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广灵县南村镇白庄村建档立卡户王兵脱贫事迹
文 宋熙玲
近日,笔者到广灵县南村镇白庄村采访时,见到了该村建档立卡户王兵。王兵,今年46岁,单身,是2014年被村委会识别为建档立卡户,这个平凡的男子,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撑起了脱贫致富的梦想。
2016年,王兵被精准识别为脱贫对象。12月底,工作队的帮扶干部来到王兵家中,了解到王兵是村里的光棍汉,经常喝酒玩牌,游手好闲,不务正业。40几岁了还没娶到媳妇,他抱着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常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生活还得依靠年迈的父母接济。要想脱贫致富,缺资金、缺技术是主要制约因素。
针对王兵家实际情况,帮扶干部多次入户与他沟通交流做工作,从思想上激发了他发展的信心和动力,鼓励他大胆干,并与他父母沟通协商,最终决定发展养殖广灵大尾绵羊。村组干部得到这一消息,大力支持王兵的产业发展,希望他能给全村贫困户带个好头、做好示范。于是,为其腾退集体土地0.5亩,用于养殖小区建设。地方有了,资金又成了问题。很快,帮扶干部为其协调办理产业发展贴息贷款,最终享受到了5万元的资金扶持。地方和资金问题解决了,不久,王兵的大尾绵羊养殖场建成了,到目前大小绵羊发展到了110余只。
自从认准了这个致富路子以后,王兵一家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暴晒,总是在羊舍奔波忙碌,晴天赶坡放养,雨天在圈舍里集中喂养,经过一家人的悉心照管,绵羊一茬一茬茁壮成长。
王兵深知,买羊不难,但要养好并不容易,既要科学饲养,又要有实干精神。为此,他积极联系帮扶干部,邀请广灵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技术员专门为其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平时,王兵也经常去羊舍里转,清理圈舍卫生,整理圈舍杂物,查看绵羊的长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不管是饲草饲料的搭配还是养殖设施的运行,每个细节都不放松。养羊这几年,饲养的绵羊没有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病害,也没有发生过一次因管理不当而死亡现象。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王兵在绵羊养殖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效益。2018年12月份,他根据市场情况,出售成年绵羊60只,实现收入1.2万元。有了收入上的改观,加上帮扶干部的大力支持,他更加坚定了发展养殖业来脱贫致富的信心。
现在,王兵已成了全村畜牧养殖户的主心骨,农户有什么问题都愿向他请教,而他也总是毫无保留地教会别人。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他把自己的知识、技术奉献给了全村贫困户,他的所作所为得到了老百姓们的高度赞誉。浪子回头金不换,王兵养羊脱贫致富的消息不胫而走,上门为他提亲的人多了起来,2018年3月8日,在女神节这个浪漫而又特别的日子,王兵建立了新家庭。
组建了家庭,王兵的干劲更足了,为了更稳定地增加脱贫致富产业,王兵和家人共同出资于2019年1月又购买了一台大型农业旋耕机,准备来年春季为全村及邻村种植户服务,扩大自己致富来源。他说:“我虽然读的书不多,但是能吃苦,只要你们给我找准路子,我一定能做到最好,别看我现在是贫困户,但是我要通过我的努力,争取摘掉贫困户这顶帽子。”
在自己脱贫产业稳步发展的过程中,王兵并未就此满足,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光自己富不算富,必须在自己富的同时,带动和帮助其他贫困户脱贫致富,共同发展。因此,他将学到的养殖知识结合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总结出了一套简便易学的养羊技术。在贫困户圈舍、在自家养殖小区、在家里随时随地向其他村民传授养殖科技知识、各种常见病防治技术,向村民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引导贫困户积极发展养殖业。
通过对群众的正确引导,全村今年新增贫困户养羊大户4户,新增贫困户养牛大户6户,短短两年,王兵从贫困户到“脱贫榜样”完成了完美蜕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