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7年至今投资了快3年的时间,我感觉自己慢慢从一个投资小白变成了个投资大白,其中有不少感悟和收获,想着在公众号里记录下自己的成长。
回顾17年自己最开始买基金,那时我是个特别谨小慎微的人,不懂的东西我不太敢碰。所以当时找了些入门的投资书去看,像是《小狗钱钱》《穷爸爸富爸爸》,这类书籍通俗易懂,对于啥也不懂的我很容易明白一些概念。
例如《小狗钱钱》告诉我要开源节流养小金鹅,鹅代表你的钱,如果你存钱,就会得到利息,利息就是金蛋。不要轻易的杀掉你的小金鹅,而要把它养的胖胖的,让它持续不断的为你产金蛋。《穷爸爸富爸爸》让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房子属于负债,资产是把钱放进你口袋的东西,负债是把钱从你口袋里取走的东西。所以我们应该多增加资产,减少负债。
有了些粗浅的投资理念后,我会经常去理财论坛看看大家怎么买卖。一开始试着买了500块的易方达消费,没想到每天都会有几块几块的收益,这可比余额宝高多了。于是慢慢的开始加大投入,最后一共买了3000块。当赚了300块我就赶紧卖了,心里还美滋滋的,觉得自己很有赚钱天赋。然后又跟风买了白酒,结果买了后就一直跌,于是慌里慌张的卖掉了,因为不知道未来会不会大跌,心里还长舒一口气。
不太懂的东西很容易拿不住,我又重新开始看投资的相关知识,像是银行螺丝钉的《指数基金投资指南》,了解到一些基本的基金知识,像是最适合普通人投资的指数基金。因为指数基金的费率低,而且不像主动基金特别看中基金经理的水平,比较适合长期投资。后来又在雪球上认识到了E大,当时其实没有太多钱投入150份,于是我对比了150份和螺丝钉低估的指数重合的部分,买了500增强,中证红利,50AH等等。
回顾刚开始投资的17年,除了白酒亏了一点,其他的加起来赚了1千多块钱,给当时只能靠工资赚钱的我,有了特别大的成就感。
现在回想起来17年算是大盘股的行情,到了18年才是真正让我加大投入的一年。
一开始我的想法是我就买几个,不需要分散那么多。这样的思路会比较狭窄,不敢去尝试新的方式,就是E大的整体的资产配置的思维。慢慢明白自己不要太拘泥于投资形式,刚开始的时候什么都可以多尝试,这样才能知道自己适合哪种。
下半年钻石底的时候,我记得我兴奋了好几天,E大写的网易博客大半夜的来来回回看了好几次。因为我学的一些简单的入门知识告诉我,指数基金是不会死的,越低的时候投入越大,未来的收益才会越多。
因为我刚开始的小虾小鱼的投入,虽然收益率高但是也就赚的毛毛雨,所以当时我思考良久,做了个至今为止都特别大胆的决定,我把生活中急用的钱留了出来,剩下的我全投入长赢的150份计划里。
也不知道是不是运气比较好,后来再也没有跌过这个点位,这笔钱算是至今为止最大一笔收益了。但是想想还是得有多大的能力办多大的事吧,不能急于求成。
18年学习到的是,在大跌过程中敢于加大投入是多么重要。以及本金一定要足够多,否则谈收益就没有意义。
到了19年,因为一直是跟着计划走,所以我又另外开了个账号记录自己的操作。这个时候就完全依靠自己了,先后资产配置了宽基指数,行业指数,大宗商品等等。并且买了格力和招商两个作为门票股打新,虽然打新没打到,但是格力买得相对比较低。
然后又开始学习网格操作和打新债,现在我对新的投资方式都是做尽可能去尝试,而不是故步自封的停在原地。
回顾了下自己19年投资的部分,发现自己的收益并不高,其实主要原因在于,虽然跌的时候敢买,但是也不会一次性买太多,而涨的时候一般就不买了。所以凡是涨的狠的品种,仓位都太低。反而是不断下跌不断补的品种,仓位慢慢变大了,结果整体的收益变小了。
所以应该以资产配置的思路优先,先增加自己的整体仓位,再来优化补仓比较好。
2020年新的阶段,我打算去啃点“硬知识”,比如分级基金的操作,海外资产配置等等不了解的领域。这个过程肯定不像刚开始兴趣阅读更快乐,但是要想再往前一步,基础知识必不可少。
其实投资学习,是个慢慢了解自己的过程。原来跌了自己会担心再跌怎么办,涨了担心没买够怎么办,卖了担心卖飞了怎么办,这其中的情绪会让你一步一步的面对问题。跌了如果再跌,那么留好现金。涨了没买够那么一开始就算好仓位,涨跌都要舒服。卖了卖飞了怎么办,所以一定要留点底仓。
这是一个不断的完善自己投资体系,并且构建自己理性思维的过程。我喜欢观察市场的情绪,大家的反应,然后反思自己的思维的局限性,在这个改变的过程,也让我受益良多。
希望自己今后可以不断精进,不断成长,慢慢变成像E大一样厉害的人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