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产品设计 | 这个提升用户体验的细节,很多产品经理都没注意到

产品设计 | 这个提升用户体验的细节,很多产品经理都没注意到

作者: 陪学 | 来源:发表于2023-05-05 13:45 被阅读0次

一款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用户体验往往是决定了用户使用频率和用户留存率的一个关键点。用户体验做得好的产品,用户会愿意一次又一次地打开去使用,甚至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反之,是在用户之间的差评,久而久之,产品也就渐渐被遗忘了。

用户反馈中,会出现这样一些吐槽:

“这个APP的弹窗也太烦了,打着游戏跳出来,我直接送了人头”

“打开之后一脸懵啊,根本不知道怎么操作”

这些实际上都是“用户引导”惹的祸。

01 什么是用户引导?


用户引导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对用户而言:降低学习成本,迅速了解或者上手使用产品或者新功;快速获取有效信息,节约时间成本;减少使用过程中迷失感,提升使用体验。

从产品的角度:产品需要通过用户引导来突出产品的新功能和特性,说明功能结构变化,避免产品的陌生感,满足产品的需求。

02 常见的用户引导类型


用信息提示的方式,帮助用户理解产品的功能和所需要执行的操作。常见的就是小红点,数字,“未读提醒”,“更新提醒”。

微信中的未读提醒


toast类型的样式用作引导,例如下拉刷新后,出现提示刷新数据,点击进行查看内容。

对于比较隐蔽的功能,不显示确切的指引,触及到某个点的时候,出现提示,引导用

户使用,如支付宝聊天窗口输入数字,会出现给对方转账同等金额的引导。

此类引导旨在用户完成的某种指定的操作。操作引导并非都是强制性的。

强制性的主要是登录、注册、安全认证激活相关流程,需要身份验证后才能继续进行后续的操作;

非强制性的则多是鼓励用户操作,但也会设计得有吸引力。例如完善个人资料、点击收藏、关注更多好友、分享转发、充值会员等,如签到功能,闪烁的图标,动图等。

顾名思义,是用户首次使用产品的引导。目的是让用户快速上手产品,熟悉操作,节省用户时间和犯错率。此类引导一般是以页面遮盖+提示的形式展示,是一种比较强势的引导。因此,在此类引导的设计上,需要注意的几点:

1.文字尽量简洁易懂

2.显示进度

3.分步引导,在触发到功能的时候再提示

弹框引导在这几种引导中的强度最大,因为会打断用户使用产品,甚至是产品以外的操作(如前文中的弹窗导致游戏被逼退),对用户的打扰比较大,而且需要用户做出选择后才会被关闭,容易造成反感。一般是以文字或者文字+图片的形式显示。

也并非所有的弹框都会给用户造成困扰,如关闭word文档中提示保存。在设计此类用户引导时可以加上动画效果,增添趣味性,更加容易被接受。

这类引导方式比较常见,一般是悬浮在页面上,几秒钟后就会自动消失。(常用的使用场景:告知新功能上线,引导使用一些核心功能或者隐藏功能)

此类引导目的性比较明确,位置灵活,对用户打扰较小,一般是以气泡形式出现在页面任意位置,也可以带有上下浮动效果,让人很有点击对象查看的欲望。活用对话式引导,可以帮助提高用户的使用频率。

03 用户引导的设计要点

基于用户引导的三要素,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不妨多思考:

  1. 我做这个引导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功能是否必须要提醒?

  2. 引导对应的用户是什么类型的用户,是新用户,活跃用户?

  3. 用户的使用场景和触发场景

1. 保证引导的有效性

用户引导是对产品内容以及形式的辅助说明,使用用户引导要让它发挥作用,突出产品功能,让用户准确认识产品功能,否则反而造成用户体验不佳。

2. 触发场景准确

产品或者产品功能的使用往往都有相对应的场景,在准确的场景中引导用户,用户接受度更高。如适当情况下提示保存或者警示,反而不是打扰,让用户觉得很贴心。

3. 减少对用户体验的干扰,尽可能去提升用户体验

明确用户引导的频率和强度,尽量减少对用户的干扰;提示语重点突出,简洁;使用动画效果或者在文案下下功夫,给引导增加趣味性,这些都会提升用户体验的一些小窍门。

4.与产品风格和基调一致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产品设计 | 这个提升用户体验的细节,很多产品经理都没注意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exq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