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欣赏】
葬花吟
曹雪芹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死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抷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有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我读我赏】
《红楼梦》是一个巨大的艺术宝库,张爱玲称赞红楼“要一奉十”,也许你只是想看最纯真的爱情,却不仅看到了爱情最美的样子,还窥见了世态万象人间冷暖。
红楼是一部可以读一生的作品,不同年龄读红楼,能看出不同的味道,不仅让你看到作品,也照见自己。
红楼吸引人的地方不仅在鲜活生动的人物,曲折动人的情节,还有一篇篇流光溢彩的诗词歌赋,它们如颗颗宝石点缀在这一部鸿篇巨著中,闪烁着熠熠光辉。
说到红楼诗词,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葬花吟》。一说到《葬花吟》大家想到林黛玉,以至于很多人以为《葬花吟》的作者就是林黛玉,忘了林黛玉也是曹雪芹笔下的一个人物,《葬花吟》真正的作者是曹雪芹。
从此可见曹公之厉害,他笔下的人物几乎破纸而出,人物笔下的诗词都打上了人物的性格烙印。
同样是写柳絮,薛宝钗能写出“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样踌躇满志的句子。
而林黛玉却会呈现完全不同的风格——“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尽显多愁善感的性格气质。
《葬花吟》就是一首有着黛玉深深烙印的诗,在黛玉所做的众多诗词中首屈一指,可以看作她的代表诗作。
这首词作于花朝节,正是百花凋零的晚春时节,别的女孩虽然也爱花,但还达到见落花而落泪的程度。
这种不同态度首先源于彼此不同的身世遭遇,相比其他姐妹,黛玉父母早亡,寄人篱下,这种身世之悲使他养成多愁善感的性格。
除此之外,黛玉天生的敏感和浪漫使她对自然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她把自然的一花一草都看作朋友,甚至把花朵看作自己的化身,把花的命运和自己的生命融为一体。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诗作句句在写花,又句句在写自己。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写花朵经历风霜雨雪,就是在写自己面临的各种人际压力。花朵经不起风雨摧残,纷纷从枝头凋落,不也预示着自己的命运吗?
在别人眼里,黛玉过着锦衣玉食的贵族小姐生活,有什么可以哀叹的?
黛玉并不是无病呻吟,以她敏感细腻的个性,早早就感受到了人世的无常,现实的压力,父母双亡,老祖母年世已高,只有宝玉聊以慰藉,时常安慰自己。
可是即便自己视为知己的宝玉也常常不能理解自己的心,人世终究是一场孤独。
感受到现实的沉重无奈,于是黛玉想要和花朵一起飞离人间。“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飞到哪里呢?天尽头是不是也有香丘,像我为花做的花冢?
黛玉认为花最好的归宿就是埋在土里随土化了,因为这也是黛玉自己的命运追求:“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一生追求洁净的黛玉,不愿意花朵被水流到污淖的所在,就像自己宁可在洁净中死去也不愿在肮脏中活着。
这世间哪里有绝对洁净的地方?黛玉终究不能久活于世上,早早就香消玉殒了,这《葬花吟》就是黛玉的命运之谶。
不仅黛玉,红楼众女儿也不免花朵的命运,鲜妍明媚不多时就早早凋零了:享尽繁华的元春、遇人不淑的迎春……都躲不过“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命运。
《葬花吟》不仅为花朵而悲,为黛玉而悲,也为所有红楼女儿而悲!
2022-11-1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