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湿度温度高的环境下,在空气中暴露的尸体只需要一个多月就可以完全白骨化。这样的尸体较难发现死因。
20.
僵直状态是指躯体呈一种笔直的姿态,关节均被固定,比如有些中毒可以导致人体呈现僵直状态,尸僵也可以导致尸体呈现僵直状态。
尸僵产生后的尸体记录了死者受害时的情形,有助于还原案发现场。
21.
进一步提取死者的趾骨联合(在高压锅中煮骨头),观察趾骨联合面,可以进行年龄推断。同时结合观察死者牙齿磨损程度。同时法医也经常结合观察死者牙齿磨损程度。
无论犯罪分子如何远距离抛尸,指望湮灭受害者身份,法医总能根据各种生理指标判定尸源和死者身份。
22.
在案发现场,法医虽然对于死亡原因有了初步的判断,但是尸体解剖工作还是必须进行的。
因此受害者家属需理解法医工作,不要凭情绪反对解剖。法医的尸体解剖工作完成后,会尽最大努力将尸体缝合还原。要说尊重死者本人,莫过于法医群体。
进行尸体解剖,一来要进一步寻找其它死亡原因的证据,二来死因必须是排他性的,也就是说在确定一种死因的时候,必须要对其他有可能存在的各种死因进行排除。
如果排除不了其他可以导致死亡的某种死因,则要下联合死因的结论,比如一个人被钝器打击头部导致颅脑损伤是可以导致死亡的,同时大血管也被刺破,大量失血也可以导致死亡。
在无法明确哪种死因占据主导的时候,就必须下联合死因的结论。这样如果两种致伤行为不是同一人施加,则两个凶手都有杀死死者的责任。
23.
在观察颅骨骨折的时候,法医会注重观察一个现象,叫做骨折线截断现象,也就是说骨折线互相之间有截断。两条或多条互相截断的骨折线不是一次形成的。
骨折线截断现象存在说明死者额部多次受力,那么案子是意外的可能性较小,不太可能反复摔跌,有可能是反复撞击,主动(自杀)或被动(他杀)皆有可能。
24.
爆炸损伤从机理上看主要是由冲击波、高温、爆炸投射物组成。冲击波致伤称为爆炸伤的主要损伤。冲击波损伤又分为超压、负压和动压。
超压作为爆炸伤主要机制又分为压迫效应(就是挤压胸腹内脏受损),内爆效应(就是体内气体的压缩后而膨胀,体内爆炸),碎裂效应(就是产生拉伸力拉碎躯体),惯性效应,以及压力差效应(就是血管内压力差导致血栓)。
从尸体看主要有两种损伤形态,第一种是爆裂伤,因为爆炸冲击波而形成若干爆裂,拉伸力,导致尸体身体离断碎裂。第二种就是尸体烧灼伤。根据烧灼面严重情况的程度,可以判断爆点在死者身前或背后的位置。
爆炸现场还有其他附加损伤,比如一氧化碳中毒,摔跌伤,挤压伤,爆炸抛出物损伤等。
以爆心为圆心,爆炸的力是放射状的。如果爆心和某部位连线与地面夹角越大,抛射的角度越大。
25.
法医工作不仅仅是为了侦破命案,很多治安案件中伤情的鉴定,禁毒案件中的毒物化验都离不开法医,尤其是在一些交通事故中作用更为突出。
比如,是生前交通事故还是死后伪装成交通事故,驾驶员有没有被胁迫威逼而导致交通事故,甚至需要分析一辆事故车上的驾乘关系,作为后期事故认定赔偿责任的基本依据,所以很多交警部门也在事故处理部门配备法医。
法医根据损伤分析驾乘关系,确定事故责任划分的一个案例。
比如一号男尸的损伤分布规律是:左侧有玻璃划伤,右侧有硬物挫伤,说明事故发生时他左边有最玻璃,右面有表面光滑的硬物。根据车辆检查,只有驾驶员的位置才可以——左侧有窗,右侧有档位和手刹。
一号男尸右侧腰部的擦挫伤,提示这个位置有一个钝性物体。根据车辆检查,只有坐在车左侧的人右侧的腰部才对应安全扣。
二号女死者是坐副驾驶的,她的损伤特征是双上臂下方挫伤,符合和一个平面物体摩擦形成,双上臂下侧能接触平面物体,只有副驾驶的位置。
确定了谁是驾驶者后才有下一步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
26.
