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经常为下面这些情况焦虑吗?
这个月又要交房贷车贷了,好焦虑。
孩子又没考好,成绩一直上不去,好焦虑。
这月的业绩又完不成了,好焦虑。
看着原来跟我一样起点的人现在似乎混得都比我好,好焦虑。
哪怕有一天闲下来,没什么事情需要干的时候,我们也会开始没有任何理由的焦虑。
2019年2月,国家卫健委及科技部做了一次精神疾病方面的调查,结果被刊发在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精神病学》上。
本次调查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157个县区,抽取了38593户家庭。最终32552人完成了针对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等七类精神障碍的调查。
结果显示,中国成人精神障碍终生患病率为16.57%。
相当于在我国近14亿人口(成人11.4亿)中,约有1.8亿人,在一生中会得精神障碍。以抑郁症为主的心境障碍、焦虑障碍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患病率7.6%,约8000万)。
社会的发展好像对于大众压力更大了,人们反而变的更加抑郁和焦虑。
为什么,这些焦虑和抑郁到底来自于哪里?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本身进化不大
十年前,没有滴滴打车,我们可能需要在路边等很久的出租车,公交车。
二十年前,没有电子支付,我们每天必须带着钱包,买卖东西必须拿现金交易。
三十年前,没有电商,买什么我们都必须去百货商店购买。
记得小时候坐火车去杭州,短短两百多公里,火车需要开八个多小时,现在高铁只需要一个小时。
以前人们沟通主要是靠写信,等上一个星期对方才能收到,然后再等一个星期收到对方回信。
现在连电子邮件我们都已经嫌慢了。
短短三四十年,一切事物似乎都快了好几个数量级。
所见即所得越来越成为这个世界的一种趋势,各个方面正在往便捷、直观、快速方面发展。
比如你要找一个人沟通,视频通话,瞬间,那个人的音容笑貌实时展现在你面前。
突然想吃十公里外一家小店的酸辣粉,手机点点一个小时就能送到你手上,整个流程实时掌控。
想看看未来世界,打开电视,各种科幻大片任由你选,还想身临其境戴上3D眼镜给你所有你想要的想象。
科技的进步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是人类本身却没什么变化。
一个宋朝人跟现代人比脑容量相差并不大,你能说你比那时候的人聪明几十倍上百倍吗?
唐朝人怀胎生子需要十个月,现代人依然这样。
你想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在现代社会哪怕拥有各种优秀老师先进方法,能找到各种声音影像资料辅助,你依然需要一个个单词的背,一句句的听,依然需要学够多少小时才能领会掌握。
更别说现实中还有这么多抖音需要你来刷,这么多影视剧需要你来追,这么多明星绯闻丑闻需要你来吃瓜。
所以真学起来你未必比一个明朝人学的更快。
现实的发展速度和自身能力提升的速度就有了一个巨大的差距,我们产生了对个人提升的速度焦虑,对长期坚持做一件事情的自律焦虑,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焦虑。
这些焦虑归根结底来自于:自己想要的与自己能要的之间的差距。
王小波说过: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在自己无能的愤怒。
现实的焦虑也非常好地诠释了这一点,我们的欲望很大,能力有限,而且又缺乏耐心,所以我们很难得到我们想要的。
人的本性是避难趋易,急于求成,本质就是想同时做很多事情,要很多东西,做一点事情就希望立马看到效果。
现代资讯的快速广泛传播带来的负面效应
现代社会,手机似乎已成为人身上一个新的器官,出门不带钱包没事,不带手机就麻烦了。付款,买火车票,飞机票,都需要通过手机完成。
各种信息也通过手机被推送到每个人面前,每个人的关注回复让热点更热,形成一波又一波的高潮,直到有新的热点出现。
比如前些日子的郑爽事件,简直是互联网吃瓜群众的一次狂欢,就算你不知道郑爽是谁,也会推着你不得不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对于明星或公众人物这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让一个人迅速走红,也同样可以让一个人瞬间声败名裂。
对于普通大众,同样也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以前我们只知道隔壁王二家卖了一头牛赚了5000,稍远的邻村张三去年去外地打工带了20000元回来,真不错。
但是现在我们知道了郑爽拍一部戏居然可以赚1个亿,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女孩已经完成了普通人几辈子人都赚不到的财富积累,请问对于一个月就赚五千一万的普通人是怎样一种刺激?
之前我们一直认为月薪1w并不算高,如果在一线城市可能只能勉强维持温饱。
但是根据官方数据显示,我国2019年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733元,平均一个月为2561元,离万元收入还差7439元之多。
全国人口中收入最高的20%的人平均可支配收入为64934元,占少数的超高收入者拉高了整体水平,相应的年收入在6.5万元以上的人群不到10%。
由此可知,理论上如果你每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5万元,你就打败了90%的中国人。
月薪过万,哪怕是在北京,也已超越90%的中国人了。这个数据或许让大家很难相信,因为在朋友圈抖音里无不充斥着本科生烂大街,人人月薪过万。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李迅雷在一份经济报告中讲到,“国内10亿人没坐过飞机,5亿人没有用上马桶。”
是不是很惊奇?
