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亮就醒了,起身翻书正好!
美国社会学家艾里克·克里南伯格的《单身社会》一年前就摆上书架了,在情人节的氛围抽出来读,别有味道。
这是一本研究单身群体及其生活的著作。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或价值取向,独居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主流文化。今天,全美有一半人处于单身状态,七分之一的美国成年人口独自生活。在中国,尤其北京这样的大都市,我们正在见证这一人群的快速增长。
传统文化将单身定义为人生失败,甚至要加以道德层面的谴责。但人海茫茫的大城市,让传统定义不再有标准答案般的制约力,也彻底摆脱了熟人社会的周密监控。好在,“朝阳群众”不管你是否单身。
撇除被动因素不论,单身生活有着琳琅满目的好处——你有大把时间可用于自己身上,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无需沟通和妥协,避免了婚姻生活的繁琐和义务,等等。
但是,选择独居未必就是一个快乐旅程,这样的选择也未必完全始于主动。独居,必然要面对孤独。这是无论哪种年龄段和性格类型的人都要面对的挑战。作者乐观地认为,单身可以让人更好地了解自己,更积极地参与社交活动。很多人从爱默生、梭罗等人的主张中得到鼓励,认为与孤独为伴是一种高贵生活。不过,这种乐观忽略了一个前提,即绝大多人对社会交往的需求远远大于对孤独的需求,除非具备了从事精神生产和创造的旨趣与能力。梭罗的主张是好,但有多少人能像他那样,与一个蛮荒丛林中的湖泊发生那么丰富的精神际遇。当今的旅行者,只有在不断的出行中才能找到存在感,你能说这是自由生活么?
任何对单身主义的积极分析和倡导,都无法消除用心追求,包括从内心信仰这种生活方式的人,对于独自终老这一进程的犹疑不安。因为那意味着一种极大的不确定性,在我们年老力衰、心智退化的时候到来。除了被动承受,没有更好的应对办法。
单身的诱惑与麻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