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那么一段时间,微信初初盛行时,鸡汤文遍地开花,朋友圈也是一个接一个转发着鸡汤文。看着鸡汤文,确实激情万丈,激动万分,激情四溢。似乎是打了鸡血,一切仿佛希望在田野上。然并卵,过后的空虚更甚。如漫漫冬夜,凉意深入骨髓,挥之不去,丝丝侵噬着你的灵魂深处。深处无岸,唯余茫茫,四顾无人,此意谓迷惘。
01
不过,我还是要先以一则心灵鸡汤润下喉,暖下胃,开场吧!
《渔夫与富翁》的小故事
某一天到海边度假的富翁看到晒太阳的渔夫,苦口婆地要教会渔夫投资和理财的方法,然后过上富足舒适的生活。然而渔夫却告诉富翁,你所经过奋斗的人生最后的结局,还不是和我一样——在海边晒太阳。
如果这则是寓言故事,那么老师问你这篇文章要讲述一个什么道理?那么初初人们给出的答案就是:渔夫的身份隐喻着普罗大众,平凡即永恒,是人都固有一死,最终结局都一样,不必生鲜活辣地奋斗。作为鸡汤解读此文,极大的在瞬间安慰了屌丝的心,就这么日复一日三天打鱼,一天晒网地活着。然而终究是经不起推敲。
于是在不久之后,对这篇文章的另一种解读方式——“心灵鸡血”出现了。富翁代表着功成名就,大概意思是富翁兢兢业业、斗志昂扬、满血复活,这样的人生才称之为励志标杆可称道的人生;渔夫一辈子庸碌无为的平静时光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
二种解读,仿佛二个小人打架,是否也会在平凡如你的脑中时刻交替闪现?是该选择作渔夫,还是选择富翁为目标。做渔夫,你会一生在碌碌无为中渡过,平凡而不辛苦,但这种舒适是否偶尔会来一下迷惘。做富翁,你会一生走在拼搏的路上,尝尽各种世态,在一个高峰攀向另一个高峰的路上,或者为巩固你现有的高度做着努力。
02
有没有第三种选择?
当然有!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先从一幅画说起,"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富春山居图》,画者是元朝人,名谓黄公望。
黄公望
公元1269年,黄公望出生于江苏常熟。
他是那个时代最大的失败者,从小读遍四书五经,考科举,到了45岁,才在浙西廉访司当了一名书吏。
官还没做几天,他的上司张闾,因贪污舞弊掠夺田产逼死了九条人命,朝廷抓了张闾,顺道把黄公望也抓了。
等黄公望出狱时,已经过了五十岁。想想这一生,也快走到了尽头。
元朝的一天,黄公望正在屋里写字,做官的朋友来了。跟他说:“去我府上做书吏吧!”
黄公望把笔一放,说了句:“做官,不去了,不去了,你赶紧回吧,我也要出门了。”
官场朋友问:“你要去哪?”
黄公望答:“当道士!”
黄公望门也不锁,拂身而去,从此浪迹天涯。
那一天起,黄公望便开始向人生莽原出发,与过去的生活彻底决裂。他不再讨好谁,也不再将时间浪费在无聊的人、无聊的事上,他过极简的生活,并有乘风破浪的气势。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是从懂得认识自我开始的。
在古代,50岁已是人生暮年,也许等待黄公望的除了死亡,也就剩下死亡了。可死亡从来不是人生最可怕的事情,人生最可怕的事是人未老心已死。心死了,时间也会跟着死了。
对于黄公望来说,他的人生盛宴才仅仅是刚刚开始!
黄公望学画画,想到了就立马去学。
他来到大画家王蒙那里,王蒙是大画家赵孟頫的外甥,弃官隐居于浙江余杭的黄鹤山。王蒙一看黄公望都年过半百了。
就摆手说:“你都五十了,还学什么呢?太晚了,回去吧!”
黄公望并不在意,闷头就学,在任何人看来,这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可是黄公望却偏偏在纸张上出发了。他每天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盯着对面的山看,一看就是几个小时,眼都不眨。
几个月过后,黄公望画画大有长进。王蒙不解,跟着他身后去看。每次都看到黄公望坐在大石头上纹丝不动,像个死人。
后来实在忍不住了就问:“你每天都坐在大石头上,干什么呢?”
