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每天只工作3小时》读后感

《我每天只工作3小时》读后感

作者: 秋酱 | 来源:发表于2019-02-13 14:46 被阅读7次
    《我每天只工作3小时》读后感

    本书出自日本电影导演押井守(Mamoru Oshii),从经典电影的剧情与角色解析职场,并提出“包含着各色人等、多样工种的电影正是最佳的职场教科书”。

    在职场上凭经验和直觉说话的人要信几分?为什么有人心甘情愿当“老二”?打工族的终极兵器居然是“怠工”?中层主管如何在上级乱七八糟的命令之下守护自己与下属的性命?面对这些灵魂拷问,作者用电影向读者展示工作生存指南。

    “一生追随老板的步伐”就是迈向用过就被丢弃的第一步。

    《007:大破天幕杀机》呈现的是组织里的管理层与被管理层的故事,即上司和下属的故事。

    上司:M夫人

    下属:007

    合同性质:临时工

    工作内容与职责:

    隶属于组织的间谍,替组织办事,具有组织赋予的杀人执照,只有在执行任务期间能够获得职权和预算。

    工作涉及国家机密,没有辞职自由。

    悲哀之处:

    身为临时工,却没有办法自行离职,而且有随时被组织单方面切割的可能性。

    间谍是货真价实的穷忙族,越是努力工作,则寿命也越短,而且只能够凭借个人能力去寻求活下来的机会,组织不会给予任何保障。

    M16是黑心企业,对下属而言,上司给予的回馈并不是薪资报酬,而是一种“浓密的情感连结”。

    这个世界上存在一种劳资形态,那就是员工迷上公司老板的男子气概,因而无法自公司离职。当一名员工针对“你为什么要在条件这么差的公司干下去呢?”的疑问,以“因为我想要一辈子跟随这个老板”来回答时,这名员工与老板之间就是如假包换的亲子关系了。而对这名员工来说,获得老板的认同就是所谓的自我实现了。这种公司要多少就有多少,特别是中小企业,大家都是这种形态。


    进入5G时代的我们,是不是与冷战时期的詹姆斯邦德一样,仍以员工的身份,在企业组织中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若詹姆斯邦德离开谍报部,除了有赌博的才能、一身好本领,除此之外只剩下无处安放的荷尔蒙功能了。

    《我每天只工作3小时》读后感

    昨日的一直播里,萌姐分享了她的萌式神话,听完后顿时觉得自己白活了这么多年。

    若我离开了现在的单位,我能做些什么?我能为谁,解决什么问题,提供什么服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每天只工作3小时》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ehd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