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向书本学习是很多人的选择。那怎么样读书?更好的读书呢?
欧阳修提出了三上的读书方法,就是马上、厕上、枕上,用这些边边角角的时间来读书学习。
曾国藩在家书中提出了一种有趣的读书方法,叫做炖肉法。炖肉的流程大家都知道,先大火烧开,然后文火慢炖。曾国藩认为读书就像炖肉需要大火烧开要用猛攻的方式,猛攻的心态,把这本书凭借热情全读下来,通读之后有个整体的概念,然后再用慢炖的方法一句一句一页儿一页儿去慢慢地品味,细细的钻研。
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一直是读书有道,也很讲究读书的方法。复读、抄读、游读便是他常用的“三读法”,认为读书需动口动手,只有抄读能达到既动口,又动手、动脑的境界。
大学问家朱熹在给儿子的家书当中,强调读书的过程要眼到、口到、心到,同时也要特别注意抄抄写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儿,得写。抄写内容有三种,首先是老师的教诲要记录,其次好的文字,好的文章要记录,第三心里有了一些疑问,有一些疑惑要记住,学问,学问,会学,还得会问。
关于读书,朱熹还专门写了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确实,我们应该好好读书,多读好书,有了这样的源头活水,我们的人生才会变得清澈、悠长、壮阔、奔腾。
![](https://img.haomeiwen.com/i27324016/b1119859b17cf8e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