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有点不敢打开简书。因为每次打开简书,我都有一种罪恶感。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心里总觉得对这里有所亏欠。
不敢打开,也许是心里下意识的逃避,不想面对。但我到底不想面对什么?这就不得而知了。
我内心的害怕和恐惧,经常来得莫名其妙。明明什么事都没发生,可就是不由自主的想要退缩。如果非要深究,我想可能是因为懈怠吧。
这里的懈怠不是指什么都不做的那种懈怠,而是因为精力有限,无法顾全所有,不得已取右而弃左的这种懈怠。
按理来说,这种懈怠其实是好的。因为做事就应该一心一意,力往一处使,才能将效能最大化。可是有时候,我就是这么个想把左做好,又想把右顾全的人,这让我很困扰。
我感觉,像我这样的人应该有不少。但有的人确实能做到将大多事都做得完美,我实在羡慕,也想向他们求得方法。不过答案,我感觉也能隐约猜出一二,到最后无非也就是自己跟内心的想法争执罢了。
之所以会觉得自己懈怠,也许并不是因为我在写作这件事上自己降低了要求,或者没那么用心了。而是我选择了把更多精力放在别的事情上,而那件事情却毫无进展。这让我对自己产生了深深地怀疑,我到底在做什么?我到底都做了什么?为什么我做了那么多,还是没有成果?
付出了努力却看不到一点正反馈,这让我无比地焦虑和迷茫,我想这也是很多人在刚开始做一件事时,很快想放弃的原因。
但是此刻,我突然就想到了一个词——“固定思维”。我现在的这种想法,不就是固定思维的想法吗?
我不记得在前面的笔记里,有没有写过关于固定思维和成长思维的内容。关于固定思维,它还有一个对应的叫“成长思维”。这两种思维是我在一本叫《拖延心理学》的书里看到的。
书中提到,所谓的固定思维,即认为智力和才能是与生俱来的,是固定不变的。而成长思维,则是相信能力是可以发展的。只要通过努力学习、实践,我们就可以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更聪明、更优秀。
听起来好像很笼统,似乎跟我刚刚说的事情无关。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其实就是同一个意思。
以我的理解,固定思维指的就是我们在面对事物时,会以一些固定的条件去进行机械地自我判断。
比如我写了几篇文章,投给了公众号。但最后,所有文章都没有过稿,我就会认为自己的能力很差,我怎么写都写不好,一点长进都没有。这就是很典型的固定思维。
没有过稿是事实,但是我不应该以此就断定自己很差。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几次的失败并不代表着永远失败。所以由没过稿就延伸出自己永远都写不好,一点长进都没有的这种结论,只会阻碍自己成长的速度。
突然想到以目标为导向的人,可能会更容易落入这个陷阱。因为以目标为导向的人,往往会比较注重结果。当结果不理想,而自己又不具有成长思维,还是挺致命的。
所以这么想来,其实我也并没有懈怠。只不过这段时间我的努力没有换来好的成效而已。既然有了一段失败的经验,那就更应该去总结和改进,庸人自扰是没有用的。
我记得有人说过,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现在也终于能理解这话的意思了。希望以后自己再次面对失败的时候能够坦然,也希望大家以后面对失败的时候能够看得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