现实中大部分人都达不到月薪1w,但是大家却都对月薪1w不以为然,为什么会这样?
这种认识偏差首先来自于信息在网络上的高速广泛传播。
什么样的信息能成为新闻被传播?
一只母鸡下了一只蛋,显然这种常识性的东西不会有人去看,但是如果写的是一只公鸡下了一只蛋,而且这只蛋还是蓝色的,这就有很多人去浏览转发了。
人们的注意力只会被各种惊奇刺激的内容所吸引。
所以大家都在传播有人月薪五万十万,这样的信息才会有人去看。
互联网的传播机制天然对信息进行过滤,让那些超过常人吸引大家眼球的东西更容易传播。这样慢慢就在大家心里形成一些不正确的认识。
焦虑来自于比较,互联网无限扩大了这种比较范围,哪怕这种比较并不真实。
技术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绝对落差变的更大
碧桂园从1992年成立到千亿市值用了20年,
拼多多从成立到市值超千亿用了5年,
互联网正在让一些人以光速积累财富。
之前的万元户已经很了不起了,现在用亿元户都不能描述一些人的富有了,他们已远超亿元。尽管这些人很少,但是互联网却让这些传奇故事到处传播。
哪怕现实是90%的人月薪都没超过1w元。
这些人,这些传奇,给我们这些身处社会的人带来各种无形的压力。
我们的幸福指数,满意度并没有随着工资的提升,生活的富足而提升相应水平,人人似乎都变的越来越不知足。
大家开始变的浮躁,变的没有耐心,变的更加藐视客观规律没有底线。
每个人都在焦虑自己发展的太慢,都在焦虑自己赚的太少。
而有些人乘机出来贩卖焦虑,利用大众的焦虑感来割韭菜。他们自己不能像马云,马化腾那样创造伟大的公司来实现财富的积累,但是他们可以靠贩卖焦虑割韭菜来完成财富自由。
很多的焦虑就是由他们创造出来的,他们正在网络上传播各种焦虑,以此达到个人目的。
如何让自己不焦虑
这个社会实际遵循的还是丛林法则,每个人都需要充分竞争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竞争就会有得有失,完全不焦虑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应该想如何让自己更平和,更坦然面对这个世界,焦虑就会变少一些。
1.认清现实,努力发现世界的本来面目。
你对现实世界理解得越深刻就越不容易被各种偏激的信息带偏。
比如在一线城市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成绩特别焦虑,对孩子有非常高的期望。特别是那些本身都是名校毕业的家长,会自然去想自己的子女基因这么好难道不应该更加有可能上北大清华吗?
后来网络上出现一篇文章,从数学概率上非常理性客观的计算分析了就算是北京户籍的孩子能上北大清华的概率有多高。
这就是客观事实,自己是名校毕业孩子就一定优秀是一种假象,而且这个社会有同样条件的人并不是少数,但是每年北大清华招生的人数是固定的,一推导就清楚很多想法并不靠谱。
再比如我们知道了关于月薪的实际数据统计,就不会让自己永远处于收入的焦虑中,不随便相信别人传播博人眼球的信息,对自己和未来有一个更加理性的认识。
认清了现实对结果就有一个更加中肯的期望,焦虑也会少一些。
2. 耐心,耐心,还是耐心
大部分焦虑其实来自于大家对结果的急于求成,来自于大家想的太多,做的太少。
就像为了让一锅水不沸腾,可以加水,但是最有效最根本的做法是慢慢撤去下面烧的柴禾。
成长曲线显示了一个人从量变到质变需要前期长期的积累,我们并不能像打游戏那样打一关就能立马以可见方式升级。
一直坚持,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做某件事情已经很轻松了,然后到下一个阶段。
所以我们应该保持耐心,延迟自己的满足感,努力坚持等待开花结果的那一天。
3.直面问题,不逃避不隐藏
问题和困难会让我们产生焦虑,没人会喜欢问题,也不会有人喜欢困难。但是大部分时候我们没办法逃避。要想不被他们一直纠缠,只有勇敢的面对他们。
拿出笔和纸,把你焦虑的问题先列出来,看看让你烦恼纠结的事情到底是什么。
然后去花时间思考到底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它们,哪怕一时想不出办法起码你已经开始面对它们了。
逃避比面对难多了,因为你需要主动思考,去承受压力,但是人的成长往往来自于这些让你寝食难安的问题和困难。
人的强大都是被逼出来的,走过去就是一片天空,你的心态会变的更好,也更不容易被打倒。
让我们更加理性的面对这个世界,少一些不必要的焦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