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雾满拦江
讲两个故事:
一培训公司外聘司机,是个非常挑剔的怪人。有一次,司机带朋友去一家很简陋的街边饭馆吃饭。这种小饭馆,服务质量是短板。但是司机坐下来就大声抱怨,嫌饭馆卫生不好嫌服务员不会看人脸色,吆吆喝喝的吵着要上热毛巾。饭馆惹不起这尊神,只好专门给他烫了条热毛巾。毛巾上来他又不干了,嫌开水有怪味毛巾有馊味,非说人家拿来的是擦脚毛巾。闹了好半晌,又强迫服务员给他报菜名,嫌服务员声音不够清亮,姿式缺乏训练,气得饭馆老板拿菜刀探头探脑,看他们人有点多,这才缩了回去。闹够了吃饭,饭菜刚上来生意就来了。原来这个司机瞒着培训公司在外接单,大概算是专车的意思。急忙开车过去,有那么三个人就在小饭馆门口打车,和和气气的,去的地方也不太远——等车到地方时,乘客指着前方地面砖的一条线,随口说了句把车停那儿。等司机一停车,乘客立即翻脸了,说司机停过线了,非要退回去重新停。可司机退回去重停,人家又不干了,说没停到位。期间各种贬损污辱,各种人身攻击。司机畏惧对方人多,不敢吭声,一次次的按照对方要求重新停车,人家一次次嫌没停到位,越斥骂他越来劲,还不停的拿手指戮他脑壳。足足过去大半个小时,司机停车几十次,终于受不了,低声下气的央求对方放过他。但是对方坚决不肯,继续羞辱继续人身攻击,并强迫他继续重复停车,直到满足对方的要求为止。终于在司机临近精神崩溃的刹那,对方满意了,下车时冷笑了声:懂点规矩,别太拿自己当回事儿。
值此司机醒过神来,这几个乘客,可能是饭馆找来的,也可能是当时在饭馆的客人,听到他不停吵闹,实在看不下去,修理他找点乐子逗逗闷子,存心给他个教训。
二是朋友圈中超离奇的狗血贴,《一碗面,害了一个孩子,却惊醒全国无数父母》,这标题太搞笑了,好象全世界的父母,都盯着这个贴看一样。故事也逗,说有位老奶奶,带小孙子在饭馆里吃牛肉面。奶奶宠溺小孙子,把牛肉全挟到孙子的碗里。孙子视此为理所当然,吃面时怀疑奶奶没有把肉全挟给自己,大吵大闹,把奶奶碗里的面条,全弄到了桌子上。老板看不下去了,出来劝说。大概意思是不能这样溺爱孩子,会害了孩子的。
老奶奶受了委屈,带小孙子走了。不一会儿,奶孙二人搬来了救兵——孩子的父亲。孩子父亲要了三碗面,往面里吐唾味,曰:我自家买的面,想把肉挟给谁,就挟给谁,要你管?说罢,摔钱而去。
故事中的司机,是否真的存在,不得而知——但事件,普遍性的存在于我们周边。
有人习惯在公众场合吵闹,有人老是抑制不住贬损别人的冲动。有人稍被冒犯就爆跳如雷,还有人喜欢抢风头,秀存在感。表面上看来,这是有些人不懂社交礼节,或是不懂规矩。但实际上,这是教养。是家教。
读书心得:
看过一篇文章说当“穷养儿子富养女”像一首流行歌曲一样,在许多年轻的父母口中传唱的时候,恐怕它也会像流行感冒一样,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引向歧途。一个生在富人家的儿子,父母不可能会让他像穷人家的孩子一样,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而一个生在穷人家的女儿,父母也一样不可能让她像富人家的孩子那样,过着披金戴银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般的生活。其实,只要翻开古今中外的历史,看看那些有作为的伟人或卓越者,并不是穷养与富养的结果,而是教养使然!不管是司马光,还是曾国藩,都为中国在对子孙的教养上点燃了一盏盏的智慧之灯。特别是诸葛亮的教子书,更是写得语重心长、言简意深:“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教子书中虽然有一个“俭”字,但绝不是“穷养”的意思,可以说节俭是体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永恒的美德,不管他是穷人,还是富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可见,教养,就是让一个人从年幼之时,是一定要明白的最基本的“是”与“非”的标准,是必须懂得的事理和常识;教养,是一个人内在的良好的品格修养映射于外的优雅和从容之美,能让一个人从骨子里飘出芳香来。所以,当一个人拥有了良好教养的时候,他就能举止合范,进退有度,在取舍之间能把握好分寸;在成功之时,他可以喜不自胜,但不会得意忘形;在失败之中,他可以黯然神伤,但不会意气消沉;为官为富为贵,不会泯灭良知,不失侧隐之心;身为布衣匹夫,依然会傲骨凛凛,心清魂净地做人;在犯了错误之后一定会从自身去找症结,而不是怨天尤人,百般推脱责任……
教养,不是富贵人家的专属,也不是贫穷人家的私藏,而是任何一个家庭或父母或教师都能送给孩子的一笔无价之宝,是为孩子心灵世界打造的一盏智慧之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