心理学家荣格说过,健康的人不会折磨他人,往往是那些曾受折磨的人转而成为折磨他人者。塔西佗曾经说过:人类更愿意报复伤害,而不愿意报答好意,因为感恩就好比重担,而复仇则快感重重。
这些心理学理论后来都被引入到犯罪心理学分析中。犯罪心理学从罪犯和被害人的角度探讨了犯罪的行为、情绪和认知方面的问题。
尤其从罪犯的认知方面,深入讨论了罪犯的知觉、推理、信念、决策和态度;此外,还分析了犯罪行为的原因、分类、预测、预防、干预和治疗。
对犯罪人员心理的分析同样可以用来排除嫌疑人,协助破获案件,确定最后的凶手。
27.
甲状软骨是颈部前方的方形软骨,左右各一,在颈部的正前方连接在一起,甲状软骨的上角位置就在颈部正中的两侧。
解剖过程中从此处的骨折可以判断,死者在生前遭受过颈部暴力。如果两侧均有骨折,那么这样的暴力肯定是掐扼所致的,勒颈也可以形成这样的骨折,但是肯定会在颈部留下索沟,而掐扼不会留下索沟。
我们经常见到的上吊是典型缢死,还有很多种非典型缢死,比如跪着缢死,蹲着缢死,站着缢死,甚至还有些人趴着缢死。
因为缢死的死因不仅仅是压闭呼吸道,导致机械性窒息,还可以压闭颈部两侧血管,导致脑缺氧;压迫静脉窦,导致心搏骤停。
与掐扼颈部或者勒死不同,缢死的尸体,因为自身重量较重,所以绳索施加在颈部的力量也很大,这个力量可以导致颈部动静脉同时被压闭,头颅供血停止,所以显得脸色发白。
如果施加于颈部的力量不够大,只压闭了位于浅层的颈静脉,没有压闭深层的颈动脉,那么血液还会往颅面回流,但回流受阻,这时候尸体的面部就会显得比较青紫。据此两种脸色不同情形,可以判断缢死时体位类型。
缢死一般都是自杀,极少见到他杀缢死,因为能把对方缢死必须具备很多条件。比如被害人处于昏迷状态,不然他缢会遭到被害人的反抗,从而形成相应的约束伤和抵抗伤。
如果用“套白狼”(是指凶手将被害者的脖子上套上绳索,然后反身一背,导致其缢死)的办法,死者的背后也会出现相应的受力损伤。
处理缢死要把颈部的绳索剪断取下,暴露出颈部深褐色的索沟,因为颈部皮肤比较薄,如果表面有绳索压迫导致皮肤擦伤,就很容易在索沟处形成皮革样化。
皮革样化会把最初的索沟形态完完整整保存下来,而且更加清晰。缢死尸体的尸斑一般位于死者的臀部和双下肢,有指甲青紫,大便失禁和精液排出的现象,都符合机械性窒息的征象。
经过解剖会发现尸体全身器官淤血,心血不凝,这些征象都证明死者死于机械性窒息。关键的是死者颈部的绳索在脑后提空,这是缢死的特征。
典型的缢死,绳索都会在一侧提空,这是绳索四周受力不均匀的真相。但是勒死就不同了,因为整个绳索均匀收缩,压迫死者颈部各个部位的受力是均匀的,所以索沟也是均匀的。这是缢死和勒死作区别的征象,可以用来判定勒死人后伪装成自缢现场的杀人案件。
一般掐死只会导致甲状软骨上脚骨折,而勒死一般都会导致甲状软骨前侧骨折。
缢死他人的打结绳索要完整保留,因为在紧张气氛下,凶手会用自己最为熟悉的方式进行打结,这是潜意识支配,难以伪装,所以根据打结方式可以判断出参与作案人员。
尸体再腐败,骨骼也不会消失,也就是说即便这具尸体腐败了,依然可以发现疑点,越想做出完美犯罪,留下的漏洞也就越多,越会被法医发现痕迹物证,这就叫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