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做什么很容易,学会控制自己不去做什么更重要。
给自己新增一条原则:清晰的划分边界,如果事情没有完成或事情根本没做,做不到,就不要再自己的心里给这件事情打勾
情绪
面对情绪,或战或逃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我们应该学会和这些情绪和平相处,和他们一起生活,是这些情绪造就了我们。恐惧让我们得以生存到现在,焦虑迫使我们去完成一项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忧郁也一样。
假若没有恐惧的情绪,当我们面对老虎时,就不会敏捷的逃跑。
当 deadline 到了的时候,我们的焦虑感会不断的加强,从而给自己增加适当的压力,以此完成更有挑战性的任务。这一点在时间管理中同样很重要,如果任何事情,永远没有 deadline,我们就不会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久而久之,有些事情始终无法达成。
通过 deadline 的合理设置,加上适当的焦虑感,很多事情,不知不觉就完成了。
面对所有的情绪的时候,最妥当的处置方法是冷静的面对情绪,和情绪待在一起,没有评判。
No judjmengt。
要做到对情绪没有评判,是一件及其反人性的事情。
如果你看过《思考快与慢》,你就知道人类思考的模式,当我们面对恐惧,焦虑,抑郁的时候,我们本能的会认为这种情绪不好。
但是,当你真正的去面对这些情绪,不做任何抵抗,仅仅只是和情绪待在一起。去体会那种情绪,体会哪些恐惧,焦虑,抑郁,这个时候你才真正的控制了情绪。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物理学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个宇宙中的所有事情,都符合这个原则,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就像你打别人一拳,你自己的拳头承受了同样多的反弹力,你骂别人一句,吼别人一句,说别人一句,同样会受到反作用力的。
如果其中一个人不反驳回去,而是将那些语言,或者力量,转化出去,打到别的地方去,比如空气,比如自己的思想中,这个人是很厉害的。别人骂我们一句,我们是可以不反驳回去的,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内心修养,消化掉这些不愉快的经历。
内心的这套“消化系统”要经过长时间的可以训练,才会有效。
但是这不是最高境界,最高境界应该是根本就不让别人出言中伤你,这才是最难做到的。
那么起码的就是你不应该出言让别人感觉到不好受,或者某些行为让别人觉得不好受。
说到底,这是个人价值观的事情。
你认为什么好,你认为什么不好,都反映在你的语言和行为中。
最难做的是控制自己不去做什么。
而不让自己出言不逊,你就需要从源头做起,你需要修炼自己的思考,让自己不产生出言不逊的源头或者思维逻辑。
这个修炼的水平要很高,恰好哲学也许可以让我们做到这一点。
如今,中国最聪明的人都在学金融,而国外最聪明的人都在学哲学。
佛学
中国大学慕课是个不错的地方,武汉大学的通识课,最近听了一些,对佛教的历史,起源,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了解一件事情的起源,历史,发展阶段,其实对我们认识这件事情非常重要。
因为这些是系统的一部分,少了这些,系统就会失灵。
长期在得到学习,我就有一个很大的感受,只是还是不够系统。碎片化的学习系统化的知识,难度不是一般的大,也许并不是最高效掌握只是的方法。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认为中国大学慕课的质量更高。
但是从便捷性上来说,得到确实更方便。
佛教中,透视人生的本质是苦,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如何解脱苦,是一门很有用的学问。
网友评论