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我想用“决定”一词,但又想到对一个女人的一生,能起到决定作用的只有这个女人自己,男人,充其量就是影响而已。
但是光这“影响”,对未觉醒的女性来说,就是天堂和地狱的差别。
第一个能对女人的一生产生影响的男人自然是她的父亲。
张爱玲和林徽因都出生在世家,两个人在个人的幸福上却天差地别。
张爱玲的父亲是学旧学长大的人,因为张爱玲的祖父早逝,虽然祖母也出生于大家族,但无奈爱子心切,或出于保护独子的初心,不敢把儿子放到社会的大涛大浪中去摔打,以致张爱玲的父亲身体和性格皆弱,而女儿张茂渊却生成了与哥哥相反,有着敢拼敢打的气概。
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醉心文学,旧学信手拈来,而对于时下的其他东西,却是一事无成。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虽然出生于旧式家庭,却是新思想的践行者,她提倡女性独立,反对封建家族中把女人看得地位低下的旧俗。
一个被旧学熏陶过的男人,娶了一个提倡女性权力的新女性,新与旧的冲突让这个家庭天崩地裂。
母亲以留学的名义离家出走,父亲也只是在和女儿讨论文学的时候,才真正展现出父亲的慈爱。
后来父母离婚,父亲再娶,因为继母的挑唆,张爱玲被父亲毒打后出逃,四年后因为学费问题,张爱玲在弟弟的张罗下,与父亲短暂一见,以后至死都未曾相见。
可以说,张爱玲与父亲之间,除了偶尔的古文学上的交流,除了学费的问题,再无其他。
而林徽因与张爱玲恰恰相反。
林徽因虽然不是正房所出,但她的父亲林长民特别喜欢这个女儿。由于妻妾都没有文化,所以林徽因是这个家庭中唯一能与他交流的人,慢慢地,她成了他家中的知己。
林长民曾感叹:“做一个有天分的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分,先求做到友谊的了解。”
而且在出使英国期间,也愿意带着她出去见世面。
“我此次远游携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观察诸国事物增长见识。第二要汝近我身边能领悟我的胸次怀抱。第三要汝暂时离去家庭烦琐生活,俾得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
也正是因为父亲的苦心,林徽因才真正了解了建筑学与盖房子的区别,立下了要学建筑学的志向。
懂点心理学的人都知道,一个女人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自己的另一半的时候,往往是按着父亲的样子去寻的。且不说是不是真的这样,但“父亲”这个身份于女儿来说,真的会影响一生。
他影响着女儿的交友观,择偶观,甚至影响女儿一生的安全感。
林徽因与父亲的相处是融洽的,温暖的,所以当徐志摩满怀热情而来时,小小年纪的她并没有被他的热情打动,而是极冷静地拒绝。后来与梁思成在一起,两个人共同赴美学习建筑学,共同创立新中国的建筑教育学,一起到全国各地考察古建筑,同甘共苦,志趣相投,琵琶和鸣,让人欣羡。
孤傲的张爱玲在自己的作品中,冷眼识透人心世故,却在胡兰成不那么真诚的到来时,在胡兰成表现出那么一点点的欣赏后,沦落在那一点点的温暖里,变成了一朵“低到尘埃里的花”。
而后遭遇背叛,一个人在美国孤独而去。
有人问马东,经历很多的苦的人,得多少甜才够?
马东说,一点点就够了。
同样,从小没有得到过温暖和爱的人,别人一点点的表示,就像那看到光的飞蛾,顾不得其他了。
我们不能选择自己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里,无法选择自己的父亲,但我们可以选择找一个什么样的人共度一生。
但是当我们没有碰到一位好父亲时,又月多大的概率能择得良人?
女人如此,男人又何尝不是。
但是,这不是一个死循环,突破口就在我们女人的觉醒。
当我们学会向内看,看到曾经的决定如何影响我们时,当我们意识到幸福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时,我们就跳出了死循环。
所以,他们只能影响我们,而幸福的权力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