黄公望说:“我在看山看水啊,观察莺飞草长,江流潺潺,渔人晚归。”
王蒙说了句:“那你继续看吧!”
之后的29年里,黄公望走遍山川,游历大江,走哪看哪,极度专注。没有人知道他去过哪里,好像他的行踪是一个永恒的谜。
但是只要他安静下来,整个世界好像都是和他无关的。
人真正的成熟,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99%的事情,对于我们和别人而言,都是稍纵即逝,本质上没有很重大的意义。
黄公望就是这样的人,他只把全部的精力放在自己关心、倾注的1%的美好事物上。
黄公望80岁那年,开始正式画《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84岁,被后世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富春山居图》全部完成。
他在这副画中讲述一条河流的一生,他在这幅画中,讲述时代和人类的悲喜,把内心的感受付诸于画中。
更绝的是,他随手就把这沥尽四年心血的画送给了至友。
真正的旷达就是在过程中顺从内心的追求,至于那结出的果,去留也随心愿;真正的洒脱是广厦万间,我夜眠不过七尺,良田千顷,我日食不过三餐。
和我们普通人相比,黄公望也许是清贫的,没有灯红酒绿,也没有推杯换盏的声色犬马,而人的生命中最承受不起的不是劳苦、不是疲惫,而是迷惘,因迷惘而浮世,浮世得没有生命的重量、没有生命的价值。
所谓的宗教,所谓的信仰,之所以有劳苦大众千年拥护、千年流传,正因为那是众人的一份心灵寄托。人之无依,再多的物质享用之后,也是会终究空虚迷惘。你终日去海边渡假,去商场血拼,换着苹果几代,只不过是用物质一次次刺激心理的空虚,用物质达到一次又一次的心理的满足。只不过你的物质没有到那个高点,体会不到有钱也买不来快乐的那种感觉,所以富人也会迷惘,就是如此!
对于黄公望这一则的另一个解读,我们结婚生子育子,总会把希望寄托于子女身上,或者寄托在伴侣身上。其实真正能依靠的是自己的内心,心够强大,心够宽敞,光明自进来。总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一生似乎总没有好好为自己活着,以为为自己活就是自私,以为一生就该被子女或其它牵绊。其实真到夕阳无限好时,在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完善的情况下,真正属于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在抛开以住一切世俗常态,你可以学画,学跳舞,学摄影,学写文,跋山涉水等等,或者也可以傻坐着笑着看人来人往,那么一整天。或许你也会不小心成就另一个黄公望。人生而活的意义,莫不过于此。
第三种选择,你认为是什么呢?心之所向,就是身之所行。无关平凡,无关功成!
做渔夫也好,做富翁也罢,做黄公望者也成,你选择哪一类生活,就必须全力接受选择后的感受。安贫乐道需要更大的定力和对生活足够欣赏的态度,功成名就必会有得有失。
03
我妈总会来一句:“做人空落落。”这是句上虞俗语,意思就是做人一场空。初初听时,我总觉得挺不是滋味,总觉得听了心里也空空的。
妈书读的不多,才小学毕业。但不是书读的少才迷惘,读书读的多,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也大有人在。从小被功利的读书目的包围着——书读的好,可以上个好的大学;可以找个好的工作;可以当老板;可以出国环游......我们是谁?我们想要做什么?
读书,是为了让你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温情会思考的人;是为了让你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拥有处变不惊的内心。
读书,是为了修心。由书修内心,再在生活中回炉实践。最后是生活改造了你,还是你再回归到初心,那看你自己啰!
读书,是为了练成一份特有专注力,特属的坚毅力。
我是谁,我要干什么,识得书中来,辩得实中去。
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是我自己,我要证明我的价值,不要让本可以作为一声叹息结束。
感觉是不是也像写了篇鸡汤文,莫怪我噢!在这大冷天,喊一声,掌柜的,来一碗鸡汤吧!喝完之后,撸起袖子,露出你那有力的肌肉,加油干吧!千言万语,总不及一行一步来得实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