,是与人相处和谐的好方法,也是我们现在共建一个文明、民主的和谐社会基础。

    师:妙言理清了"礼"与"和"的逻辑关系,还联系到目前的核心价值观,有政治高度!

    浩臣

    【原文】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孟武伯问孔子怎样才是孝。孔子说只须担心子女的疾病。”【解析】如果父母不担心孩子在外的为人行事,只担心孩子有没有患病。那么这个孩子就真正做到孝顺了。【感想】仔细想想对父母孝顺除了要给予他们关爱和陪伴以外,更重要的是要他们不再担心你的为人处事,不再担心你会伤害他人,不再担心你对国家、对社会、对你的家庭产生不良的影响。只担心你的身体,那么你就真正做到孝了。我认为孝虽然看似困难,但是其是它很简单直要陪伴他们,理解他们,他们就满足一半了,如果想让他们心满意足的话,就请做好你自己,不要让他们为你再担心了。                                                         

        师:    浩臣对孝的理解很深入很全面,最后总结的"做好自己"  很精辟。孝顺父母就从这里开始吧,做最好的自己,老师相信你!
    褀源

    【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东西,学习不感觉到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

    【感悟】这是孔子自谦的话,它告诉我们,学无止境,人就是在不断的学习中进步的。当我们感觉学习十分艰辛的时侯,我们可以想想这句话。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就要做到学而不厌,无论何时,都要保持一颗好学的心。即使你已经学富五车,知识非常渊博,做到了最好,也不能因此骄傲。连孔子都这样说,我们怎能自满呢?谦虚谨慎才是做人的根本,我们要好好学习,默默地吸取老师讲授的知识,做一个学而有道的人。

    师:对孔子品格做出准确的判断,还能联系实际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确定了更高的目标,希望能够做到学而有道的人。

    琳瑄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而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要求能饱,居住不要求舒适,干事情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感悟】“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看似安于贫穷的行为,但其原因并非安贫,而是乐道。乐道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其志在于学习极其所带来的志趣,所以无暇顾及追求物质上的安饱,即“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之意,二是因为不取不合义的利。此外还有一层较为消极之意,即:追求物质上的安饱,便容易陷入物欲而失其应有的志向。

    这一章主要讲了生活与学习的关系。孔子认为,在这两者的关系问题上,不能两全。其原因为:一个贪图饱食终日和生活安逸的人,是不能潜心刻苦学习钻研学问的;相反,一个致力于刻苦学习,钻研学问的人,是不会有时间和精力过多顾及饮食是否满足,生活是否安逸的。因此,学校里太过注重打扮玩乐的学生,学习成绩多不尽人意;而优异的学生,往往又都“不修边幅”,可能就是这个道理。

    社会发展至今,学习和生活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不可荒废,那么如何处置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明白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目标和重点。学生时代,学知识是目标和重点。因此,用于生活上的精力和对于生活上的要求可以少一些。

    师:琳瑄的解读很透彻,分析很全面,能辩证看待问题,还能结合自己切身实际问题。如果每次都能这样分析,老师相信你的思维力会得到提升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的《论语》论坛——7月2期(七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ecl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